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是綠色能源嗎?(2022/7/7更新 天然氣與核能歸為綠色永續的過渡能源)

鐵牛CEO wrote:
最近有媒體報導馬前總(恕刪)

那我也來問蔡總統,願意在總統府蓋燃氣廠嗎?不同意的話表示民進黨的邏輯跳躍自我打臉,凸顯民進黨毫無中心思想的能源政策,以及對能源議題想操作卻又不願負責任的曖昧姿態。
北七社社長
民進黨就瞎扯蛋而已,偏偏台灣愚民多
tdbigman wrote:
錯得離譜!天然氣內含(恕刪)


https://e-info.org.tw/node/223166
甲烷排放嚴重低估 研究:石油天然氣危害氣候 比預期還糟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對氣候的影響比過去所知要嚴重得多,因為其甲烷排放量被低估了多達40%

儘管如此,科學家強調,這也表示更嚴格的監管石油天然氣產業,加緊腳步轉型再生能源,可以帶來更大的益處。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在20年的時間內,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約80倍,且至少貢獻全球暖化25%。

過去的兩個世紀間,大氣中甲烷含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但人們一直不確定其來源是農業、牲畜或垃圾掩埋場還是化石燃料,自然釋放跟工業釋放的比例也存疑。較早期的估計來自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每隔一段時間由下到上的監測,與大約11600年前更新世末期的地質證據作比較。

為了更準確的比較,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團隊分析約300年前工業化前時代滯留在格陵蘭冰川中的空氣,來推測當時大氣中的甲烷含量。他們分析的樣本是重約一噸的冰,是用藍冰鑽取出的,這種工具能取出全世界最大的冰核。

研究結果顯示,自然釋放的甲烷比例被高估了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人類活動對甲烷排放的貢獻比過去所知要高25至40%。

這讓人們更加懷疑,化石燃料公司並未充分考慮其對氣候的影響,尤其是甲烷這種無色無味、許多植物也會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過去的研究指出,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工廠實際的甲烷排放量比他們向環保局報告的要高60%。

化石燃料事故的後果也被低估。與法國、挪威和荷蘭石油和天然氣業全年排放量相比,2018年俄亥俄州一口天然氣井意外噴發,排放甲烷超過三週。當時該井所屬公司表示不確定洩漏的規模。一年後,科學家分析了歐洲太空總署提供的衛星資料,才發現洩漏規模巨大。

壓裂似乎也使問題更嚴重。本世紀初,大氣中甲烷含量變化開始趨於平緩,但是在美國和其他地區的水力壓裂活動激增之後,甲烷含量再次上升。但是,該產業仍然聲稱壓裂可以作為過渡燃料,因為碳排放量比石油或煤炭低,但這沒考慮到開採過程中甲烷和其他氣體洩漏和燃燒的效應。

新研究將引發嚴加控管的聲浪。主要作者班傑明.赫米爾(Benjamin Hmiel)表示,研究結果帶來的好消息是,因應甲烷排放,短期內就可以產生比預期更好的效果,「用法規嚴加控管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有機會更大幅減緩全球暖化。研究甲烷非常重要,因為只要壓低甲烷排放量,能更快看到效果。」

其他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也同意這個發現有其積極意義,但前提是政府能夠控制化石燃料公司,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這個研究顯示,化石燃料產業不只是造成絕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已,這整體來說還是令人擔憂的壞消息。」格蘭瑟姆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氣候變遷講師喬里.羅傑利(Joeri Rogelj)博士說。

羅傑利說,好消息是這份研究能更正氣候政策的優先順序。愛丁堡碳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戴夫.雷伊(Dave Reay)表示,這份研究的重要啟示是,過去由下而上的甲烷排放量測量方法嚴重不足。

「我們知道壓裂等化石燃料開發是全球甲烷排放量的主要來源,但這份研究顯示,甲烷在人為氣候變遷中所佔的份量比過去所認為的要大得多。」
tdbigman wrote:
錯得離譜!
天然氣內含大量甲烷,但天然氣燃燒後不排放甲烷。
甲烷最大的排放來自於天然界的自然排放,比方沼澤、比方火山,這是你擋也擋不住的。
人為最大甲烷的排放來源,是牛的養殖,或者說,牛的屁!
牛屁是人為最大甲烷排放,應該禁止吃牛、喝牛奶。
特別是美牛跟澳洲牛,佔了台灣牛肉市場的9成5以上。
不吃牛、救地球。
海底有大量甲烷冰
如果繼續排碳,海水溫度上升
海底的甲烷冰會汽化,進入大氣層
然後氣溫、海溫進一步上升
更多甲烷冰汽化後進入大氣
.....
這種惡性循環,人力將無法逆轉

人類可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可以減少吃肉,減少甲烷的排放
但是氣溫、海溫上升後,甲烷冰是自然排放
人類無法控制!
地球暖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美國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訊」雜誌刊登了一篇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研究報告,其中顯示,研究人員探測到北冰洋中存在大量甲烷,這證實了地球暖化導致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研究人員擔心,這些甲烷可能使得地球暖化問題更加惡性循環。

英國研究人員前往北極海域,利用聲納探測到從海底升起250多個甲烷氣泡,經過分析,研究員發現,這塊海域在過去三十年,水溫升高了攝氏1度,導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並以氣泡方式浮上海面。

甲烷水合物又稱「可燃冰」,通常存在於海底高壓穩定狀態下,三十年前,這些物質可在海面下360公尺深處穩定存在,而現在,這些物質要到深海400公尺下才能穩定存在。

研究人員擔心,如果北極海域普遍出現這種現象,那麼每年將釋放出數千噸甲烷,由於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因此這將會使得地球暖化的問題更加惡化,而且溶於海水中的甲烷會造成海水酸度增加,對海洋生態也形成負面影響。
歐盟將核能歸類為綠色能源喔!

原文來源:
綠學院-人人爭搶加入RE100,真的有需要再生能源100%嗎?


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 JRC)於2021年3月提出一份核能重大傷害研究報告Technical assessment of nuclear energy with respect to the ‘do no significant harm’ criteria of Regulation (EU) 2020/852 (Taxonomy Regulation)指出「分析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科學證據能證明,核能比其他電力生產技術對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較大危害。」因此宣告核能應屬於綠色能源。8月上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進一步強調,一旦排除核能,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將無法達成。比爾蓋茲在其著作《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也將核能列為零排放能源,並根據數據指出核能發電造成的傷亡遠遠少於汽車,或任何一種化石燃料
g04 wrote:
歐盟將核能歸類為綠色...(恕刪)

歐州爸爸好棒棒
歐洲議會將核能與天然氣都列入環境友好清單

歐盟決定將 天然氣 和 核能 歸為 綠色永續的過渡能源
328 VS 278,廢票33

本來這個決策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但是因為俄烏戰爭的能源危機,最後歐盟各代表不得不做這樣的妥協決定
在我看來是雙贏的決策

PS. 皮爾蓋茲看來押對寶了!
tdbigman wrote:
錯得離譜!

天然氣內含大量甲烷,但天然氣燃燒後不排放甲烷。

甲烷最大的排放來自於天然界的自然排放,比方沼澤、比方火山,這是你擋也擋不住的。

人為最大甲烷的排放來源,是牛的養殖,或者說,牛的屁!

是誰告訴你的



tdbigman wrote:這句話沒錯。
但,低碳能源不僅僅是核能。

太陽能、風力、水力、潮汐,都是。

而且更低。

因為核電廠必須同時有燃油發電場作為備載電力來源。


你竟然不知道太陽能、風力發電因為不穩定
無法單獨存在
需要別的發電當作基載電力

至於核電廠的緊急柴油發電機是類似醫院的備用電源
發電功率小,僅供反應爐相關安全設備、控制室用電
輕柴油氣渦輪機,是設計有緊急事故發生、外部電路無法供應全黑時,供廠區用電
allen_yeh
你錯了喔,輕柴油氣渦輪機,是拿來缺電時候擋一下啦 XD
kantinger wrote:
什麼千年週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867%E5%B9%B4%E5%9F%BA%E9%9A%86%E6%B5%B7%E5%98%AF
1867年就發生過海嘯囉對嗎?


我在別樓已回應您,您這半年就這幾招,沒別招了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619377&p=6

您說海嘯是吧!

東京電力公司專家本來有建議核四的核島區往海邊移,但是最後核四的核島區最終選在山的旁邊
主要就是靠近海邊會有兩個問題
1. 岩盤慢慢有水覆蓋
2. 海嘯問題

日本的核電廠核島區靠近海邊,就是沒學到311福島核電事故的教訓
原來是考古文,害我以為問號哥又開始跳針
2bod
不好意思,因為議題有延續性,所以標題更新
sonadora
2bod 沒事,是我沒注意發文時間結果又在某一頁回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