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c72 wrote:
請提出證據證明謝長廷...(恕刪)

怎麼? 嚇我啊?

還寄信勒

搜尋一下就有了 裝瞎啊

peterboulong wrote:
你怎麼不看看大學生的質和量整個差了多少?

至於誰廣設大學的…去問問那個姓李的諾貝爾得主

還有誰讓這姓李的搞教改的


當初是連戰邀請李遠哲當召集人,提出教改的建議,
以當年的情況去看,建議不對嗎??
當初提出的是建議書,要怎麼做,李遠哲沒有權力去做,
如果為國家提出建議,就得負全責,那麼還需要執政的人嗎??

再退一萬步來說,如果廣設大學真的是錯的,那麼,馬政府執政五年多了,
做了些什麼改變呢????

banmi wrote:
當初是連戰邀請李遠哲...(恕刪)


當時諾貝爾的光環一照下去~~~~誰敢說錯?

aaron0828 wrote:
我只想問謝長廷說過的...(恕刪)


李彥謀的文章有提到這個問題-------

ECFA簽署至今三年,中資來台竟然屈指可數,馬英九常以此為說詞,表示根本沒有危及台灣產業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說,這是中國要求有意登台的中資緩一緩,等服貿與貨品協議
簽訂後再登台。
台聯立委許忠信多次示警,「ECFA有十年的過渡期。」基此,服貿及貨品協議即使簽訂與生效,
中資恐怕還是不會大舉入台,他們會等到2020年的過渡期終止才會正式搶進台灣,屆時沒有「持
股上限」,正是北京所說的甜頭。
peterboulong wrote:
你怎麼不看看大學生的質和量整個差了多少?
至於誰廣設大學的…去問問那個姓李的諾貝爾得主
還有誰讓這姓李的搞教改的


通通怪到李遠哲身上是很不公平的
當初他所提出的意見 在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好的 幾乎無人反對
而且學生素質低落 主要是老師地位大幅下降 遇到又壞又爛的學生
老師變得無心去拉學生一把 大家一起爛 我教我的 我不會關心你
你要學不學是你家的事 在日本也有相同問題
所以很多爛學生無憂無慮 高中畢業了 還是不到國中生程度
還沒進大學 就早已經爛了 私立大學為了錢
就讓這些沒程度的人來唸 你交學費 我讓你有地方混四年
然後畢業了 還是啥都不會


教育的失敗 不是李遠哲一個人的錯 而是整個社會都變了
明知自己不喜歡唸書 還是跑去唸三流大學 四年都在玩
畢業了 當然是領以前高職程度的薪水 很合理啊 能怪誰?
若還有人覺得臺灣只要關起門來就好了嗎?一切就不會有事嗎?國際油價等原物料的價格變動對灣不會有影響嗎?更別說不讓外國進來投資只會少臺灣的機會, 就算臺灣只有原地踏步, 全世界其他國家在進步對臺灣而言就是退步了, 臺灣與世界隔絶只會讓我們更沒機會去參加及影響國際經濟,只能坐視不好的影響,
請立法院不要再受少數利益團體的影響而喪送臺灣的未來..
JCB88 wrote:
事前不溝通?事後藉口一堆....這樣還要民眾完全相信代表出去談判的人?

況且沒民意支持的談判代表?能談出什麼好條件......就看拿什麼去換而已嘛!


日本正在談TPP,可以參考看看人家政府與民間做甚麼樣的連繫溝通,再回頭看看台灣,你會想哭,有很多人連自己被賣了都還不知道.


服貿談判 幕後解密 2013-07-24 天下雜誌 527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758&page=1)

兩岸服貿協議,為何激起民間反彈,連對岸談判代表,都認為台灣「沒有策略」?

《天下》深入追蹤發現,牽涉超過三分之二服務業就業人口、營業額逾十四兆的十八項產業,竟全部交由十八位基層公務員負責「溝通」。政府為何出現「溝通無效」、「談判失策」、「信心危機」三大問題?

過去半個月,《天下》記者深入追蹤,卻發現,台灣在服貿協議中開放的六十四項服務業,竟有超過四分之一、多達十八項,是由經濟部裡資源最少、聲音也最小的商業司負責溝通重任。連與商業司無法產生任何聯結的「航空器租賃」等項目,也都歸商業司負責。

更驚人的是,根據經濟部統計,服貿協議牽涉的四○七萬就業人口,這十八項就高達二八五萬人,已超過三分之二。

而商業司負責服貿協議溝通重任的正職加上約聘員工,正好是十八人。這十八位基層公務員,幾乎一肩扛起服貿協議溝通成敗重任。

《天下》記者進一步訪問政府談判團隊各級要員,發現商業司已成為人人口中的「倒霉鬼」、「非常可憐」。所有「沒人願意認領」的服務業,全都歸商業司負責;若干「其他部會推給經濟部」的服務業,也都由商業司吃下來。

簽約前,相關部會及經濟部各單位彼此推來推去,服貿協議風波愈演愈烈後,各級官員的口中卻只能吐出:「我們得到了很大教訓。」

新規作成 wrote:
日本正在談TPP,可...(恕刪)





彭明輝:TPP──與虎謀皮的兒戲

2013/04/15
作者:
彭明輝

在台灣質疑加入TPP的利弊時,很容易遭到「鎖國、孬種、沒志氣」的譏諷。但是,日本的年輕學者中野剛志卻以《TPP亡國論》一書翻轉日本輿論,從舉國一窩蜂地想要用TPP救經濟的一廂情願中醒來,到了去年年底甚至有超過120位跨黨派國會議員聯合反對加入TPP的草率行動。以日本國力之強,以及走出「失落的二十年」的急迫性,日本對TPP有什麼好顧慮的?

贊成加入TPP的日本人期待著用零關稅進一步打開美國市場,使日本製造業重振雄風。中野剛志卻無情地指出:美國已經無法繼續忍受貿易赤字以及國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而歐巴馬也早已宣布要利用貿易自由化將美國出口額擴大兩倍;當美國利用對她有利的原物料採購限制、環保法規、勞動條件、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遊戲規則提高其製造業的競爭力時,日本將反而淪為美國的輸出市場;另一方面,美國還會逼迫日本開放醫療保險與金融市場,要日本在制度上向美國看齊,而使得日本的醫療與金融體系崩潰,甚至在法律、制度與政策上受制於美國,重新回到戰後「美國佔領區與託管區」的地位。

台灣的經濟學者天真地把TPP看成純屬經濟活力的解放,但貿易談判永遠都是強凌弱的複雜算計,從不曾有彼此公平對待的可能。以WTO為例,北半球國家誘拐南半球國家加入時,告知他們可以在關稅減讓幅度與速度上有優惠,使得南半球國家對這場「禮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談判充滿期待,盼望用農產品與勞動力的優勢去換取北半球的資金與工業技術。沒想到後來北半球國家卻用大量的農業補貼打敗南半球的農業,而且在這些補貼不夠用之前用「藍箱」和「綠補貼」取代,繼續有效地保護其農業;而南半球國家事先不知道歐美國家農業補貼金額超過其成本的一半,事後又不了解藍箱和綠補貼的實質效果而半哄半騙地接受,等看清陰謀時已經後悔莫及。

小國的資訊原本就遠不如大國充裕,而小國對貿易協定的實質後果又欠缺大國的精準算計能力,因此每次談判都冒著受騙上當的風險;而美國對外談判時總是用她在經濟、政治與軍事上的優勢蠻橫地凌遲小國,因此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無異於與虎謀皮。TPP的談判更是如此。

TPP要談的不僅僅只是「零關稅」這樣的課題,它還包括一切被美國認定為「妨礙自由貿易」的法規、制度與政令。以台灣為例,我們很可能會被迫放棄既有的健保體制和學名藥,而在美式醫療體制下飽受高昂醫藥費之苦;我們可能會被迫接受華爾街各種台灣人無法理解、獲悉內情的金融遊戲,陷入比2008年金融風暴更慘痛的騙局。至於工業產品的輸美,只要美國逼迫台灣一切原料都從TPP會員國採購,並且放棄水電能源補貼,提高環保法規與勞工保護,台灣的工業產品將很難有競爭優勢。

反對TPP不等於主張鎖國。當全世界都紛紛在跟台灣的競爭對手簽訂超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時,台灣確實有必要積極爭取對全體國民有利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要讓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有利,至少必須掌握三個關鍵因素:必須要有機會站在相對平等互利的地位進行談判,談判國的經濟特質跟我們必須互利大於惡性競爭,以及國內必須來得及落實各項配套來極小化負面的衝擊。

從這些角度來看,短程內我們最該積極推動的可能是東協加七以及跟印度的FTA,其次是穩扎穩打地擴大ECFA談判,等到我們的法令、制度與產業體質都夠堅強再來談TPP。中國、印度和東協加六跟台灣的談判能力較接近,有機會獲得遠比TPP更公平的談判機會;亞洲經濟大幅成長,而台灣的技術和品牌在這些市場有較佳的競爭機會,也較有機會談出互利互惠的貿易協定。

假如台灣在發展對外貿易談判時過份天真地急就章,一開始就全力推動TPP,最後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無人受益而全民受害。
huangcc72 wrote:
順口溜「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是謝發明的? 哪來當兵黑龍江?
不過這順口溜倒是反映現實,
失業率上升, 男的被迫當台勞, 婚齡女子結婚比率下降.. )


自由時報

查某找無尪/劉峰松

謝長廷說兩岸如自由流通,台灣將出現「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的現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其中「查某找無尪」,的確是將來的大風暴,眼前都已看見徵兆。

失業率上升和當台勞有什麼關係…

台灣人出走是因為台灣老闆給的待遇太爛了…不然在台灣找工作根本不難,只是待遇好不好的問題

婚齡女子結婚比率下降是全世界先進國家都在發生的事
民生實體業都是其次

重點是金融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