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1897997 wrote:
台幣貶值會造成企業增加獲利,百姓承擔通膨!


企業沒穫利,薪資就是22K,這幾年臺幣是沒貶甚,也沒"通膨",怎麼大家過得不太好?

百姓一邊不爽企業穫利,一邊又罵薪水給太低,罵完還是一樣低薪
企業應該靠自己的創新去增加競爭力.
在雷曼兄弟風暴(2009)後,韓元對美金匯率貶值 1400,台灣DRAM和面板業歸咎是韓元貶值影響競爭力,但到了2012年又升值到1090, 大幅升值23%,韓國三星 S3仍然賣得嚇嚇叫,全年穫利驚人 . 近期韓元又貶值到1150,三星反倒因S4欠缺了創新賣點,影響2013獲利預期.

鴻海等大企業設廠在大陸,都以美金和人民幣計價,台幣的升貶,可藉避險操作, 有時台幣升值,它還能有業外收益.但若匯率波動太大,操作方向錯誤,就會大賺或大賠.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台幣相對於韓元,升值三成(..這好像是4年前的匯率資料?),讓出口競爭力大減。
不過張忠謀又說,「台積電如果要靠匯率的話,早就完蛋了」台積電不是靠匯率才成功,靠的是台積電的領先技術,張忠謀又說:宏達電卻有機會靠匯率業績變好??張董前後論述有點怪怪的, 王雪紅自己有出來要求台幣貶值來讓HTC業績變好嗎? HTC自己檢討獲利衰退主因是在產品行銷和定位.
台積電是靠領先的技術來賺錢,台幣貶值,是讓台積電賺更多,錦上添花. 台幣升值,只要維持領先的制程技術,客戶仍是會下單給台積電,台積電仍是賺錢.
F-TPK廠區在福建平潭,廈門,在人民幣報價升值的情況下,仍是大賺,主因是TPK的生產線良率高於同業.

台灣的電子代工業毛利率低落,主因不在匯率,而是台灣自己人彼此殺價搶單的後果.
例如,幾間NB代工大廠,競相在上海四川擴大產能,但代工同質性高,OEM客戶清楚知道這種生態,RFQ常常直接要求BOM "每季"costdown 3~5%,代工廠為了填補龐大的產線,都會咬著牙根答應,才能搶到大單. 然後代工廠的採購會向上游的零件廠和IC設計廠要求Costdwon,IC設計廠就會向台積電,日月光要求降價,上游只好不斷提高良率來配合costdown.

所以3C產品市價跌價速度極快,利潤也滑落很快. 當一個產業競爭者太多,彼此同質性高,沒有了創新和獨特性後,客戶就要不斷的要求降價壓縮利潤.單靠台幣貶值是改變不了這種惡性循環,產業微利化的生態.

台灣DRAM和面板業兩兆雙星慘業,賠錢最大的原因是同業間盲目的擴產,產能嚴重供過於求.
像是DRAM業 ,大家減產轉型後,產業淘汰合併後, DRAM報價大漲兩倍,才開始出現轉虧為盈的轉機.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表示,面板業過去2年經營得很辛苦,讓大家更有智慧,大家都在擴廠方面都很理性,使得供需較為妥善,友達今年有機會賺錢並配發股利!?

台灣電子業若為了衝營收和股價,繼續盲目擴廠,再殺價搶單的話,就算台幣貶到35,可能也救不了他們.

政府若能排除各種政治干擾,與各國進行貿易協商,簽訂彼此互惠的自由貿易協議,爭取降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對台灣出口業助益,比起操作匯率走貶,可能整體效果更大.

操作匯率大幅升貶,是一刀兩刃,若真是企業穫利的萬靈丹的話,全球都早該這樣玩.
大張匯率保護傘,並非上策,反而會讓多數業者陷入「溫水煮青蛙」的險境,錯失轉型契機.
「台積電如果要靠匯率的話,早就完蛋了」
tracer1000 wrote:
企業沒穫利,薪資就是22K,..(恕刪)

企業獲利、不獲利薪資還是少少22K
企業一直罵政府怪勞工草莓
卻不想研發只想抄襲或代工
企業罵完了還是想抄襲或代工
pqaf wrote:
企業應該靠自己的創新...(恕刪)


創新的重要性大家都能朗朗上口,頂尖型的企業或個人早就在做了,而作的誘因當然不會是因為匯率、而是因為創新所帶來的利潤,匯率升貶對創新只是個中性因素罷了!如果把創新概括為五類:

一、絕對創新:你有別人家沒有,可獨享最大利潤,匯率因素佔比低到可以忽略!

二、相對創新:你有別人家也有,但相對優,所以會有比較利益,匯率因素影響也算小!

三、平行創新:你有別人家也有,市場相對競爭,匯率因素影響就會突顯!

四、落後創新:人家先有、後來才追上,吃人家剩下的,匯率因素影響就會變大!

五、不會創新:匯率因素有可能成為其生存因素!


不是每個人(企業)都能創新、也都能常常創新,人才、資本及時間都是關鍵因素,也不是每個人或企業都有人才、資本及時間!

這10幾年來台灣的經濟M型的愈來愈嚴重,也就是能創新的人或企業把多數利潤拿走了!

韓國的崛起要回溯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後造成的韓圜重創(對美元850貶到近1800),也正因此,其企業雖然處於不會創新、落後創新或平行創新,但利用匯率優勢在國際上漸有斬獲,進而進步到相對創新,也造就了今日三星招牌滿天下的局面,而韓國人民面對大幅貶值帶來的通貨膨脹,其消費變通之道就是愛用國貨、把錢留在韓國!

日本在之前就是太高估了自己的技術力而輕忽了匯率的影響,造成去年8月份時8家電子龍頭企業的總市值只有三星電子一家總市值的70%:

Hitachi+Sony+Panasonic+Toshiba+NEC+Fujitsu+Mitsubishi Electric+Sharp=3.08兆台幣

三星(已把面板事業分割出去)=4.44兆台幣

日圓最近半年的積極打貶難道沒有受到上述前因後果及具體數字的啟示嗎?

鴻海的生產要素幾乎都在中國大陸,其匯率的操作以人民幣及美元為主,這是很正常的,而他也不會因為台幣的升貶會有多大的影響,台灣許多大型的電子代工廠也是如此!

匯率影響較大的企業多是生產要素在台灣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也是貢獻台灣就業及稅收的主力!

若台幣貶值10%,S4要維持原來的獲利就得調漲10%價格,而htc one的原料成本若佔60%、htc只需要調漲6%,在功能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這4%的差距可能就會影響許多的購買傾向了!

再重申一次,我說的是『適當的相對貶值、台幣應要有競爭性匯率政策』、而不是『惡性貶值帶來惡性通貨膨脹』

台灣也想發展服務業出口(如觀光業),有一定程度的競爭性匯率也是比較有利的!

(F-TPK的原本優勢真的能繼續維持下去嗎?再過一二年或許就不是這樣了!)
再補充前則:

以中鋼為例,生產要素除了原料外,其餘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幾乎都在台灣,其直接外銷比例35%,加上間接外銷,絕對超過50%,我相信中鋼也想在他們的鋼板上創新取得價格外的優勢(如何創新我是不知道啦),在亞洲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又面對著中國大陸及韓國的強度競爭,連台塑在越南設的鋼鐵廠都會回來搶中鋼的生意,若台灣不維持一點競爭性匯率,試問有多少台灣人民敢投資中鋼的股票?

還是大家覺得台灣沒有中鋼或中鋼狀況不好,日子及生活會變得比較美好?

創新是創造價值的最重要因素,但過度的高談闊論創新,也要小心不要掉入〝何不食肉糜〞的陷阱!
一直說貶值有好處,
那其他國家的貨幣為什麼不一直貶下去?
如果你知道不能一直貶下去,
那應該貶到多少才好?30元不好嗎?
今天就算貶到32元,還是會有人說,
要貶到34元才有競爭力,不是嗎?
01newbie wrote:
一直說貶值有好處,那...(恕刪)


要貶到何處也不是我說了算,台幣匯率現在大概在30左右,若貶值不好,那央行何必老是偷偷地打貶尾盤?

若貶值到32的水準不好,而升值來降低通膨比較有利,那我就等著看彭淮南帶不帶種把台幣升到28,30升到28是升值約7%而已喔(只不過一支股票的跌停板、今天F-TPK跌停鎖死剛剛好),帶種就把台幣升到28吧!

升到28,那創新的動力就夠強了吧,加油!

等著進入加護病房的人,你跟他談土耳其屌長30公分有用嗎?
HCC2074 wrote:
.日圓最近半年的積極打貶難道沒有受到上述前因後果及具體數字的啟示嗎?..(恕刪)
日圓在2008全球金融風暴後,受避險與套利等外在因素影響,日圓對美金從 ~105 大幅走升到 ~80,最大幅度達43%,如此巨幅升值,並非是日本經濟基本面好轉,而是由於投機性套利所造成,當然會嚴重衝擊到產業.

日幣暴升期間,日本企業藉機加速產業外移和投資,和海外購併,收購海外天然資源和能源,近期日圓來到100,也只是還原他2009年時,應有的合理匯率水準. 過去幾年日本政府試圖以溫和手段來阻升日圓,維持匯率穩定,但阻升不力,安倍政府改以強力手段,才讓日圓阻升還原匯率,日本企業現在把這幾年在海外投資的收益回流,所以日本企業才會獲利突然出現20%增長.



日圓匯率走勢

http://www.cbc.gov.tw/public/Attachment/27111034971.pdf

日經新聞同時公布另一最新調查結果,受訪的102家大型企業中,有63.7%認為目前約100日圓兌1美元的匯率對獲利有正面助益,但有逾60%仍不改海外擴產之志。

 有62.7%的受訪者回答「其擴增海外生產的政策不會改變」。

 原因在於歷經日圓長期強勢,許多日企已將生產外移並增加在海外的採購。

 日企也看空日圓再貶的助益。東芝主管表示,現在日圓對美元下跌,就擴增獲利而言,僅及日圓在還不到90日圓兌1美元時開始走貶效用之半。

 受訪企業中有21.6%預期即使日圓延續目前弱勢,「對獲利也幾乎沒什麼影響」。

接下來日圓應會努力維持在當初的~100匯率,不致繼續往120貶值.如果貶值真是救日本經濟的萬靈丹的話,怎不繼續朝120邁進?
pqaf wrote:
日圓在2008全球金...(恕刪)


很好啊,有認知道到投機性買盤的升值會對產業帶來衝擊,現在也正是日圓回貶的主因!

難道台幣沒有高估其價值嗎?

最好笑的是,台灣總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外匯存底,如果大家有計算機,好好的算一下,若把外資持有的台股一股腦的賣出及換成美金匯出,台灣的外匯存底大概也所剩無幾了!

不論是個人、企業或國家,高估自己就是衰敗的前兆!

註:外匯存底的組成最好是經常帳順差及固定資本的形成,這表示台灣出口競爭力強及外資來台投資增加(實質性投資),這樣的升值還有點道理,但若外匯存底的內容主要是現有股票持有餘額,這是很不健康及安全的,回貶到該有的價位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再註:最可悲的是,這幾年來台灣固定資本的形成來自於外資的實質投資沒增加多少,但卻因為房地產價格的虛增而造成名目固定資本的膨脹!
A甚麼?
A cup.....

HCC2074 wrote:
大家都說他幾A又幾A的,
賣SONY W8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