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喊「全面快篩陽=確診」陳時中怒駁:吃藥副作用誰負責?

新冠口服藥物一開始的實驗對象都是「沒」打疫苗的人,有感染病徵且PCR陽性確診5天內,附帶條件是具有「危險因子」(大於65歲、有慢性疾病、癌症、過度肥胖⋯⋯)的人。
所以 3 個重點要銘記:
1.沒打過疫苗
2.有危險因子
3.發病在5天內
其預防死亡及重症的成效優異,堪比打過完整疫苗的人 ,但真正符合服用資格的人卻非常少,因為沒打疫苗的人並不多。

現在的問題是「打過完整疫苗」但具有危險因子的人,還需要吃口服藥嗎?藥廠並沒有這樣的實驗結果,也不知成效如何?而且FDA一再強調口服藥不能取代疫苗,疫苗對突破性感染在預防重症及死亡方面和口服藥不相上下。

而我們的指揮中心對適應症的含糊不清的態度導致了目前的亂象,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90趴吃對藥,
10趴多吃藥,
多吃藥副作用的機會跟正確吃藥發生副作用的機會理論上相同
目前新冠抗病毒藥害救濟有幾例??

如果等PCR
90趴該吃藥的延遲服用,效果減低造成的重症與死亡增加誰要負責

問題是
現階段新冠用藥夠不夠發??
笑話,打疫苗有狀況你負了什麼責?
VincentLu1021 wrote:
請問一下, 所謂的一堆人4天就往生的有哪些案例?


星空殘月 wrote:
請問所謂的一堆人確診死亡不到四天的消息來源是?


不知道衛福部網站有公布資料?
隨便抓一天5/10新聞稿
4個日期依序是發病日 採檢日 確診日 死亡日
自己算算有多少比例是確診到死亡不到四天
還有確診日在死亡日之後的
1 男 90歲以上 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2劑 4/27 咳嗽、發燒 4/28 4/28 5/8
2 男 90歲以上 慢性肺病、慢性腎病(血液透析) 3劑 5/5 調查中 5/5 5/5 5/6
3 女 90歲以上 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 3劑 5/8 呼吸困難 5/8 5/8 5/8
4 男 80多歲 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 2劑 5/6 發燒 咳嗽 5/6 5/7 5/8
5 女 80多歲 糖尿病、癌症 無 5/7 發燒 5/8 5/8 5/8
6 男 70多歲 無慢性病史 1劑 5/2 咳嗽、發燒、畏寒、呼吸喘 5/4 5/3 5/7
7 男 70多歲 慢性肺病、癌症 2劑 4/28 全身倦怠 4/28 4/28 5/7
8 女 60多歲 風濕免疫疾病 2劑 4/27 喉嚨癢 咳嗽 4/27 4/29 5/8
9 男 60多歲 神經系統疾病 無 5/7 5/8 5/7
10 男 50多歲 癌症 無 5/3 食慾不振 5/3 5/5 5/8
11 男 50多歲 肝硬化、慢性腎病 2劑 5/7 腹痛 5/7 5/8 5/8
12 女 20多歲 氣喘、貧血 1劑 5/3 咳嗽及發燒 5/4 5/4 5/6
https://www.cdc.gov.tw/File/Get/_9ce33iUbmDNFTR92m483Q

第6位竟然確診日在採檢日前?
goethe0214
全是掰出來的,你以為數據是真實的嗎?不然怎麼會被你抓出這麼多不合理的案例?
應該問陳時中,
第五天才驗出確診,拿不到藥,
誰要負責?
jxv wrote:
國內本土疫情大爆發,(恕刪)
最直接的醫療、疫苗、檢驗、快篩不足都沒在鳥了還管副作用誰負責,這牙醫也挺好笑的。
高端都能買來過期銷毀,藥不能多買嗎?
jxv wrote:
雙北喊「全面快篩陽=確診」陳時中怒駁:吃藥副作用誰負責?


驗陽性..> 預約PCR > 等PCR > 驗PCR > 等PCR 結果 > 通知確診
這過程要跑3~5天
輕症的都快痊癒了..
重症的也死定了.
真的會有人想看簽名?
沒有篩檢>沒有確診>沒有用藥
在那邊叫甚麼叫~還不是要投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