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ebrian wrote:基本上這是在野黨挑戰執政黨威信的遊戲. 當真就輸了. 管中閔不是什麼學界泰斗, 只是一個前朝失業的政務官. 被前朝破格任用的人. 也沒把經濟搞好. 其本人的學術地位並不適合擔任台灣大學的校長也是個事實. 其實你可以google一下,就學術地位而言,管在40多歲時就已獲頒院士,他的學術地位當台大校長這點完全沒爭議。
那些只有顏色,沒有是非,只有台獨,沒有法治,只有種族,沒有對錯的人,本身思維就是相當的偏頗。你跟他們講道理,講法治,講對錯,對他們而言只要是對台獨有利的,甚至是對自己有利的,就會搬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言論。台灣就是有這麼一群人,害得台灣無法前進,反而倒退。
Birmingham Uni wrote:這是理財版~因該多...(恕刪) 就台大校務基金的立場觀察既然持有台灣大股份且校內又有優秀財金人才自然會希望能有效監督公司運作情形確保校務基金收益而獨立董事顧名思義就是與被監督公司無利益關係而能客觀監督公司治理的制度既然監督事關台大持股損益派去監督的人自然要是專業能力與操守靠得住的也就是說這些被派去監督的人多是校內一時之選既然是一時之選日後於校長遴選為遴選會所青睞也很正常由此可知說獨立董事須利益迴避的論點是似是而非的因為就任獨立董事前提就要先符合無利益關係這個要件了一個無利益關係的人才能出任公司獨董如果上任獨董反被標註成有利益關係那是不是要立刻請辭獨董再派另一個無利害關係之人上任以保持獨董中立性?然後第二棒上任獨董又產生利益關係所以繼續請辭改派第三棒無利害關係之人...無限循環~~從無限改派的結果就可明顯知道其論點的荒謬處此外校方派出優秀人才監督校務基金持股公司日後這些人才反被似是而非的利益迴避給卡在校長遴選門外不能為己所用是另一個荒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