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5259分
文章編號:90458972

個人積分:5167分
文章編號:90459525

個人積分:41分
文章編號:90459975
tony333324 wrote:
要談翻譯, 好, 我給你個最簡單的翻譯:
前文一再表示
現代對”祖國”的定義與概念,不只是你口中遠古時代的故鄉,所引維基”祖國”裡的”詞用變遷”說明甚詳。
看維基”祖國”裡的”詞用變遷”說明就夠了,無關翻譯
無關翻譯,無關翻譯,無關翻譯,說三遍,很重要

要你直球對決,是就 ”自14世紀以來的法、英、德、義等國的知識與政治菁英,是圍繞著民族國家的建搆展開系列論述(略)” 論駁,給在下長點知識,不是翻譯的驚嚇

維基”祖國”裡的”詞用變遷”,發揮你的語文長才,校正一下

============================================================
詞用變遷
其源起可追溯於古希臘語的patris(fatherland),再衍生了patrios(of our fathers)並誕生出拉丁語的patriota和patriote,意為國人(compatriot);有這些詞源演變出英文的patriotism。相關聯的古羅馬語的Patria,為現代羅曼語系提供了相近的詞彙基礎。
東晉時期,釋道安所著《西域志》中已有「羅衛國東四百里至波麗越國,波麗越國即佛外祖國也」的記載[6],被認為是漢語中最早出現「祖國」一詞[7]。《明史·西域傳》中有「默德那,回回祖國也,地近天方[8]。」清代魏源《聖武記》卷六有「巴社者,回回祖國。」
而在俄語方面關聯出生地及國籍的祖國概念,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時教會斯拉夫語的「屬於父親的領地」(Отечество):時諸王公為喚起臣民捍衛其領土及權威,便以該概念動員臣民,讓他們意識到與王公疆域之存續的關係。到北方戰爭時烏克蘭裔馬澤帕動員烏克蘭兵團協同瑞典人對抗沙皇,彼得大帝於1708年11月發佈詔書用отечество指代祖國、要求「臣民以祖國為重」,是以擴大отечество含義——結果1721年時至聖主教公會和樞密院還授予彼得大帝「祖國之父」(Отец Отечество)稱號[9]。
法國大革命時代也有極大重構該概念的含義,令其逐步政治社會化。1790年時由一批教士編纂提交予國民議會的《國民教義問答》(Catéchisme National)之中,就將該術語定義為「同在一個法律和共同母親之下的大家庭」,是他們所出生的民族整體(nation entière),而這一個「祖國」是存在於所有遵循共同法律及統一政府的地方的統一體中[10]。當時法國的國民教育實踐,是由正式確立該詮釋所相關的愛國主義為一種官方意識形態[3]。
在東亞方面,日本在明治中期(1880年代)開始即大力鼓勵「德國學術」,清末時華人也多留學日本,近代中文知識界也就接收日語中介的德意志意識影響,讓該中文指稱的使用逐漸指向現代國民國家。[11][12]:234~235[13]:117
對於多國的主要公民來說,在二戰時是他們第一次遭遇到「祖國」這一並非由他們自行使用的概念,多數是由受納粹德國所協同的新聞傳媒所散佈[14] [15]。德方政府的政治宣傳在為德意志及其管治製造依據時,而利用起該術語隱含的國族主義的夙願[16][17]。納粹德國的政治宣傳中大量使用「vaterland」宣揚愛國主義[18],如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奮鬥》[19],還有同樣曾在一個德集中營的標誌物上使用,當時是以希特勒個人簽名作結[20]。


個人積分:41分
文章編號:90459992
tony333324 wrote:
要談翻譯, 好, 我給你個最簡單的翻譯:
said you
you said
翻譯翻譯, 就這2個字, 前後排列顛倒, 他們翻譯有何不同?
都說了,看維基”祖國”裡的”詞用變遷”說明就夠了,無關翻譯
你這樣左閃右躲,有意思嗎?

現代口語或書寫中,you said 是常用語,而 said you 多用於表現特定風格或情境。
You said 是標準的現代英語句型,表示”你說了...”,通常用於陳述或回應他人先前說過的話。
e.g.,You said you were going to the store.
e.g.,You said you would help me with the project.
You said 也可以強調某人具體講過的內容(直接引述),或者只是提到他們曾經說過某件事而不引用具體話語(間接引述,同前例)。
直接引述:You said, "I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間接引述:You said you didn’t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Said you 則是一種較古典或詩意的語法,用於某些文學作品或較具戲劇性的對話中,現代口語中很少見。通常出現在倒裝句,用以增加表達的強調感或風格。
e.g.,"Never," said you, "will I return."
Said you有時也出現在現代戲劇或對話中,作為倒裝句的一部分,以增加戲劇性效果。這種倒裝句型可以強調語者的情感或語氣,通常和語境有關。
e.g.,"And you never believed me," said you with a sigh.
在某些對話中,said you 有時也會用來表示一種反問或反駁,特別是用於強調對方的言論,這種用法雖然口語中不常見,但在戲劇或強調對話中仍有一定用處。
e.g.,"That’s impossible," said you? Well, let me show you how !

依所述場景及情境(語氣),看過的美劇會說 Says you,而不用 Said you。

native speaker 先天上具有該國(族)語文詮釋優勢,美式或英式英文,我都沒意見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