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再花兩兆蓋不可靠的離岸風電

hsuing692 wrote:
台灣說實話,處於地層隆起的地帶



按照我國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技術可行性評估報告
https://www.aec.gov.tw/%E6%A0%B8%E7%89%A9%E6%96%99%E7%AE%A1%E5%88%B6/%E7%AE%A1%E5%88%B6%E5%8B%95%E6%85%8B/%E7%94%A8%E9%81%8E%E6%A0%B8%E5%AD%90%E7%87%83%E6%96%99%E6%9C%80%E7%B5%82%E8%99%95%E7%BD%AE--6_48_172.html

太長我也只看結論

結論就是台灣本島絕對有合適可以放置百萬年高低階核廢的地點,前面大概有指出是宜花東的花崗岩區

而且還要繼續研究的意思

花了13年台電弄出這種報告,感覺像是鬼打牆一樣不敢明確說哪裡可以,只有一直說台灣絕對可以放
好像怕見光死






為了核廢料的問題爭吵前,先舉個例子給你們聽,上個月不是在吵喝珍珠奶茶,到底是否該禁止塑膠吸管,為了此事雙方爭吵不休,贊成該禁止的人,觀念停留在三十年前,認為塑膠燃燒會產生戴奧辛,也不會自然分解,無法處理,只有掩埋一途做法,三十年的光陰過去了,塑膠的問題造成太多環境汙染,海洋生物誤食,禁止塑膠吸管政策必須強力推行,認為不該禁止使用塑膠的人,認為會造成使用上不方便,也讓免費提供塑膠袋的商家大賺一筆生意財,結果爭執不休的情況下,前任環保署長,只回了冷冷幾句話,結果雙方爭少就閉嘴了

解決方式,就是只要塑膠回收作業做得好,不要亂丟棄,將塑膠送進焚化爐,用1600高溫燃燒處理,連殘渣都沒有,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有核廢料殘渣,就有核輻射,如果核燃料分裂使用,燃燒的殘渣能大幅減少,甚至零殘留,這代表什麼意思?不就代表沒有輻射的問題產生?所以處理核廢料的觀念,是不是要改變?不管是提煉剩餘廢料中的可用資源再利用,或是開發更新的技術,讓核廢料大幅減少,不就代表核輻射是能處理的?未來的第四代核電,理念就是朝這個方向在前進,核廢料就是貧鈾,貧鈾再利用發電,是目前研究的科學方向,不管是要幾年時間,那都不重要,重要是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就像三十年前一樣,大家認為塑膠是無法處理分解的垃圾一樣,認為無解的人,自然會放棄尋求解決方法,就像今日吵核廢料的結果一樣,但不放棄的人,終於在三十年後,為大家提供解答,如果處理核廢料,也能像那些處理塑膠問題的人一樣,那為什麼要認為,打死認定核廢料無法處理再利用?

很多時候,門檻跨不過去,只是我們的觀念停留在以前沒轉變,只要觀念轉變,核廢料是無解的問題嗎?在未來的科技幫助下,恐怕顛覆你的想法
西布克F91 wrote:
台電要如何在四小時之內
啟動12GW的火力來用
台電現在只有5小時啟動6GW的經驗


現在台電的5小時升載5GW是透過全國的燃氣燃油與抽蓄電廠的幫助
未來 白天因為要減少南電北送的量
北部電廠一定是燃氣燃油接近滿載
因此能夠升載的只有中南部電廠, 這會讓升載的壓力更大
想減緩升載壓力, 北部電廠不滿載, 又會大幅增加電力傳輸損耗
(這是為何台電一定要建深澳電廠的主因)

另外未來抽蓄電廠的運用會非常複雜
可能必須有些機組抽水,有些機組放水,以提供瞬間的電量變化調整
(因抽蓄電廠的反應速度是最快的)

簡而言之,未來電力傳輸與調配會變得非常複雜
而越複雜的系統出問題的機率越大
因此未來輸電系統跳電的情況可能會大幅增加

p.s. 輸電系統出問題通常影響的層面會遠大於配電系統,
如今年的通霄輸電系統跳電,造成苗栗7萬戶停電,一次就超過台北5月跳電戶數的總和

西布克F91 wrote:
按照我國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技術可行性評估報告
https://www.aec.gov.tw/%E6%A0%B8%E7%89%A9%E6%96%99%E7%AE%A1%E5%88%B6/%E7%AE%A1%E5%88%B6%E5%8B%95%E6%85%8B/%E7%94%A8%E9%81%8E%E6%A0%B8%E5%AD%90%E7%87%83%E6%96%99%E6%9C%80%E7%B5%82%E8%99%95%E7%BD%AE--6_48_172.html
太長我也只看結論
結論就是台灣本島絕對有合適可以放置百萬年高低階核廢的地點,前面大概有指出是宜花東的花崗岩區
而且還要繼續研究的意思
花了13年台電弄出這種報告,感覺像是鬼打牆一樣不敢明確說哪裡可以,只有一直說台灣絕對可以放
好像怕見光死


這台電是啞巴吃黃蓮,有地點說不出。花岡岩層真的是屬於比較好的儲存地點,防護力很好。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都有花崗岩層,可以放的地方真的多的是。因為所有被點名的縣市首長跟民意代表一致都表示反對到底的意思。去看看新北市就好了,核電在新北發,新北用,但是說新北有適合的廠址,老朱和老侯都跳出來誓死反對。所以台電不是鬼打牆,而是見光死。
我相信依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一千年後要將核廢料處理至無輻射,應該是非常簡單的事。一千年不夠,兩千年總夠了。儲存場根本不用考慮到萬年。這都是核能保守再保守的估算,結果反而讓大家以為核廢料很危險,要放超過萬年。
而且大家知道嗎?現在大樓外面貼的花崗岩石材含有氡,都有放射線,頭頂上的太陽也有放射線,為何大家都不怕?反而怕封好之後,全部沒有放射線的核廢料??我是真心希望核廢料放我家,我可以爽爽領補助!

過客4112 wrote:
現在台電的5小時升載5GW是透過全國的燃氣燃油與抽蓄電廠的幫助
未來 白天因為要減少南電北送的量
北部電廠一定是燃氣燃油接近滿載
因此能夠升載的只有中南部電廠, 這會讓升載的壓力更大
想減緩升載壓力, 北部電廠不滿載, 又會大幅增加電力傳輸損耗
(這是為何台電一定要建深澳電廠的主因)
另外未來抽蓄電廠的運用會非常複雜
可能必須有些機組抽水,有些機組放水,以提供瞬間的電量變化調整
(因抽蓄電廠的反應速度是最快的)
簡而言之,未來電力傳輸與調配會變得非常複雜
而越複雜的系統出問題的機率越大
因此未來輸電系統跳電的情況可能會大幅增加
p.s. 輸電系統出問題通常影響的層面會遠大於配電系統,
如今年的通霄輸電系統跳電,造成苗栗7萬戶停電,一次就超過台北5月跳電戶數的總和


完全同意您的觀點,但現在就是文組治國,您講那麼多,那些人那聽得下去。
民眾就是標準的不見棺材不掉淚,有電的時候,誓死反對核電,要守護家園。電價給他漲下去,再給他電跳到爽,就會乖乖的聽專家的意見。看看日本就知道了,福島核災之後,核電廠誰敢用?但經過一段時間,知道天然氣真的很貴之後,馬上風向又變了。
台灣還不一樣,林聖人絕食那段時間,你最好敢跳出來說你要核電,不被口水吐到死!!
現在呢?核二廠再轉(還不是重啟喔!!),林聖人還敢出來嗎?換他被口水吐到死。
hsuing692 wrote:
但現在就是文組治國

...(恕刪)


搞社會運動的都是這種人
這是一種悲哀,但是講了又有人不高興
算了一下

如果5500MW全部都是2.2245元,198億度*2.2245元=440.451億元

每年台電要只要花440.451億元,20年只要8809億元,沒有兩兆凱子風電



可惜目前現實情況是

5.8元共3836MW約5.8*198*3836/5500=5.8元*138億度=800.4億元

41%的容量因子
2.5480元共337.1MW 年發電量12.11億度*2.5480=30.85億元

2.5481元共582.9MW 年發電量20.93億度*2.5481=53.33億元

2.2245元共232MW 年發電量8.33億度*2.2245=18.53億元

2.5025元共512MW 年發電量18.39億度*2.5025=46.02億元

800.9+30.85+53.33+18.53+46.02=949.23億元

每年949.23億元/198億度=離岸風電平均每度4.794元


18984.6-8809=10175.6億元,可憐台灣人20年可能要多花1兆為了無能政府的無能政策買單


每年台電要花949.23億元,20年要18984.6億元,只是從兩兆凱子風電變成1.89846兆凱子風電

所以有問題的不是離岸風電
是開出凱子價的無能政府

stunmaker wrote:
'發電效率跟我們沒...(恕刪)

哎呀,再貼一次你說的,免得你都扯到離題
"6.發電效率?
效率跟你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發不出電,政府一毛錢都不用付.
從可笑的發問就看得出來,你連離岸風電政策的邊都還沒摸到.
當然你要精確的數字也可以,能源局說目前估計容量因素就是41%.
最後在強調第1000次,政府不會花任何一毛錢蓋風機
風機是開發商的資產,負責建造營運維修
."

現在又說"容量因素本來就跟消費者無關"

難不成現在是要凹成"發電量跟我們消費者無關,但跟我們納稅者有關"嗎?
發電量跟我們如果沒關係,大家那麼積極討論台灣各風機容量因素幹嘛呢?
如果發不出足夠的電,開發商破產,貸款的官股銀行有爛帳,就是我們納稅人一起承擔。跟我們絕對有關
這麼簡單的邏輯你要用一大堆數字來反駁,還自行引申到"能源局就是幕後黑手,殘害風電產業,而且那些開發經驗豐富的外商竟然沒人發現."這才是神邏輯耶!
不要再跟我扯容量因素、發電量夠不夠的事了,那是另一個問題。要發多少電才夠維持營運,那要知道實際發電量、建造成本、維護保養營運成本,現在不可知因素太多了,我從來沒有要討論這個。
我只是要單純指出你之前那一段是錯的,發電量絕對跟我們有關係。
講這麼簡單明瞭懂嗎?不要再誤導大家,"好像政府沒出錢,發電量就跟我們沒關係。"
語氣那麼衝,那麼愛罵人,就要有本事講的話是對的。硬凹是當大家都傻的嗎?

至於你說"能源局故意開了一個發不了電的風場加害官股銀行??"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啊,就像慶富獵雷艦案,政府絕對不會錯,是官股銀行倒楣,是我們納稅人倒楣。

Ipadsir wrote:
難不成現在是要凹成"發電量跟我們消費者無關,但跟我們納稅者有關"嗎?
發電量跟我們如果沒關係,大家那麼積極討論台灣各風機容量因素幹嘛呢?
如果發不出足夠的電,開發商破產,貸款的官股銀行有爛帳,就是我們納稅人一起承擔。跟我們絕對有關。



你是不是看不懂別人在講什麼?
你問A我只回答跟A有關的部份,你多問B我再答B有關的部份.

如果你要我一次回全部關於容量因素的問題,也可以
請你看仔細


對於消費者而言,容量因素和我們完全無關,這是廠商自己要面對的,
正如同沒人會檢討民營的和平,長生電廠等工作效率低下,人事成本高或伙食差等問題.
既然是民營,除了跟政府跟台電,能源局簽約的相關部份,其他請自理.

換句話說,萬一遭到攻擊,如英華威的陸域風機不幸全被仇家炸掉,容量因素歸零,那也是他家的事,跟消費者毫無關係.(英華威風機是德國專案融資)

這樣懂了嗎?



接著你又問,
開發風場需高額資金,若向官股銀行借貸(假設真的借),萬一容量因素低,賣電入不敷出
還不起銀行欠款甚至倒閉,等於間接讓台灣納稅人買單?

那麼容量因素會低嗎??
我已經回應過了,沒關係我可以再重複N次

1.能源局預估離岸風電容量因素41%
(數字怎來的未知,可能是成大能源中心提供,或按照36潛力場址資料推算)

2.台電利用海上觀測塔的數據,預估整年量因素37%

3.能源局公布,海洋竹南離岸風機實際運營數字.

從上三者都可看出,對照我貼出的數據,
台灣離岸風電的容量因素完全可以跟歐洲風電大國平起平坐.

這樣懂了嗎?


所以你擔心的是唯一可能,就是能源局從頭到尾都做假,而且瞞天過海無人發現,
實際上台灣容量因素只有15%卻捏造成41%,連世界最大的丹麥沃旭能源都像個傻瓜被蒙在鼓裡,

台電也自打嘴巴,把容量因素從10%捏造成37%,還像白痴一樣花大錢去蓋.



當然我已經幫你想好了,
你可還以繼續質疑,未來又有什麼仇家把海上的風機也全炸了,容量因素再度歸零,到時後官股保險賠是全民買單.





西布克F91 wrote:
所以有問題的不是離岸風電
是開出凱子價的無能政府



前面遴選案除了2020年併聯的兩個風場以外,
要負擔在地化任務.

而且5.8元的合約目前還沒有人簽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