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王朝的施琅降清後帶兵打台灣, 然後滿嘴抗清保台(東寧國)的劉國軒在澎湖被施琅擊潰後, 立馬變成說客, 回到台灣說服世子投降, 連原本的主戰派馮希範最後都力主投降
馬關條約之後, 同樣有辜顯榮, 蘇雲英, 陳中和這些人...
等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 一樣有那種原本在滿州國修飛機的, 跑回台灣修汽車, 還結交國民黨高官, ....
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後藤新平對於台灣的評論就是 “怕死,愛錢,愛面子", 百年前如此, 今天也如此, 未來在戰爭下死亡的威脅 (怕死), 如果中共同時施以優渥利惠(愛錢), 但因為愛面子, 當旁邊的人都說要保台的時候,很多人嘴裡是不敢說出投降這個念頭, 但是只要有個5個, 10個, 5%, 10%, 甚至更多的人開始說..."其實誰統治也無所謂...",甚至已經傳出某某旅投誠, 某某部隊全師發表兩岸同屬中國人放棄抵抗, 這時候就沒有丟臉的問題...於是支持統一的民意就會達到空前最高, 甚至爭相恐後的表忠心...
回顧當年辜顯榮的例子, 明明擬請日軍進兵臺北以維秩序的「嘆願書」是艋舺士紳李秉鈞、吳聯元、劉延玉、陳舜臣等人擬定的,但這些仕紳愛面子, 拉不下臉去做降, 於是彼此推託, 沒有人願意前去遞送,最後辜顯榮自告奮勇赴基隆送請願書, 結果是辜顯榮得到日方賜予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蒙受破格的光榮。並且成為當時台灣的首富之一, 可以想見, 這樣的歷史在台灣未來仍然會重演, 到時候先投誠的成為辜顯榮, 當鷹犬走狗的成了蘇雲英, 陳中和, 不投降反抗的成為林少貓, 余清芳, 羅福星
Nelson5 wrote:
現在要統一的民意是不...(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