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是這些教授為自己的小孩量身訂做
用來護航它們輕鬆獲得學位,讓學歷世襲化的制度

教授的小孩從小就學才藝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什麼才藝,最好得過獎
(沒錢學才藝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很容易就獲得研究實驗所需要的資源
加上有父母協助,很容易拿到科展的獎牌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得到科展的獎牌
(沒資源做研究實驗的小孩,滾吧,父母沒背景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常常出國遊學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出國遊學的經歷
(沒錢出國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寒暑假閒閒沒事做,可以去當志工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志工時數
(寒暑假要幫家裡工作,打工,沒時間當志工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有父母的人脈做依靠
所以不能和別人立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公平考試競爭
所以一定要一直增加推甄的名額,否則這些人脈有什麼用?
(沒背景人脈的小孩,滾吧,沒背景還想唸什麼書?!)
INNOCE wrote:
推甄制度
原本就是這些教授為自己的小孩量身訂做
用來護航它們輕鬆獲得學位,讓學歷世襲化的制度
教授的小孩從小就學才藝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什麼才藝,最好得過獎
(沒錢學才藝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很容易就獲得研究實驗所需要的資源
加上有父母協助,很容易拿到科展的獎牌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得到科展的獎牌
(沒資源做研究實驗的小孩,滾吧,父母沒背景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常常出國遊學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出國遊學的經歷
(沒錢出國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寒暑假閒閒沒事做,可以去當志工
所以推甄時要看有沒有志工時數
(寒暑假要幫家裡工作,打工,沒時間當志工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教授的小孩有父母的人脈做依靠
所以不能和別人立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公平考試競爭
要所以一定一直增加推甄的名額,否則這些人脈有什麼用?
(沒背景人脈的小孩,滾吧,沒錢還想唸什麼書?!)
這種小孩真的很無奈,
應該說推甄制度是為了某些特定族群,量身訂做的 制定。
目的如你說的: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九代不能翻身
電影"魯冰花"的劇情,我相信在台灣不會消失。
阿明:"老師,有錢人的孩子什麼都比較會"
作者鍾肇政在40幾年前就說過了。。。。
現在還是一樣。
對教改,我只能對它吐一口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