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民眾抗議美軍基地 遭日警辱罵:支那人!


pcyen1313 wrote:
沖繩和臺灣的命運很相似,
都是被迫殖民、皇民化、慰安婦,而在日本戰敗前夕,當地居民都被慫恿去和美軍死戰。

其實日本人不相信台灣人
所以在台灣徵兵是很晚的事
大多數乖乖去當兵的人,還沒有上戰場戰爭就結束了

會死在南洋或海南島的台籍日本兵
都是比較早的志願軍
也就是搶著皇民化的那些人
要不然就是軍屬,只是志願去當挑夫搬運工的那些人
說明日本人承認”琉球“是中國的一部分~
看看那幾個警察的嘴臉,素質還真的不怎麼樣,台灣警察素質高多了,太陽花學運不管怎麼暴動,警察一樣忍辱負重默默承受。
asiacat wrote:
我每次想到"以德報...(恕刪)


那是過去歷史教科書的宣傳啦。

事實是蔣介石根本就沒打算放棄對日要求戰爭賠償,「以德報怨」原本只是日本新聞媒體對1945年蔣介石所發表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之解讀。實際的內涵還包括蔣介石對日本天皇制的維護,反對分割日本,迅速遣返日俘等具體措施。

至於放棄戰爭賠償,並非是蔣介石的初願。開羅會議時,蔣介石就主張日本應以工業設備、軍事物質來賠償中國。戰後,國民政府在遠東委員會的運作下,也開始執行了部分日本工廠的拆遷,以作為戰爭賠償。

之後由於中國的赤化,共產主義席捲全球,冷戰格局形成,主客觀情勢已逆轉,才是國民政府在1952年4月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和約」時,主動放棄戰爭索賠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赤化,共產主義的崛起,改變了美國的對日政策,也破壞了國民政府向日本政府求償的基本立場。當時美國對日政策為不准戰勝國向日本要求賠償,目的是要扶植日本作為美軍前進基地以對抗共產主義的中、蘇。此一政策的轉移,已嚴格限制中國向日本的求償空間。另一方面,國民政府當時撤退來台,治權不及大陸,連要求日本提供象徵性的勞役服務的基本立場,皆已喪失。

作為補償,美國對處在風雨飄搖的台灣國民政府提供援助,俗稱“美援”,當時的台灣相當貧窮且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美援的到來堪稱是及時雨和救命丹,對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美援直接增加當時的物資供給,平抑物價上漲的潛在壓力,促進了台灣的整體經濟成長,控制台灣二戰後的通貨膨脹,減緩了外匯短缺的困境,並且促進中華民國政府的穩定與再一次的資本形成。
這是日本要歸還琉球的伏筆
1 承認琉球是中國的
2. 琉球抗爭更激烈 趕走美軍
3. 中國可以做到2 1就㑹成立

kch008 wrote:
這是日本要歸還琉球...(恕刪)


不會的

跟沖繩人聊過

雖然他們討厭美日

但不會因此加入中國

只能選出當地人支持的沖繩縣知事

儘量爭取沖繩的福利與立場
說啥老蔣怎樣其實與台灣人無關 那是中國人與日本人的恩怨

因為台灣二戰時屬於日本

就像宵月船事件一樣 有些人也想得太好了 好處我拿壞的撇清

說自己是二戰日本同陣線 還皇軍出征 但在算賠償道歉問題時 怎麼又變同盟國的人了
本当の自分を、いつでも表現できる

akira826073 wrote:
不會的

跟沖繩人聊過

雖然他們討厭美日

但不會因此加入中國

只能選出當地人支持的沖繩縣知事

儘量爭取沖繩的福利與立場(恕刪)


老兄聊過的沖繩朋友,代表全沖繩人嘍!呵呵~太好笑了。

為何我所認識的,並不是這樣噢!
next12345 wrote:
老兄聊過的沖繩朋友,代表全沖繩人嘍!呵呵~太好笑了。

為何我所認識的,並不是這樣噢!

台灣本土運動代表人士蔣渭水的維基百科節錄:

1912年(大正元年),蔣渭水與蘇樵山、黃調清、林錦生、曾慶福、杜聰明、李根盛、翁俊明等人相繼加入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之後曾發電報至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妨礙中華民國統一[5]。

1913年,蔣渭水與好友翁俊明、杜聰明,密謀以霍亂細菌到北京刺殺袁世凱。[6]1913年月11月底,孫中山革命失敗後赴日本,路過臺灣之時,蔣渭水懷著急切心情希望能晉見孫中山先生,因日本殖民當局害怕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影響,員警戒備森嚴,而未能如願,欣慰的是他得到孫中山先生熱情的回信和所贈送的開國紀念章。1914年(大正3年)時曾鼓吹醫學院學生加入「臺灣同化會」。
琉球是日本最窮的縣

美國並沒有把琉球主權交給日本

琉球應該獨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