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忘掉歐美吧!中國才是全球最大未爆彈

economic wrote:
中國資源根本在人口問題,那現在就是這麼多人,只能面對而已,好消息是人口增長快到頂且可看到的未來人口會下降了,減少個5~6億環境才比較能承受,這個數字起碼還是可以看到的

人口是超過了最合適的人口量,但也不是'不能承受',因為中國的領土也很大。
看人口密度,中國139人/km2,日本335人/km2,韓國495人/km2,台灣644/km2,
隨著科技發展,人口承載能力是會上升的,現在資源,糧食等都不是問題,亩產連年上升,比較緊張的是'水'吧,所以中國的水利工程最多。
東海和南海還未收復呢,收復了,又多幾百萬km2的海域領土,資源就更沒問題了。
預期15億人口見頂了,15億人絕對是可以承受的。
人口太多不好,過少也不好.我估摸著中國最合適的人口數約在10億吧。

makeinhk wrote:
當然,工業革命後的歷...(恕刪)

makeinhk wrote:
還有很多高端工業品的市場等著中國開發佔領,非洲、中南美洲市場的發展也長著呢,這種發展模式遠遠未到盡頭。


經濟學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的,以上面這段來說,這些市場看似很大,但人均收入還很低,又還不太看得出成長的動力,不是所有未發展的經濟體都可以複製中國模式的,中國模式有相對特殊的地方

以製造來說,已經很多年說會從中國轉移出去(最常說的是東南亞),可直到現在都是小規模轉移出去,那是中國有特殊提供能力造成的,起碼在未來3年內,製造業仍然很難大規模從中國離開

至於製造無法繼續帶動是必然的,不然中國政策不會一直強調所謂的調結構,甚至可以犧牲成長來調整,中國的外銷等於是外國的消費需求,在中國不缺資本,甚至可以說資本氾濫的狀況下,產能幾乎擴張都不是問題的,現在就已經是供過於求的狀態了,包含太陽能、鋼鐵、……等等現在都在控制供給了,要消化掉現在設備的產能就已經很需要內部消費市場協助了,所以製造業絕對不是成熟經濟該有的主力,去看看所有成熟經濟體的結構和勞動力需求的主要來源,那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makeinhk wrote:
人口是超過了最合適的...(恕刪)


包含台灣、日本、……等等都是人口過多的,環境肯定是不能承受的,最簡單光看住的品質就很爛了,台灣適合的人口數量是現在檢超過六成的

中國以前的計算是八億左右,科技進步不一定能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不光是水不夠而已,太多的資源分配上會有問題的,只不過台灣和中國人口現在大概都頂了,下掉的速度會很快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去看看所有成熟經濟體的結構和勞動力需求的主要來源,那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所以這些成熟經濟體都在走下坡了。
中國正在上坡登頂,幹嗎得學那些下坡中的傢伙?
我倒有興趣知道:大英帝國最強盛之時,產業結構是怎樣的?
美國上世紀中期,產業結構是怎樣的?
日本製造風靡全球,二戰後最輝煌的時期,產業結構是怎樣的?
現在英美日製造業不成了,整個國力都在衰落。學這些成熟經濟體般搞三產,就是自廢武功。

你的話裏有點混淆了,
現在說的是製造業與第三產業,不是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
發展內部市場,不代表開展第三產業,不是一個概念。
再說,中共說的跟做的一樣嗎?
說的是要發展內部市場,你看中共實際做的,都是在發展外部(工業產品)市場。

我已經說了,中國製造業的大餅是越造越大的。
太陽能、鋼鐵產能過盛,控制就控制吧,現在要進佔民航機跟軍火市場呢。資源由太陽能、鋼鐵轉移至民航機、軍火不就成了?這資源調配還是在製造業中進行啊。
makeinhk wrote:
所以這些成熟經濟體都...(恕刪)


其實e大很含蓄地點到了那些無法馬上轉移出去的製造業是因為中國有特殊提供能力造成的
請仔細想想就知道他說的的特殊提供能力是甚麼


有些東西暫時看起來是贏了,其實長遠來看卻是虧了,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要有所取捨,但如果自己的能力已經發展起來了,這種長遠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還是早點放給別人去做比較好
goblinlord wrote:
其實e大很含蓄地點到...(恕刪)

他想說重污染的工業吧,
近幾年修訂了很多關於工業污染的法令,也取締了很多重污染的工廠,你可能不知道吧?
但我不是跟他說這個,我要說的是「產業結構」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銀這幾年早就印了一大堆鈔票,
多到現在即使鬧錢荒也不敢再印.. 因為再印就無可救藥..

至於說中國會不會爆,當然會,只是中國會藉其他手段轉移人民及國際社會的注意力..
huangcc72 wrote: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銀...(恕刪)

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吧。
但很奇怪,美鈔越印越貶值,人民幣越印越升值,你說為什麼?
有什麼不可救藥?將來人民幣一定是要大把大把地加印的,滙率卻比現在還高,你信不信?
huangcc72 wrote: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銀這幾年早就印了一大堆鈔票,
多到現在即使鬧錢荒也不敢再印.. 因為再印就無可救藥..

至於說中國會不會爆,當然會,只是中國會藉其他手段轉移人民及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恕刪)


您的文章裡面的中國兩字如果換成美國,或許會比較貼切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以此為生不是嗎?中國在這套乾坤大挪移的功夫上連幫美國提鞋子都不配

照理說人民幣如果瘋狂亂印應該是要貶值的,甚至應該貶到跟辛巴威幣一樣一文不值
不過說起來也怪,您老認為人民幣印那麼多應該要崩潰,但美國爸爸卻天天都說人民幣價值被嚴重低估應該要升值
看來美國爸爸跟你的觀點有很大的不同,你跟美國爸爸總有一個是錯的
我相信美國爸爸說的應該比你說的更有可信度

makeinhk wrote:
他想說重污染的工業吧...(恕刪)


我說的也是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是有歷史經驗進度的,中國已經到了工業可以發展的頂端左右了,後面得轉第三產業了,那是不得不的一條路,因為經濟學的供給不是光指產品,還包括勞務、服務、……等等的需求和供給,其主因跟資本有關,這牽扯到經濟運作的原理方式

中國製造業還沒被轉出去是中國相對特殊的結構模式,這跟控制有關係,企業管理有門國際企業管理科目,其中的國際進入策略有解說國際化的原因,製造業,尤其低端製造業是很講求成本和規模的,中國在這方面有優勢

建議可以去瞭解一下經濟學的內容(教科書),裡面對經濟發展有適合的論述,也相當清楚的說明一~三產業的發展順序,一般來說只要國民所得破一萬美元,那肯定要走第三產業為主的結構,那是經過大量驗證的經驗,這並不是說工業不再重要,而是比重會不斷下降,以經濟產生的效益來說會低於工業,以中國的發展模式蠻大比例想往德國方式走的,可以去參考看看德國的經濟結構(是類似,但不是相同,但是可以參考看看)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