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麵就是要加東泉 wrote:我算哪根蔥,我比較想...(恕刪) 那核廢料運到你家放..你願意嗎?台灣現在還有哪裡的民眾願意讓政府放核廢料的?用過的燃料棒有國家願意收嗎?921規模的地震發生在台北..新北..核能廠還能安然無恙嗎?躲過一次921..不代表還有下一次的機會啊~~
瑞典的三位能源專家共同發表的文章,我不是專業翻譯,所以不是很流暢,不過意思都到了。瑞典的能源以水力和核能為主,平時各佔基載的一半(各佔總發電量的40%左右),而瑞典跟台灣一樣的地方是有不少的重工業,仰賴穩定且廉價的能源,而瑞典很早就在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了,加上今年氣候異常,並造成多處森林大火,水力不足(穩定水力的先決條件是必須要有終年積雪的山頭),於是核能撐起了穩定能源的重責大任,達到全國總發電量的60%。也因為氣候變遷加劇,原本瑞典是預定2045年淘汰核能,加上依賴天氣的再生能源如風力以及太陽能,在德國以及南澳洲已經發生電網弱化現象,這個目標已經有在考慮向後延遲了----------------------------------------http://www.gp.se/debatt/utan-k%C3%A4rnkraft-inget-klimatneutralt-elsystem-1.5269176穩定的電網今天瑞典電網的穩定性是由於水電,汽電共生和核電,組成瑞典電網基載電力的90%。 這取決於這些生產方式的物理特性。 (中間關於 svängmassa 的介紹部分節略,水力核電的發電機組較難以在短時間內升降載,就是由於它的"慣性") 這意味著儘管有干擾,供電頻率仍能夠保持穩定。為了保持供電穩定、安全和不影響氣候,基載電力必須達到總裝置容量的 85%-90%。 也就是說,安裝了超過10-15%的依賴於天氣而發電的電力系統存在不穩定的風險,從而危及供電確定性,因為這些發電方式缺乏svängmassa的穩定特性。 其結果可能是更多停電,從而降低了供電可靠性,對瑞典的工業和醫院及其維持生命的機器產生重大影響。澳大利亞南部(靠大量風力發電)出現了電網弱化的例子,該電網的電力系統主要由間歇性發電方式組成(就是風力+太陽能),經常出現輪流停電問題。另我們必須在任何時間點上都能夠確保兩個因素:當我們生產超過我們需要的電力時,我們能夠出口這些過剩的電力,並且在我們需要電力時,要有我們能夠進口電力的國家。 如果電力系統基於大部分與天氣有關的發電,那麼我們的鄰居也有很大的風險,他們可以產生比他們所需要使用的更多的電力。如果瑞典要到2045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們將遵循聯合國氣候小組的建議。 聯合國氣候小組建議實現脆弱氣候目標的關鍵結論之一是通過可再生發電和核電的最佳組合來發電。如今,瑞典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能源進口。 間歇性發電的大規模擴展,以及基載發電如水電,熱電聯產和核能的機會減少,將會對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目標產生相反的效果。 然後,瑞典將在一年內變成需要依賴其他國家的化石生產電力來確保其電力需求。 這是因為,與德國一樣,在發生電力短缺時,必須讓化石驅動的發電方式處於待機模式。 在德國關閉核電之後,被迫建立新的燃煤電廠,以滿足依賴天氣的發電方式無法發電的時候的發電需求。
old_hsiao wrote:給很多錢的話,我願意...(恕刪) 你願意..你周邊的鄰居願意嗎?你住的那個地區民眾願意嗎?你住的那個里的民眾願意嗎?你住的那個縣的民眾願意嗎?給你很多錢...為什麼要給你很多錢?讓你用電免費不夠嗎?這是為全台灣人貢獻耶....
old_hsiao wrote:你怎知道他們不願意? 你又怎麼知道他們願意呢?就如同贊成核四重啟的人又如何能代表全台灣的民意呢?反對核四運轉的也大有人在啊...要不要使用核四...應該要正反雙方經過一定程度的宣傳跟說明讓大家對於正反雙方的意見都有充分了解再來進行公投決定...而不是現在掛一個"以核養綠"的名義...推出這樣一個公投案...對於如何"養綠"...卻未有一個完整的規劃..讓人感覺只是為了啟用核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