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y1 wrote:
那就事論事,我們來看看工時哪裡不合理?
根據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AOR)第38條規範
2人一組的標準飛航組員國際航線可連續執勤14小時,
3人一組可一次可連續執勤18小時,
雙飛航組員(4人一組)則可連續執勤24小時。
機師工會主張增派長程人力,
航程超過8小時派遣3名駕駛員、超過12小時派遣4名駕駛員,解決機師過勞問題;
華航強調,目前的機師派遣,
航程超過13.5小時,就派4名機師執勤,不僅合乎法令、更優於法令,絕無過勞疑慮。
請問華航工會罷工的部份機師們,你們藉口五大訴求中第一條,所謂『有關飛安』的最重要訴求:
要求8小時以上三人派遣,12小時以上四人派遣,這減壓派遣標準是怎麼來的?你們自訂的?
華航有飛美歐各大國家,連美國都接受華航目前的派遣標準,你們標準怎麼來的?你們比較偉大?
至於用春節罷工,爭取這項派遣標準,到底是為了飛安,還是為了增加派遣時數(錢)?還真不好說。
另一個佐證來了~~~~~~,
到底是為錢,還是為飛安?我們繼續看下去。
華航機師最累?精神科醫師狠打臉工會
編輯 何文君 報導
2019/02/09 16:23
https://news.tvbs.com.tw/life/1079815
機師工會發動罷工持續擴大,2天多達31航班遭取消,導致春節期間航運大亂,工會更提出5大訴求要求華航回應,並拿出長榮及外國的例子要求華航改善派遣條件。不過此項說法被時常評論時事的精神科主治醫師沈政男狠狠打臉,表示歐洲、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家,派遣方式都與華航相同,且機師工會只講全日空貨機,刻意不講客機,因為客機的機師飛行時數和華航一樣,反問「難道他們不在意飛安嗎?」
機師工會提出罷工訴求,要求「長程航班8小時以上派遣3名機師,12小時以上派遣4人。」並舉長榮為例,說長榮已做到8小時以上派遣3名機師,並且正在努力做到12小時以上派遣4人,且全日空的貨機也早已改為8小時以上3人派遣的方式。
對此沈政男認為,這代表長榮也無法完全達到工會的訴求,且工會只提到全日空貨機,卻不提客機,「我幫你們查了。全日空的客機,機師的連續飛行時間限制為12小時,也就是一架飛機如果有2名機師,可以連續飛行12小時,跟華航一樣。」
沈政男也查了世界各國規定,全世界只有美國與韓國規定,一架飛機如果只有2名機師,最多只能飛行8小時,而3名機師最多只能飛行12小時,因為他們認為機師連續飛行時間上限應為8到9小時,且韓國是指實際飛行時間,不包括準備與轉機時間。
至於歐盟、澳洲、加拿大和日本,都是規定機師的連續飛行時間可達11-13小時,範圍和起飛時間與跨時區有關。沈政男直言,「難道歐盟、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都不在意飛安嗎?所以此次罷工本質就是提高勞動待遇,跟飛安沒什麼關係。」
沈政男點出,核心問題在於華航機師工時僵固性,罷工機師如果想要達到「長程航班8小時以上派遣3名機師,12小時以上派遣4人」的訴求,有個辦法就是把平均每月飛行時間提高到67小時,也就是每人每月多飛行5個小時,「但華航罷工機師願意嗎?每月平均飛行時間有可能提高嗎?」
他也抨擊雖然罷工在國外司空見慣,可是機師工會「突襲式罷工,宣布不到24小時就罷工的航空工作人員罷工,有多少?」華航受限於平均飛行時間的工時僵固性,當然勞資就談不攏了。
navy1 wrote:綠蛆閉嘴
首先實況記者會顯示...(恕刪)
持續罷工!華航勞資協商破局 交鋒逾6小時未達共識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19.8k 人追蹤
2019年2月9日 下午10:03
華航勞資雙方9日下午3時在交通部閉門坐談,直到晚間9時15分,桃園市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走出會場,勞資未達成共識,雙方攜回意見,擇期再議,機師罷工持續進行。
華航機師罷工進入第2天,9日下午在交通部舉行勞資協商,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中白衣者)出席,受到大批媒體記者包圍。(中央社)
更多
華航部分機師9日清晨6時開始罷工,今天下午3時在交通部進行勞資座談,勞動部、桃園市勞動局也派代表與會。討論工會罷工5大訴求前,工會要求先解決華航中止僱傭關係一事,下午近6時,交通部表示,罷工機師與華航僱傭依法存續。
勞資座談繼續進行到晚間9時15分左右,李信燕走出會場向媒體表示,雙方在討論第1個訴求有關改善疲勞航班時,就卡住了,有數次中斷會議,無法達成共識,因為時間已晚,雙方決定回去各自蒐集資料,機師罷工持續進行。
機師工會向華航提出的5大訴求包括:1.改善疲勞航班;2.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3.保障國籍機師工作權;4.撤換破壞勞資關係的不稱職主管;5.比照長榮航空保障第13個月全薪,並納入團體協約,只限工會會員享有。
navy1 wrote:
另一個佐證來了~~...(恕刪)
文章點出,美國機師的平均飛行時數是67小時,高於華航機師的平均飛行時間62.6小時,持平比較工時長短,但在韓工作的台灣機師揭祕箇中滋味。
長期疲勞藏在看似合理的「日間飛行」。在夏威夷早上要去機場執行任務,身體處在熬夜狀態,起飛後是最煎熬時候。睡意不斷上來,終於不小心打了瞌睡,突然驚醒嚇出一身冷汗,只是不到一分鐘。
從台灣到韓國當機師感受深。韓國民航局嚴格把關飛行和休息時數,夜間飛行給加給是平常時薪150%。
前機師于皓偉:「我副駕駛做正駕駛的工作,然後工作時間是一樣的,因為你一直在飛機上,因為飛機會震動會有氣壓問題。」
更何況國外航空公司挖角沒停過!以中國大陸春秋航空來說,開出年薪500萬元還不飛紅眼航班,阿聯酋更是逼近600萬元,子女還教育費全免,還不用繳稅。
至於平均年薪,美國達美航空高達700萬元;阿聯酋航空500萬元;日本樂桃航空是廉航,也有500萬元;華航年薪約300到500萬元。這樣的勞動環境不只讓機師想抗議,更間接造成出走。
不過有外籍航空的機師透露,其實日本、韓國只要超過八個小時,就會派3機師出勤,更批評台灣各航空的派遣方式,劣於日韓。
狼0223 wrote:
文章點出,美國機師...(恕刪)
連文章出處都沒有也敢貼,還引用不具名的外籍機師透露了甚麼鬼,哪位外籍?川普嗎?
且故意忽略不提世界多數國家標準,眼拙嗎?沒關係,再貼一次重點給眼拙的人看
全世界只有美國與韓國規定,一架飛機如果只有2名機師,最多只能飛行8小時,而3名機師最多只能飛行12小時,因為他們認為機師連續飛行時間上限應為8到9小時,且韓國是指實際飛行時間,不包括準備與轉機時間。
至於歐盟、澳洲、加拿大和日本,都是規定機師的連續飛行時間可達11-13小時,範圍和起飛時間與跨時區有關。沈政男直言,「難道歐盟、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都不在意飛安嗎?所以此次罷工本質就是提高勞動待遇,跟飛安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