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雄人,
我從小在莒光長大,讀油廠國小,國光中學等,
所以我是標準的中油子弟,
對大社工業區,仁武工業區,大發工業區,林園工業區和大林浦都還算熟悉,
站在內部來觀察,
其實台灣的石化業已經過了可以挽救的時間點,
現在的石化業只能出走,或是留在台灣逐漸萎縮,
所謂的高雄港三期計畫根本是外行人說的話,
1. 國光石化喊了10年,民營公司跟著政府跑跳10年,最後是一場空...
2. 三期計畫?請問一期何時蓋好?二期何時蓋好?三期蓋好大概中國已經登陸火星了...
3. 填海造地不是萬能的,三期不過就是把外海用紅筆畫一圈,請問當官的知道那裡有多深嗎?
基本上當國光石化死在大城,又死在馬來西亞時,
台灣泛中油體系的石化公司就已經沒有機會留在台灣發展了,
論經濟規模也輸人,
論原料成本也輸人,
論產品關稅也輸人,
那.......
泛中油體系的石化公司有沒有股票破50的呀?!?
壓力鍋 wrote:
應該還不致於這麼悲觀,目前至少還有台塑六輕頂著先。石化廠本來就是一期一期建起來,邊蓋邊生產,新的廠用新的設備及技術,污染低、能源消耗少,藉這次的石化專區重建順便換血也是不錯。只要規模起來了,成本就有辦法。聽我們主管講,現在最怕的其實不是來自中國或是阿拉伯的競爭,而是美國正在研發頁岩氣的開採,若一但有低成本的技術可以開採,美國人直接在國內當地設煉油廠,那全世界的石化廠都要剉咧等。
畢竟這是民生工業,生活上很多東西都要用到,再怎樣都得留下來。
請不要誤會了,我個人是100%支持煉油石化產業在台灣的,
只是無論是那一黨執政,
對於煉油石化產業都是既不專業也毫無計畫,
國光石化的陣亡是國民黨執政時宣佈的,
無論是民進黨的高雄市政府或是國民黨的中央經濟部,
對於高雄煉油廠也完全沒有一絲絲覺得有必要保留,
這時再畫一個大餅說高雄外海三期計畫,
都嘛是騙人的,我寧可相信屆時人類已經登陸火星比較實際....
所以站在煉油石化的角度,
中央單位與地方政府的態度,
不是逼出走他國,就是留下來萎縮,
你提的台塑麥寮廠是世界少數的煉化一體,
所以生產成本還算具競爭力,
但你可以研究看看台塑提出來的5期計畫,4.9期,4.8期,4.7期....
都因為卡在環保等因素而沒有通過,
在經濟規模上就逐漸輸給韓國和對岸廠商了...
至於頁岩氣,多半人在討論時也是半調子,
頁岩氣的開採成本是比起早期大幅下降,
但和中東地區隨便挖都有天然氣和原油冒出來相比仍然是較高的,
頁岩氣的最大吸引點是頁岩氣的位置在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 - 美國,
比起中東地區而言,
可以在美國開採頁岩氣並進而轉為石化原料,
所有事情都在最大單一市場內搞定,
而美國比起中東地區,亦較歡迎民間企業去投資開採,
但若是考慮遠東地區的市場,頁岩氣的影響就相對沒那麼大,
另外頁岩氣目前僅能轉為烯烴而沒有芳烴,
所以苯的價格已經很久沒有掉到1000 USD/TON以下了....
回歸國內,
台聚在擴廠,中纖已經擴廠完,東聯也在擴建,
光這三家公司因為擴建所增加的乙烯需求那來?
雖然中油目前有新三輕(六輕),四輕和五輕,
但依照中央與地方的態度,年底五輕也要停工,
那這三家石化公司的乙烯豈不是又要透過海外採購進口,
冷凍乙烯的價格 vs 輕油裂解廠的管道乙烯價格.....
所以石化公司不是笨蛋,政府都不支持了,
要真的支持那五輕不要關呀,高雄煉油廠不要關呀,
看看又有那個政治人物有膽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