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Q wrote:
柯文哲的門檻還是在成本計算
所以計算出來的租金真的都偏高
其他的,我相信北市府社宅是延續性政策,承辦人員一定曾經嘗試各種方案
台北市鬧區很多地方看起來空地,但其實都是財團的地
剩下一堆靠山的,山上的就沒意義了
市區也要留空間給基本政府設施,能開放使用的有限
而且要蓋社宅還要面對週圍的抗議(東明那區還沒拆時我就看旁邊全拉白布條)
至於租金問題,沒辦法,周邊房價就那麼高..
依市場行情打完折後對哪那種只有能力花一萬元租房來說還是高的
Blues0722 wrote:
我認為是不是濺租, 不能用現在的土地價值去衡量當時土地價值, 然後就作出這種評斷!
JasonQ wrote:
如果社宅的定位不能給弱勢族群提供保護傘,那麼市府何必花這麼多人力、物力去做建設公司在做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