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呵呵,請拿數字來說服...(恕刪) 高捷先前虧25億 是因為BOT要負擔土建成本與折舊 跟政府建好只用1元給北捷公司營運的方式 基準不同要怎麼比如果連土建成本都算 北捷可不是只漲一塊就夠如果只是單純要打平就好依目前高捷和市政府修約後 日運量達18萬人次就可打平
阿不是說BRT不好 要給市民投票就跟台北市什麼人行道投票一樣 投爽的一堆人贊成 只有附近的商家不贊成結果竟然市政府用加成的方式拉大商家的權重比例結果變成停辦阿係勒 投爽的阿!結果還不是市政府想要採用那邊的意見 市政府就加成權重這就叫做民主投票嗎?投假的!台中BRT也是一樣 難道台中市以後都要交給市民來決定市政嗎?那選市長幹嘛?要這些公務員幹嘛?不就只是先決定市政府要的方向,在叫市民去投票 結果只能跟市政府相同。這是在幹嘛?
sincostan wrote:高捷先前虧25億 是...(恕刪) 還在糾結這個?來來來,高雄捷運採BOT方式興建。對不?BOT的精神是不是承辦廠商自己要評估,自負盈虧?老愛拖台北捷運來救援。你知道台北捷運是國家重點建設,建設都是由國家自己來搞的嗎?為啥台北捷運算是國家建設,或者會列位在國家建設而非地方建設?因為台北有1/3以上台灣人居住在這裡。你想比什麼?台北目前只有一條環狀線採BOT方式興建,廠商評估是會獲利。而非虧損。地方建設搞到虧損要全國人民幫你分擔。跟國家建設虧損要全國人民分擔哪一個名正言順?換各角度想,高雄市政府要沒這樣亂搞。高雄也不會有捷運可以用,這樣想會舒服點。也莫怪名模有如此高人氣了。不這樣瞎搞,高雄什麼建設都不會有。
sincostan wrote:高捷先前虧25億 是因為BOT要負擔土建成本與折舊 跟政府建好只用1元給北捷公司營運的方式 基準不同要怎麼比如果連土建成本都算 北捷可不是只漲一塊就夠如果只是單純要打平就好依目前高捷和市政府修約後 日運量達18萬人次就可打平) 我真的很不能理解明明運量就是差11倍,又不是1倍為什麼還可以放在一起談??還硬要說自己就是沒11倍流量的賠得多這是什麼神邏輯.....
jamiechang33 wrote:我真的很不能理解明明運量就是差11倍,又不是1倍為什麼還可以放在一起談??還硬要說自己就是沒11倍流量的賠得多這是什麼神邏輯... 因為比較基礎不一樣啊這你都不懂有誰可以這麼爽公司營運不用負擔興建成本的全天下就只有北捷這樣算的更扯的是還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