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一年的年營業額才區區1100萬台幣的某疫苗公司都可以接幾十億政府訂單, 股價狂飆發大財, 而這已經不是這個生技業的第一次靠唬爛撈錢, 二千十幾年, 某公司以股價23元上櫃, 宣布PI-88進入第三期試驗, 宣稱可望成為全球第一支針對肝癌復發的新藥, 該公司股價也是狂飆到高點486元, 到宣布三期失敗,股價連續跌停20天, 蒸發440億元,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看看PI-88跨國跨洲的前世今生, 水真的很深很可怕.有生技業的前例, 同屬於本夢比很高的新能源技術公司為什麼不可以? 即使資本額只有區區3000萬(買不起台北一間大樓小房子), 等到發現時機成熟可以下手了, 學習某生技公司立馬十倍百倍台灣價值增資到3億30億都不是問題, 再搞個股票上櫃上市, 本夢比大爆發, 想不發財都難. 至於最後的東西做不做的出來, 好不好用, 風頭一過, who care.所謂的科技業多的是這種號稱全球首創, 全世界第一的技術或是公司, 以現在很夯看起來錢途無量的電池技術, 石墨烯喊得震天嘎響很久了, 不只有獲得殼牌石油投資的愛沙尼亞Skeleton宣稱2024要在德國設廠量產, 連我親戚中都有人抬出某首富的親戚投資的新電池公司在中國要股票上市量產, 到處拉資金入股, 結果會如何誰也不知道, 只知道核心人物可以圈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