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2011年提出工業4.0概念,2013年形成正式推動策略,可視為2000年以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政策發展目標:面對全球競爭(新興國家如中印廉價成本)鞏固與擴展德國產業競爭優勢,內容是以網宇實體系統建構智慧化與永續性製造體系
• 智慧化生產
• 高能源使用效率
• 都市內生產
• 人機協同
為達到這個目標,現在可以用到的新科技就有智慧行動裝置,物聯網,雲端運算,巨量資料,網宇實體系統,未來可以加速進程的都會納入
智慧工廠及網宇實體系統(CPS)是核心應用平台
永續生產是工業4.0希望達成的願景,構成永續生產的三個邊:
1. 智慧生產Smart Production: 藉由各種智慧製造技術、設備、程序; 滿足客製化、個人化與智慧化產品生產;並創造有別於傳統、更舒適、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2. 綠色生產 Green Production: 以智慧製造實現綠色生產,提高能源與資源使用效率,維護國內整體生活環境。
3. 都市生產Urban Production: 以智慧製造應用實現分散式製造與都
市內製造情境,提土地資源使用效益,及滿足廠商持續發展需求。
具體而言,需要完成的短期目標有:
建立數位化企業與供應鏈
提升客製化與個性化商品製造能力
建立具獲利能力的高度彈性化生產能力
縮短產品研發與製造周期
重建國家及區域性製造體系
提高人員工作效率與工作價值
持續在製造體系中進行節能減碳
不過德國人是很務實的,他們把完成目標定在2035, So, that is long way to go!!
重點是工業4.0可以視為一個國家製造業的infra-structure,地方政府能幹嘛? 喊喊熱門名詞可以,怎麽作是個大哉問,G-My可能被一問就倒

賣菜韓用一個願景先框住大目標(people in, sales out),怎樣作實際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幕僚要好好幫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