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高雄市一千分之一都市計畫航測地形圖(2000)與 Google 衛星照片相疊的圖,但是位置有偏移,綠圈內綠十字星是現在路燈的位置,航測圖裡的路燈在右上角,所以航測圖裡紅圈內的雨水排水道人孔要往左下移一些,剛好就是衛星照片裡的人孔蓋位置,由兩條黃線中間的黑線可知這是兩張圖拼接的,藍圈內衛星照片裡有人孔蓋,但是航測圖裡沒有,可能是漏畫了或是繪製的時間有差異,也有可能是建築時間有差異,航測圖裡尚未有橙圈內的看柵房,而看柵房是2001年初建的,可以推論出C1與C2上的人孔蓋在2000年時或是繪圖時已存在。
chingche wrote:...(恕刪)這張圖...(恕刪) 請到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選高雄進入,左邊功能表選圖層後可選擇您要的圖試試。
shiu65 wrote:F.G如果沒被截斷就可以一路向南流到A如果被截斷就必須加蓋C2才能流到A是這樣吧? 不只喔。。若是機廠(多條軌道)右側也被截斷並排入A,那就需要C1接左側的C2再接箱涵排入A。
如果C2是連通明溝F到A,但往南沒多遠,本來明溝F就是匯進A,那麼把圓管C1擴大成大型方型預鑄C2的動機,就讓人好奇.由#198與#422兩張2009年照片判斷,我覺得C2應該是2009年前不久建的.首先C2不再是傳說的186公尺的大工程,只剩20幾公尺的小工程,為了短短一段特別搞預鑄高級工法?所以應該不是獨立發包的工程.其次C2應該不是鐵路局建的,因為鐵路都快停駛,土地將撥給建運局建輕軌,更何況原來就有C1圓管,幹嘛自掏腰包幫市政府修下水道?所以我越來越相信,應該就是2008年那個5.5億元擴大內需工程建的,現在有兩種情境.一種情境是之前老員工報料是事實,原來就有一段C1鐵道下的灌溉水道,凹包商送C1圓管擴大成C2箱涵的小工程,由於是一個5.5億大工程,短短20幾公尺,再加上預鑄箱涵是5.5億工程其他工地現成品,廠商成本增加不多,所以廠商就做了.但由於是凹來的,沒有正式設計圖,廠商隨便做,也沒有驗收需求.這種情境出發點是良善,可惜結果很不好.(這個情境有兩大疑點,一是如果工程利潤高,為什麼高雄市官員不是凹了擺口袋,凹了給市政建設,而是凹給鐵路局改善排水?二是如果C2完全沒規劃,內政部的圖怎會把D與A接在一起?)另一種情境是從頭到尾就是新聞中"二聖路分洪"工程,原來是工程規畫100多公尺將A經由E打通到D,但官商勾結偷工減料,由短短20公尺的C2替代,如此位置與工程圖不同,當然不敢找中油,李長榮協商遷管,驗受人也必定早打點好閉眼驗收,如此就是出發點很糟,結果更糟的情境.(由於內政部獲得高雄市上報D通A的資料修改圖庫,這個情境可能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