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 理事 David Brown 對服貿事件的看法

Yin Chang wrote:
美韓FTA談判不只5年,期間上街抗爭不在少數

還到美國抗議
反對韓美FTA 韓國遠徵示威隊白宮開鑼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06/content_4650146.htm

因此我視抗爭為必然,大多數的國家面對國與國甚至多國之間的經濟協議,
都有支持與反對的一方,出來上街頭,甚至爆發流血衝突

現在日本也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恕刪)


談判結果該不該接受應該重點不在於談了多久,而在於談判的內容是甚麼
談個十年都談不完不代表一定就能談出對我們有利的條件
談個兩年就簽訂也不等於一定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請不要把眼光放在時間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內涵

本來要談多久不該是個最重要的議題,要是時間站在我們這邊,我也不覺得我們該有甚麼好著急,就慢慢談個五十年也無妨
不過,不知道您認為台灣還有幾個五年十年可以讓我們繼續這樣耗下去?
han172189 wrote:
看清楚我的引言,不要...(恕刪)


你不感覺我所謂「羨慕」這兩字有帶有諷刺的意涵嗎?


GreedIsland wrote:
你確定嗎?我只能說妳...(恕刪)


美國沒有蓋高尚,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
但不用大力舉出美國的負面形象,過去中國歷史也侵略其他國度
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德國納粹侵略周邊國家 ...等等
國家壯大了,當然會自以為是老大,欺負弱小的國家
美國的表現相較上述這些曾經壯大的國家,已經算很不錯了,我老實講

您可以思考為何絕大多數的國家嚮往美國或者歐洲,甚至連中國自己也一樣
一群中國高官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擁有房地產

扣除親中少數的熊貓派學者,有多少嚮往中國?


GreedIsland wrote:
談判結果該不該接受應...(恕刪)


「或許」你認為ECFA的服務貿易協議不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確實有一部份人(可能佔多數也可能不到全民的一半)認為簽了對台灣弱勢服務業影響甚大
或者說是「中國統戰」台灣的糖衣毒藥(你可以不認同)
端視每位的工作性質甚至是政治立場而定

Yin Chang wrote:
你不感覺我所謂「羨慕」這兩字有帶有諷刺的意涵嗎?

怎麼還是在轉移話題?不面對我在反駁什麼?

沒關係!你認為我的回文,沒看出你諷刺的意涵嗎?

Yin Chang wrote:
台灣和中國的互動是必然的,但有時候推動也未免太粗糙了
如果說台灣與中國簽訂各種協議的效率,許多國家都會稱羨
(恕刪)

有效率,內容又讓其它的國家稱羡,那不是很好,有機會佔點老共的便宜,還不快佔,怎麼又說「太粗糙」?難道要談一個「非常精緻,一點也不粗糙」但是「很爛!」的條件回來?看不懂

還是說談的條件太好,不能現在過,要「我」上台了才能通過?

健人就是矯情 wrote:
ECFA, 小三通, 服貿 對於台灣的經濟肯定是好... 馬政府辛苦的與虎謀皮, 而虎也很高興的把皮都給我們了!

現況是 學生們認為這是統戰... 任性的無視台灣人已經無路可退... 只知任性的抗拒 當中國人!

不簽ECFA,當中日韓FTA完成後,佔台灣出口市場約7成的東協+3形成一個大經濟體,大多數產品可以免關稅,請問台灣的經濟會如何?

你以為這樣台灣比較有能力抵抗中國?
各打50大板~~~

曾在1990年到1995年擔任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的白樂崎(Nat Bellocchi)主張〈美國必須支持的是自由,而非自由貿易〉。

白樂崎首先向英語讀者解釋為何會爆發318佔領立法院的行動。直接的導火線是委員會的主席未經任何實質討論,在30秒內逕自宣佈通過審議,違背立法院長王金平去年夏天主持朝野協商達到的逐條審查共識,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1根稻草。

然而,他說,人民與政府間的緊張早在更久之前就已經釀成。白樂崎引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在3月20日的1篇文章〈台灣社群媒體的重要性〉,指出「近年來政府未能和社會有所來往。」

白樂崎指出,過去數年來政府對於公民團體的各種主張都不予回應,讓這些團體日益感到挫折。

白樂崎引述羅達菲的說法,指出外人或許很難了解,政府拒絕讓服貿協議接受審查會惹起社會這麼大的憤怒。然而,問題的根源是社會內部逐漸累積起來的壓力與挫折。

白樂崎指出,這場學生示威反映的正是台灣當局對民主的態度帶給社會的挫折。

白樂崎說,切入當前台灣局勢的另1個角度,是和1個政府體制完全不一樣的大鄰邦之間的自由貿易。很多人將台灣當前的局勢與烏克蘭幾個月前的局勢加以比較。當時的烏克蘭示威群眾也是反對當局想與俄羅斯簽署的經濟協定。台灣的學生與烏克蘭獨立廣場的同儕一樣,非常憂心此貿易協定的政治後果。台灣是否還有自由來決定自己的未來?

白樂崎表示,在這種憂慮下,人們討論的焦點不是「自由貿易」,而是這個國家未來還是不是1個自由的民主體制。如果跟加拿大之間簽署這類的協定,台灣很少人會反對;就因為對方是汲汲營營想要奪取台灣的中國,公眾才會如此緊張。

白樂崎說,到底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出路,應由台灣人自己決定;對美國來講,強調自己全力支持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以及台灣人民決定自己未來,免於受外人脅迫,才是合適的。

白樂崎在結論中說,美國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協助台灣終結外交孤立,使台灣不致於日益被拉進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範圍內,而能繼續成為國際社會中的自由與充滿精神的1分子。

白樂崎認為,美國必須更謹慎地檢視這項貿易協議的意涵。

健人就是矯情 wrote:
各打50大板~~~曾...(恕刪)


劉屏專欄-白樂崎還能寫專欄?
2013年11月04日 04:10

年逾87歲的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白樂崎(Natale Bellocchi)為5年前白隨美國觀選團至本報大樓參訪,幾乎已不復出現在公眾眼前,他的家人婉拒任何對他的探視、採訪,也婉拒我國駐美人員前往慰問。很多人關心他的身體狀況,默默祝福他,但也有不少人懷疑他何以仍能撰寫專欄。

幾星期前在華府雙橡園舉行的雙十國慶酒會,白樂崎再告缺席。與會人士表示,國慶酒會在民國100年回到雙橡園舉行以來,「3年來,從來沒有見到白樂崎大使出席」。

白的妻子及兒子今年到了雙橡園,來去匆匆。其妻表示,白在車上,由於沒有停車位,又要趕著出席另一場活動,所以沒有下車。國慶酒會籌辦單位表示,一如往年邀請了白樂崎,但白府未回函(RSVP),故籌辦單位未為他保留車位。一位曾長年負責對美外交的人士表示,白樂崎年事日高後,代表處曾主動致電白府,表示願意派車接送,但即使如此,白仍未出席。

據轉述,一位多年處理對台事務的美國官員曾在超市遇到白樂崎(兩人的住處相距不遠),但白樂崎完全不記得這位昔日工作夥伴。本報向這位美國官員查證時,對方表示「不予評論」。

一位我國現任駐美官員表示,他最後一次見到白樂崎是在「美台公民協會」的晚宴上,約為2年前,白坐在主桌,從頭至尾沒有講話。另一位旅美多年的人士表示,他曾在1年多前見到白樂崎,地點在朋友的家裡,白樂崎當晚「坐在椅子上,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任何人的任何問題,都是他太太和兒子代為回答」。這位人士說,白樂崎「好像認識你,又好像不認識你」。

白樂崎為《自由時報》定期撰寫專欄,不時提到「華府各智庫的研討會」如何如何。這令很多人納悶,因為已數年不見白樂崎出席任何研討會、座談會、公聽會等活動。2年來,民進黨曾有2位黨主席訪美,分別是前年9月的蔡英文與今年6月的蘇貞昌,歡迎酒會等各種場合均未見白樂崎出席。一位AIT官員回答筆者詢問時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見到白大使了,不曉得究竟怎麼回事;希望他一切都好」。

時序已臨深秋,華府天氣漸漸冷了,台北駐美代表處希望探視年事已高的卸任AIT理事主席等人,但白樂崎的家人婉拒。家人也婉拒媒體採訪白樂崎,亦婉拒透露其公開活動行程,並表示白樂崎的腰椎曾經受傷,近來復發,坐立難安,故不參加任何活動。至於依然撰寫專欄,家人說是因為合約關係而持續。白府說,這是白樂崎唯一的公開活動。

白樂崎的一位台裔老友表示,白樂崎為腰椎之疾所苦,又不願驚動他人,所以與外界的聯繫頓形減少。「最近,他們夫婦倆到我家來送禮,他一再表示要下車致意,我好不容易才勸服他」。至於白樂崎的專欄是否仍由白本人執筆,這位老友說「我沒有評論」。

白樂崎在1990年至1995年擔任AIT理事主席。他曾擔任副助理國務卿,也曾出任美國駐波札那大使。他早年在台中學習中文,也曾在台北的美國大使館任職。他與妻兒待人熱誠,頗獲好評。他們的友人祝福他早日康復,闔家平安。

健人就是矯情 wrote:
各打50大板~~~曾...(恕刪)


人家美國都出動到國務院助卿出來打臉了
還在找一個不知道現實生活中還能不能寫文的人出來?

美歡迎馬政府兩岸關係卓越進展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3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今天表示,美方歡迎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卓越進展;也非常希望反服貿學生與示威者能負責的使用表達政治觀點的自由,文明和平地示威,避免暴力。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中談到台灣目前的反兩岸服貿爭議,他指出,整體而言,美方歡迎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卓越進展,這需雙方同意才能推進。

這是美國行政部門在3月18日台灣發生反服貿學運後,極為明確地公開詳細敘述美方態度。

羅素表示,台灣有非常活躍的民主體制,高度接受政治觀點的表達,很明顯的,美國非常希望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學生與示威者負責任的使用這項自由,文明並和平地進行示威,避免暴力。

他說,目前的反服貿抗議行動反映出台灣是非常開放的社會,允許各種辯論,台灣社會面臨各項議題,其中一項是處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機制與過程發生問題,造成緊張,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屬於處理過程的議題。

羅素還說,另外還有實際的課題,台灣社會對協議達成進度與範圍有各種意見,整體而言,美方歡迎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卓越進展,這需雙方同意才能推進。

羅素強調,美方不對兩岸間協議採取立場,兩岸討論推動協議的進度與範圍,必須在雙方都感到自在,符合兩邊人民的意願下進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