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國情不同
就別拿別國那套來

誰家的家長不看中那個名的???
所以
請把全台灣高中統一改成"台灣高中"
還有什麼好爭的

難不成
以後還要問你是哪區高中畢業的XD....

cotyz1011 wrote:
我聽到的,幾乎沒有一個家長支持12年國教
可是這個政策就像是卯足了勁的火車,不到黃河心不死..
這是怎麼回事?
bobbycomboy wrote: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如果做不到,這種教育就非現代化的教育

只有利用考試分級的制度,能培育的都是螺絲釘

台灣公立的普高佔多數,因為很多人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就讀高中,但他們忘了現在是專業導向的時代,所以才會產生普大畢業的碩博士流浪教師高達6萬多人,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立高職的費用太高,高中相對便宜而且可以消化那些流浪教師問題,所以是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流浪教師不斷增加中....(恕刪)


雖說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
但不可否認的,2/8法則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中
大部分的人都是當螺絲釘的命

既然明知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庸的,為何又要不切實際的幻想著沒有特殊天賦不努力又沒資源沒人脈背景的自己能建立不平凡的功業?


異鄉苦工 wrote:
你想太多了任何制度對...(恕刪)


一到大學聯考不就要真本事對嗎?
doubless wrote:
本來國情不同
就別拿別國那套來


哈哈哈,所以台灣因那唱什麼搖滾、玩什麼嘻哈??
通通去跳八家將、電音三太子卡實在誒。。。


那就來說說這個外國進口的多元入學吧。。。

台灣多元入學是怎麼開始的,我不清楚
如果沒有誤會,台灣的多元入學,應該就是引進美國的那一套
美國的制度好壞且不去討論,不過在台灣顯然實施多年了還是頗有紛爭

我的兒女在美國生長,對美國的多元入學稍有認識,分享一下經驗

美國是標準的資本主義,有錢的最贏,社會福利還可以,窮人不會太可憐
12年國教,公立學校品質良莠不齊,看地區,貧民區幾乎都很爛
每個城市都有明星級的公立學校,那個地區通常就是房地產的精華區
可是真正的明星學校,從托兒所到研究所,幾乎毫無例外,都是私立的


搶進明星私立學校,那真的是競爭激烈,從托兒所開始就要排隊申請
不但要考試,還要評比篩選,通常是校友的子女優先,其它看學校的高興
沒選上,也不用去抗議什麼不公平,人家是私立的機構,怎麼搞是他們的自由

在美國很少聽到為孩子入學吵鬧的,也許大家已經接受了經濟權貴的先天優勢
比較有人性的做法,就是每個學校都會提供名額和獎學金,給弱勢家庭子女機會
公立學校一切免費(包括書籍),私立的明星學校都貴到爆,沒錢真的不要來鬧

在美國的多元入學,就是這樣明目張膽的權貴優先,窮人靠邊
美國好像也沒因此人才不濟,國家要敗亡,老百姓也沒因此要革命
明星學校的畢業生,社會上就是佔盡便宜,這個有看美劇的都很熟悉
窮人當然有各種翻身機會,但是,上流社會就是很明顯的有那個門檻

這樣的制度,台灣有接受的環境嗎?就我看好像沒有..
美國人真的比較守法,而且還有強大的教會不斷告訴你你錯了要懺悔
台灣人呢?喜歡把一切的不如意,怪罪到別人和政府身上
你自己還沒想到要怎麼埋怨,媒體也會替你發聲靠北靠木..
就好像前幾天有年輕人尾牙心肌梗塞猝死,就馬上被說是過勞死,公司的錯
這一定是公司的錯,大冷天還辦尾牙要員工表演操死人....


說好聽一點:沒那個屁股,就別X那個XX
當初台灣引進多元入學,有考慮到國情和民情嗎?
多元入學不是完全不好,可是,為什麼不能和聯考並行?
給各科系可以自由選擇多元和聯考入學的比例,不是很好嗎?

譬如我是電機系物理化學系,我就100%用考試就好,IQ掛帥
政治系可以全部多元入學,EQ高的取勝,只會考試的精神病不要來
...

個人淺見..以上

落魄江湖載酒行,筆箸鍵盤掌中輕。 卅年一覺美州夢,浪得網海薄倖名。
cotyz1011 wrote:
哈哈哈,所以台灣因那...(恕刪)


個人有些不同的看法,台灣適合走的路線是歐陸的教育路線,美式可吸收到全球的菁英幫他們國家發展

但台灣沒這條件,所以只能將庸才訓練成為人才使用
學習日歐教育方式是條出路,美國的庸才比不上日本的庸才,
但頂尖的人才在歐日體系空間會被壓縮

但整體的國家工業製造業實力強過美式自由經濟體,精密工業自然產生

另外台灣的多元入學跟美式有些差異,自然是有正面有反面
如普高制度,除了些數學物理世界比賽較有鑑別度外,其他不需要存在太多

如目前台灣的教育升學基本上是取多管道方式錄取學生

1.繁星計劃就是讓偏鄉的學生進入不錯的大學就學

2.技藝超群拿到全台前面幾名或世界得獎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台灣的頂大或典大

3.證照加分的制度與考試雙用方式,也可利用推選方式進入大學

4.聯考分發方式

個人覺得明星高中是需要存在的,但人數不要太多,取些會考試的學生,發展法律,醫學,等死板的科系學生是適合的,但多數學生應該建立一套對興趣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

另外,電資類...等工程系所,選系最好是在高二時就固定性向,因為這些科系需要實務與理論並行,越早接觸越好

至於物理化學數學等理科,自然是取決於各科考試成績當主要參考依據

其他商管,考試方式並無法取得發展性較優的學生,EQ反而是重點

................

殊如此類,都需要專業的師資才有辦法做出判定
大家都想上台大當資優生
今天只考國英數史地理化
有一群人很爽因為這些是他的強項
但是這些人是否真的是菁英?
還有待驗證
至少從檯面上的人物來看
他們以前可都是名校畢業的
不過做起事來也是普普
華人的社會比較不在意
什麼全面教育自我學習
對華人父母來說那太囉嗦
他們只想要一個篩子
可以篩出足夠的屍體當墊腳石
要是大家都是大學生就顯不出自己小孩的價值了
最好是小孩丟給老師教就好
爸媽不需要跟著小孩一同作作業一同成長
比較的心理就是台灣教改永遠改不好的原因

bobbycomboy wrote:
個人有些不同的看法,...(恕刪)


聯考年代其他有術科技職學專業

教改之後呢?

bobbycomboy wrote:
個人有些不同的看法,...(恕刪)


富豪權貴各國都有

但台灣的功德在那

英美日富豪權貴在他們建國跟對外戰爭
對內拼經濟
功德多的多

台灣搞些黑金想世襲

那說得過嗎?

kantinger wrote:
一到大學聯考不就要真本事對嗎?



是到出社會才看出真本事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念書背書
國英數史地理化考得出你口才很好適合作業務
考得出你熱心善良適合作社福
行業千百種妄圖用區區幾本教科書來篩人才
永遠只能篩出現在檯面上這些蠢材
理論很會說著作等身
結果做起事來零零落落
不可否認的背景也是一種真本事
出過社會的就知道
沒有背景的人
你念台大畢業也沒用
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為什麼台灣還要沉睡在科舉制度的幻想裡

kantinger wrote:
富豪權貴各國都有
但台灣的功德在那
英美日富豪權貴在他們建國跟對外戰爭
對內拼經濟
功德多的多
台灣搞些黑金想世襲
那說得過嗎?...(恕刪)

可以舉幾個『英美日富豪權貴的功德』案例嗎?
這些年美國貧富差距惡化比台灣嚴重,富豪權貴對內拼經濟都拼到自己口袋裏~
外國月亮比較圓???所以功德多的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