風電4年計畫 吸引千億投資
2017年04月17日 04:10 呂雪彗/台北報導
林揆明(18)日將簡報風電4年發展計畫,最快提周四院會拍板,預計陸域風機裝置容量目標4年內達800MW(百萬瓦),再增加120MW,選定彰濱崙尾區、澎湖及台中加裝約50支,海上風電含3座示範風場將達520MW,離岸風電首波裝上百支,可在4年內吸引民間投資逾1,000億元。
離岸風電台灣首度大力發展,吸引丹麥丹能、德國WPD、美國北方電力、澳洲麥格里集團、英國玉山等籌組投資團隊,國內外廠商為搶離岸風電商機,向經部提文件備查提出環評計畫裝置容量逾10GW,遠大於2025年政府規劃3GW目標。
官員表示,政府已在前瞻建設投入基礎建設,在興達港投入55億元打造海洋科技創新專區,培養海事工程人才,利用中鋼作水下基礎基地,也會在台中港打造另一風電產業專區,規劃組裝葉片的重件碼頭。
行政院能源辦周二擬向林揆報告4年風電計畫,規劃在陸域風電再增設120MW達800MW,海上則4年要裝置520MW,其中350MW是台電、上緯及福海等3個示範風場。官員說,陸域民間及台電將新增投資約70億元,海上風電520MW可吸引投資936億元,因此106~109年風電總投資會逾1,000億元。
官員說,陸域新增設地點將在台中雲林一帶、澎湖及彰濱崙尾區東側,總計約可新設50支風電,每支約2.3MW或3MW。
至海上發電已有22案向經部申請文件備查,其中14案已將環評送環保署,官員說,能否通過環評年底就會明朗化,屆時濟部會招商比價或逐年挑選案源,以利分散投資,逐年都有一 定投資量能。不少外商都看中彰濱外海20多處絕佳風場,四年內預計裝設100~130支。
目前海上風電部分,海上變電站國內外廠商都主張自行興建,但連到岸上的電網併聯由台電建設,併聯地點將選定在彰化二林及彰濱的線西區。
行政院已協調台船先打建二艘離岸風電施工船,由中鋼負責風機葉片風機組裝。中鋼及台船將帶領重機械、馬達、鑄件及先進複合材料籌組國內產業鏈,是否需借重外商的經驗及能力有待評估,未來東元電機等國內產業都將參與離岸風電的國家隊供應鏈。
(工商時報)
-----------------------------------------------------------------------------
繼太陽能的兩年計劃,風力發電的4年計劃也出爐了,不少國際知名的風機廠商都來台了,不知道會不會讓風機建設加速。
虧損連年 企業員工「薪」情大不同
2017-04-17 12:17中央社 新竹17日電
記憶體模組廠商丞連續3年營運虧損,員工也連續3年未調薪;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儘管營運連續 6年虧損,今年仍照常為員工加薪1.5%。
記憶體市場景氣去年下半年急遽翻揚,產品價格高漲,記憶體模組廠營運普遍好轉,商丞卻依然未能擺脫虧損窘境。
商丞去年稅後淨損新台幣1.47億元,每股虧損1.6元,已連續3年營運虧損,虧損金額並創下5年來新高。
因營運虧損,商丞員工民國104年與105年都未調薪,因營運尚待改善,今年依然未調薪,已連續 3年未調薪。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去年上半年營運表現亮麗,歸屬母公司淨利5.48億元,每股純益1.32元,只是不料下半年太陽能產業景氣急轉直下,產品價格慘跌,綠能營運由盈轉虧。
綠能去年每股虧損2.14元,已連續6年虧損,不過,綠能今年照常為員工加薪,調幅1.5%與去年相同。
-------------------------------------------------------------------------
產業有時就是那麼奇怪,連虧3年的沒加薪,反而連虧6年的在加薪。
國產署屏縣府合推綠電 產值上看41億元
更新: 2017年04月17日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政府為達成2025非核家園,力推綠色能源。國產署配合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產業發展,共同開發高樹鄉37公頃國有土地,這是作為太陽能設施用途的首案,預估總產值41.1億元。
國產署表示,南部地區日晒充足,是發展太陽光電產業的適宜地點。屏東縣政府規劃以出租方式招商,預估可吸引民間投資13.2億元,創造總產值41.1億元,提供220個就業機會。完成太陽光電設施後,預計每年可發電2,800萬度,提供8千戶家庭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萬5千公噸。
國產署副署長邊子樹指出,該案租期10年,可續租2次,按公告地價1%收租,主要收益部分為營運權利金,依照太陽能發電量躉購電價的一定比率計收,估計30年可收1億3,800萬元,之後再與縣府分拆,雙方各收入6,900萬元。
該處原是閒置國有地,由台灣省政府移交國產署管理,此前因盜採砂石非常嚴重,形成35個大坑洞,面積約達1.5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但是,因為年代久遠,找不到凶手。國產署2014年宣布,將花費6年、14億元回填。
邊子樹說,國產署配合第七河川局,將荖濃溪清淤的泥土填入35個坑洞,僅花費2.2億元,並提早在2016年6月28日完工。後來,屏東縣政府配合行政院綠能政策,在縣內找國有土地,雙方去年達成共識,今年提出工作計畫,14日正式簽訂工作契約。◇
------------------------------------------------------------------------------------
公家單位開始把所有能用來種電的地方一塊一塊的規劃出來種電了,看起來那個兩年計劃應該有機會達標。
用電量又飆新紀錄 太陽能建功撐尖峰
2017-04-18 16:55
[記者林筑涵/台北報導]今日上午降雨不明顯,全台各地呈現悶熱狀態,用電量持續創新紀錄。根據台電資訊,今日最高用電量為3072萬瓩,備轉容量率5.03%,除再創今年用電紀錄外,更是連續兩日亮出代表「供電警戒」橘燈。不過,台電也表示,今日用電尖峰發生在上午太陽光電較強時刻,貢獻近60萬瓩,因而撐住備轉容量率落在5%以上。
台電表示,今日上午用電尖峰於11點27分測得為3072.3萬瓩,比原預估值3030萬瓩高出許多,更比今年4月1日至4月16日平均值2347萬瓩多出約725萬瓩。對此,台電副調度監鄭有財說明,由於週二有許多店家恢復營業而拉升用電量,加上上午天氣悶熱未有明顯降雨,因此造成用電尖峰又創今年紀錄。
鄭有財坦言,今日備轉容量率原預設值將落在3%上下,由於南部火力電廠4號機提前完成歲修,挹注約24萬瓩電力,再加上今日用電尖峰發生在上午,受惠太陽光較強時刻,因此太陽光電提供近60萬瓩電力而順利撐過今日尖峰,最終備轉容量率5.03%,電力系統呈現橘燈燈號。
--------------------------------------------------------------
隨著太陽能的裝機量越來越多,對白天尖峰用電的幫助也越來越大了,之前去年11月說50萬瓩,現在變成60萬瓩了。
馬斯克向李奧納多誇下海口:百座超級工廠就能供電給全球
網易科技 2017.04.17
Futurism報導,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旗下的超級工廠正生產鋰離子電池,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同時也可作為低成本的替代能源使用。顯然,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對這種電池寄予了厚望。他在最新影片中表示:「我們已經計算過,要想讓整個世界都使用永續的能源,你需要100座超級工廠。」
好萊塢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不久前與馬斯克在其超級工廠會面,探討可再生能源和涉及氣候變化的能源未來。狄卡皮歐對替代能源和氣候變化的討論並不陌生,他近來利用首次獲得奧斯卡獎演講的機會,闡述了氣候不斷變化和地球不斷變暖的嚴重事實。
超級工廠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和維持淨零能源(net zero energy)。作為這個領域發展和創新的領導者,特斯拉宣稱:「到2018年,超級工廠將會投入全負荷運轉,每年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數量將會超過2013年全球總和。」此外,超級工廠還希望繼續降低電池價格,並在經濟上鼓勵使用替代能源。
當狄卡皮歐進入工廠時,他被內部的超高效率所震撼。他說:「天啊,這是不錯的機器人。」馬斯克強調稱:「我們越快採取行動,我們受到人為引發氣候變化的傷害就越小。」正如馬斯克在影片中所說的那樣: 「太陽不會永遠都發光,為此你需要將能源儲存在電池中。」如果我們能夠更徹底地轉向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馬斯克認為我們甚至可以不必再建造發電廠。
當有些人想到替代能源時,他們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過時而笨重的太陽能電池板,它們效率低下,而且價格昂貴。然而,替代能源技術遠非如此。隨著氣候變化影響越來越明顯,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我們不能再以當前模式繼續使用化石燃料10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太陽能電池更加高效。事實上,從光合作用中獲得靈感,研究人員最近正將量子物理和生物學結合起來,以大幅改進當前太陽能利用效率。太陽能電池甚至不再需要捕捉太陽能,因為科學家們已經創造出合成樹葉,它們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
毫無疑問,替代能源代表著未來能源發展方向。沒有它,我們可能無法取得太大進步。正如最近取得的進展所顯示的那樣,隨著時間推移,替代能源正成為越來越強大的選項。如果馬斯克是對的,這些低成本環保電池將幫助支持未來,屆時替代能源將會成為主流,而馬斯克的超級工廠正朝著正確方向大步邁進。
-----------------------------------------------------------------------
狂人馬斯克又開口說話了,只要有他的超級工場100座,就可以供電給全世界。
viccheng1925 wrote:
https://udn...(恕刪)
台灣太陽能的未來寫照:
福岡の(株)ZEN POWERが破産、九州で過去最大の太陽光関連倒産
2017年04月18日 12時28分 東京商工リサーチ
(株)ZEN POWER(TSR企業コード:872097005、法人番号:7290001025688、福岡市博多区博多駅前2-3-7、設立平成17年12月、資本金3000万円、木村道雄社長)は4月5日、福岡地裁から破産開始決定を受けた。破産管財人には中川佳宣弁護士(西村あさひ法律事務所福岡事務所、同市中央区渡辺通2-1-82、電話092-717-7300)が選任された。
負債総額は約52億円。
太陽光関連としては九州・沖縄で過去最大の倒産、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の固定価格買取制度が導入された平成23年以降では全国で3番目の大型倒産。
福岡システムLSI総合開発センターにおいて、太陽光発電設備開発を目的としてエスシパワ(株)として設立し平成25年10月、現在地に移転した。福岡県久山町に工場を開設、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販売を主に手掛け、日本製を強みとして国内および海外向けに販売し、26年12月期は約74億円の売上高をあげていた。
しかし、大口取引先だったドイツの企業に多額の不良債権が発生したことで資金繰りが悪化し、仕入代金の支払いができなくなった。また、欧州でのモジュール価格の下落、国内では再生エネルギー買取価格の引き下げなど太陽光市況が急激に悪化するなか、27年12月期の売上高は約5500万円にまで減少。同期末までに社員を解雇し、事実上の事業停止に追い込まれていた。
日文看不懂?沒關係。這裡有老侯 台北會社員的精準翻譯
日本九州福岡市,一家太陽能發電設備公司宣布破產。
這家公司苦撐了十年,破產的原因,來自內外。外部的,是位在德國的最大海外客源,負債累累,付不出貨款,導致資金周轉失靈;國內部分,由於日本政府降低綠能收購價錢,影響到太陽能產業,導致該公司無以為繼。
多好懂的原因:沒國家補貼,綠能就支持不下去。您看看這家公司在兩年前一個月尚有74億日圓的營業額,去年12月掉到5500萬日圓,可見過去虛胖到甚麼程度。最後公司員工薪水付不出,只有破產一途。
自從日本政府逐年降低綠能補貼以來,綠能相關公司倒的倒、虧的虧,2013年倒了17家,2014年倒了21家,2015年倒了36家,2016年光是前五個月就倒了17家,看來會迅速達標。又乾淨、又便宜、又生生不息的能源,日本至今仍在辛苦摸索,全人類也正在辛苦摸索。台灣的綠能產業,找到自己的出路否?
====================================
至於外部德國,內部日本都不補貼綠能了?
很簡單。因為高昂的電價擠壓到綠能的補助。
為啥德國跟日本電價會高昂,因為他們廢核!
日本因為廢核,用天然氣取代,超過80%的貿易逆差來自天然氣的燃料費用!
德國呢?因為廢核(其實德國還有14%的核能但更早之前高達50%以上)。不穩定的綠能造成德國常常要輸出電力到歐陸電網。
付錢請鄰國消耗掉多餘的電力
不穩定的綠能也造成德國常常因為電力不足。又要透過歐陸電網。
不算高價但還是要付錢的跟鄰國買電
輸出要給人家錢,輸入也要給人家錢。就是這樣的高電價。德國給啥補助?
德國不給補助,那廠商就付不起貨款。當然製造商就要倒閉。
這就是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的寫照。
完完全全一模一樣!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台灣太陽能的未來寫...(恕刪)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東芝 (Toshiba)(6502-JP) 旗下的美國核電企業西屋電氣 (Westinghouse) 等兩家子公司,向紐約聯邦破產法院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產法》第 11 條。根據東芝的數據,兩家公司的負債合計達 98 億美元。
法國核電大廠阿海琺(Areva)從2013年虧損3100萬歐元增加到2014年4200萬歐元,2015年引入資金重整,債務危機如影隨形。
美國麻州唯一的核電廠,位於普利茅斯的清教徒核電站(Pilgrim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發電容量 680 百萬瓦,供應麻州約 14% 電力,可供 60 萬戶家庭用電,不過看在營運商 Entergy 眼中卻是個賠錢貨,2015 年 10 月 13 日,Entergy 宣布因不堪營運虧損的經濟因素,將關閉清教徒核電站。
Exelon 是美國擁有最多核電廠的電力公司,在伊利諾州有 6 座核電廠,共 11 座反應爐,現在成了 Exelon 的重擔,其中有 2 座核電廠更已經虧本經營,為了不幹賠本生意,Exelon「惡向膽邊生」,發表報告指稱若沒有補貼,將關閉核電廠,報告中宣稱關廠 5 年後將直接與間接影響伊利諾州 13,300 人的工作,並號稱將造成伊利諾州 36 億美元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Exelon 可說形同訴諸威脅手段,以此要求 5.8 億美元的補貼,約合新台幣 177.9 億元,以換取繼續經營州內核電廠。
-----------------------------------------------------------------------------------
所以這也是核電的未來?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老是喜歡把產業競爭當成是產品的未來,把HTC由千元股王變成不到百元當成是大家不用手機的關係。
全球努力減碳及把再生能源當成能源自主的一份子,給再生能源帶來了最大的支撐及動力。
廠商熱投風電 岸上容量擬擴大
2017年04月19日 04:10 呂雪彗/台北報導
國內外廠商熱投綠能離岸風電,申請投資規劃容量逾10GW,較2025年3GW規劃量已供過於求,台電在彰化岸上規劃併接點容量2025年僅4GW,行政院長林全昨要求能源局、台電評估,提前併接點時程且擴大併接容量,儘量滿足廠商需求,林全強調「早做比晚做容易」。
林揆昨天聽取風電4年計畫,陸域風電將再擴增120MW達800MW,海上離岸風電第一波達520MW,海陸風機4年內可吸引民間投資逾1,000億元。國內外廠商提出22案離岸風電投資向能源局備查,14案已遞出環評報告。
國外開發商以丹麥丹能(Dong Energy)、新加坡商玉山(結合加拿大北方電力)、德國WPD(英華威)等三家為主,國內廠商包括中鋼、亞泥、上緯、台電、福海永傳等五家廠商,澳洲麥格里私募基金則投資上緯。扣除兩岸直航航道,國內外業者集中選擇彰濱外海20處離岸風場規劃投資,申請裝置容量約10GW,但台電在彰化二林及彰濱線西區規劃併接點容量,2021年、2024年、2025年分別完成1GW、2GW、1GW,合計才4GW,遠不及廠商申請10GW,林揆憂心若併接容量未能擴大,等廠商完成投資再規劃,恐怕就來不及了。
「早做比晚做容易」,林揆希望能源局與台電進一步評估,將併接點時程提前至2020年之前,除加速時程,也要擴大併接容量,儘量滿足國內外投資者需求,加把勁把投資環境先佈建好,讓國內外業者安心投資,不要成為未來綠電發展瓶頸。惟台電說明指出,太陽光電2025年有20GW,離岸及陸域風電有4.2GW,再生能源供電十分不穩定,電網調度有臨界點,要維持電網穩定度,需投入電壓頻率一致設備投資,讓調度系統穩定,台電及國家型能源計畫正作系統分析中,台電高層允諾會儘量配合政策,但彰化併接點電網容量能擴大多少,有待深入盤點評估。
此外,陸域風電2020年前將新增120MW約裝置50支風機,林揆盼能源局評估,將台電2021年在澎湖投資陸域風電時程提前1年,讓風電4年計畫總裝置容量擴大。林揆並關切海上變電站建設,官員說,海上變電站由開發商自行興建,而台電負責規劃海底電纜共同廊道,業者透過海纜將電力輸送至岸上與台電電網併聯。
4年風電計畫也選在彰化效益不高的漁港,規劃為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兼具觀光遊憩功能,配合彰化觀光大縣發展主軸,吸引民眾觀光,行銷綠電發展並活化漁港功能。
(工商時報)
--------------------------------------------------------------------------------------------
台灣的發展再生能源的政策明確,給的條件又優渥,只規劃要做3GW,結果廠商投資規劃超過10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