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綠能屏東 全方位拚綠色經濟


abcpanadol wrote:
先關掉燃煤電廠再說...(恕刪)

能否關掉燃煤廠又不是再生能源的錯。

abcpanadol wrote:
連單位都錯, 你也...(恕刪)

所以正確的是什麼?
http://news.tvbs.com.tw/world/746146
貴州迎來蘋果 登陸第一座數據中心
2017/07/13
美國蘋果公司最新宣布,在大陸設置首座iCloud數據中心,與貴州省政府簽屬協議,將斥資10億美元,約合300億台幣,與大陸數據管理公司「雲上貴州」合作。中國網路安全法,自6月1日以來全面上路,該法令要求營運者,在大陸蒐集到的、個人資訊以及數據,都必須存放中國境內,這也是蘋果得在大陸,設立數據中心的主因,未來大陸蘋果用戶iCloud資料,都將被轉移到,貴州數據中心。
美國蘋果公司,與大陸貴州省政府,在7月1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大陸,設立首座數據中心。

網路科技記者:「通過與當地的互聯網服務公司,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該數據中心將會和Apple,在全世界所有其他數據中心一樣,100%由可再生能源供電。」

蘋果與大陸數據管理公司,「雲上貴州」合作,打造全新雲端iCloud數據中心,並選定「貴安新區」作為落腳處,總投資達10億美元,約合台幣300億,蘋果提供技術支援,由雲上貴州負責營運,根據中國移動數據顯示,2016年iPhone在大陸市佔率達15%,也就是說全中國至少有1.2億人,使用蘋果手機,未來他們的iCloud資料,包括文件照片以及影片等,都將被轉移到貴州數據中心。

TVB記者:「蘋果發言人表示,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是為了配合大陸上月開始實施的,網路安全法。」

大陸官媒中新社稱,此舉是中國貴州蘋果的「三贏」合作,但其實蘋果,不得不在大陸建立數據中心,因為「中國網路安全法」已經在2017年6月1日,全面上路。

路透社記者:「我認為一大重點是,法律的條文有點含糊,這讓企業和人權團體感到憂慮,雖然非立即性的影響,但是在未來有潛在的威脅。」

法令要求營運者,在大陸蒐集到的,個人資訊以及重要數據,都得存放中國境內,並通過安全審查,也意味著中方更容易竊取,國內外企業商業機密,以及知識產權。

TVB記者:「國家網信辦回應指,網路安全法,是要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國家安全以及社會共同利益。」

包含禁止跨境數據傳輸,實施網路實名制,一旦大陸國務院,認定是國家安全事件,或違反社會公共秩序,就有權斷網封鎖消息。

TVB記者:「蘋果發言人強調,公司擁有強大的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機制,又稱新數據中心可以提高,中國用戶使用iCloud的速度。」

事實上目前大陸網路普及率,已超過半數,根據InternetLiveStats調查,2016年全大陸,有超過7.2億網路使用者,生活中更離不開手機。

半島電視台記者:「在大陸使用現金已經退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錢包,幾乎所有東西都能使用手機消費。」

出門沒帶錢包沒關係,只要記得帶手機,不管買菜還是買早餐,掃一下QRCODE,就能付錢。

半島電視台記者:「付錢時打開手機APP,對著QRCODE掃描一下,並且輸入金額,傳送出去就完成了。」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高達70%的大陸網民,認為不一定要帶現金出門,但方便的同時,也擔心個資隱私遭到外洩。

大陸民眾:「我還是會擔心隱私安全漏洞,因為在大陸,資訊隱私無法完善防護,如果蒐集資訊用途是合法的,就沒有什麼問題,不過當然還是有個資被盜風險。」

大陸政府控管所有網路營運商,能以國安要求,向業者索取使用者資料,在中國網路安全法實施之後,想要在大陸搶攻14億人口商機,企業恐怕得先屈服,中國網路長城。
----------------------------------------------------------------------------------------------
現在蘋果和微軟及谷歌等等的一些大公司都爭相在號稱自己是100%再生能源的使用者。
https://www.inside.com.tw/2017/07/17/how-many-solar-panels-to-power-the-usa
美國全土純太陽能發電,面板要多大塊?Elon Musk 說長寬各 100 英里就夠了
2017/7/17
要為一整個國家推動純太陽能發電,需要多大面積的面板?Tesla CEO Elon Musk 有個樂觀的答案。上週他參加全美州長協會時曾經發表很多意見,像是人工智慧很危險、電動汽車市場將指數級成長... 等等。

而談到太陽能問題時,他認為:「只需要內華達州、德克薩斯州或猶他州(註:都是美國內陸型大州)一個相當小的角落,約長寬各 100 英里大小的太陽能電板就夠供電給整個美國了(約 25,899 平方公里,0.71 台灣大小);此外再準備 1 平方英里的電池儲電,就能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供電。」

「這對廣大的美國地圖來說,就只像一格像素那麼小,(對州長們說)您只要支持這麼小的電池園區就夠了。」他表示。
和 SolarCity 完成合併後,Tesla 日前推出戰略性產品太陽能屋瓦,讓使用者可以建立家用電力生態系;現在也正緊鑼密鼓跟法國再生能源公司 Neoen 合作,準備在澳洲世界最大的鋰電池,甚至講出了未能如期完成免費供電的豪語。在 Elon Musk 眼中,未來太陽能電網將同時被這兩種各自帶有公共性與個體性的產品線互補完成,「像太陽能屋瓦這種個人化系統,可以減少大型電塔、變電所等惱人的基礎設施;大眾不喜歡大型電力管線穿過他們的社區,他們真的不喜歡。」

但他也在全美州長協會上坦承,在過渡時期可能還是要倚賴風能、地熱能、水力發電,甚至是一些核能才能實現全太陽能環境。

此外南達科他州長 Dennis Daugaard 也挑戰他,問他為什麼認為電動車在汽油價格非常低的前提下會有未來?Elon Musk 認為比起太陽能,化石燃料的「外部成本」顯然被嚴重忽視了。「那些對大氣和海洋的污染並不會反映在石油價格內;這就好比如果今天亂丟垃圾是免費的,也不會有任何懲罰,人們可能就會盡可能地把垃圾往街上丟。」
-----------------------------------------------------------------------------
狂人最近又說了一些豪語了,長寬各 100 英里大小的太陽能電板就夠供電給整個美國了,再準備 1 平方英里的電池儲電,就能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供電。
http://cdn.technews.tw/2017/07/21/trump-beat-renewable-energy-lose/

川普政府想藉能源調查反再生能源,成果卻不如預期
作者 EnergyTrend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1 日
川普政府的能源立場一向偏好傳統火力發電勝於再生能源,同樣支持傳統能源的美國能源部部長 Rick Perry 要求能源局審查再生能源規模提高對電網穩定度(grid reliability)的影響。研究草案日前出爐,結果顯然與川普政府預期的結果相違背,也等於是自打嘴巴。



Rick Perry 指派此調查的目的是想抨擊再生能源,若結果如他所料,川普政府就可以如願大肆發展火力發電等傳統發電產業的補助與相關政策。火力發電、核能和天然氣等發電由於供電穩定,可以支持基本負載電力(base load power)以供需要大量電力的工業及民生用電使用。

反之,再生能源礙於自然因素,產電不如傳統電廠穩定。陰天及無風的情況都會讓太陽能和風力系統無法順利發電;陽光普照和颳風時又會有發電過剩的狀況,上述兩個情況都會對電網造成頻率波動的壓力。電網中的電流頻率若有小幅度波動,電網都可以自行吸收,但若是大量併入再生能源電力,電網的穩定度會因此受到波及。目前,許多國家已投入儲能系統的研究和導入智慧電網,以克服再生能源的發電間歇性。

Rick Perry 曾懷疑政府對再生能源的補助會讓再生能源電廠急速增加,間接迫使傳統發電廠提早退役。然而,能源政策專家 David Victor 卻表示,近年來美國國內的火力發電廠逐漸被廉價的天然氣發電取代,本身已經在能源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單單對再生能源補助影響甚小,並不足以讓傳統電廠提前退役。

所幸,能源草案的結果與眾多研究結果一致,再生能源大規模增加並不會危及電網穩定度,這也讓再生能源業者鬆一口氣。加上目前美國再生能源佔比只有全部能源發電的 15%,這個比率還不足以影響美國整體的電網穩定度。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預估,美國於 2025 年可達 80% 的再生能源發電比率,且提供穩定電力。這個數據這還有待討論,但是政府和民間學者都指出,再生能源威脅電網穩定度之前,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全球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最高的丹麥,光靠風力發電就超過一半的總發電比例,電網穩定度也比美國更好;德國去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則佔了總發電量的 29%,這些例子皆指出,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不穩定度其實是可以克服的。
----------------------------------------------------------------------------------------
川普想要利用能源調查來證明再生能源對電網的穩定有害,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1492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3日報導,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漂浮風力發電機組(floating wind farm)已經運抵蘇格蘭的東北方海域。克服了傳統風力發電的缺點,專家預期漂浮風力發電將會是未來趨勢,而相關設備的成本也會隨著規模擴大而下降。

這座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漂浮風力發電機組先前已在挪威斯圖爾(Stord)外海完整組裝,並在日前運抵蘇格蘭的東北方海域,預計2017年底前就可完成運轉準備。
創新漂浮風力發電

目前這個新的漂浮風力發電機組還在實驗的階段。《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此一計畫的名稱叫做Hywind,預計將為2萬戶家庭供電。

Hywind計畫的負責人戴爾普(Leif Delp)表示:「這個計畫是為了確保它能在開放海域的環境條件下運作。這項計畫對漂浮風力發電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關鍵,而我們確定這個計劃將會幫助我們降低成本。」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目前Hywind計畫已經投入2.7億美金(約75.7億新台幣)。

傳統上的風力發電多採用離岸固定式風力發電機組,需要有固定於海底的水下基礎,但水下基礎會受到海域的深度所限制,因此許多地方雖然風力夠卻無法發展風力發電。
漂浮風力發電機組不僅克服了海域深度的限制,它的另一大優點是機動性高,假如遇到像是颱風等極端氣候,可以事先用船隻將平台拖回岸邊。

這次發電機組所需的渦輪是由能源企業Statoi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所製造,Statoil預測公司將來漂浮風力發電渦輪的產量將追上甚至超越固定式風力發電渦輪的產量。

戴爾普表示:「我認為最終我們將可以看到飄浮風力發電不用補助也能加入競爭,但我們必須先讓漂浮風力發電廠機組的建造達到一個規模。」
隨著綠能發展漸趨成熟,再生能源的價格已經不像以往難以負擔。《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從2012年至今,由固定式風力發電機組所生產電能的價格已經降了32%,高於外界所預期的降幅。

蘇格蘭當地的自然保育團體RSRB反對Hywind計畫,它們認為目前蘇格蘭的離岸發電機數量已經多到可能去威脅鳥類的生存。

RSRB擔心上千隻的海鳥可能死於離岸風力發電廠,然而目前資料不足以證實RSRB的擔憂。
------------------------------------------------------------------------------------------
風力發電又開啟新的一頁。
http://www.initialsolar.com/blog/86?utm_source=fbfanspage&utm_medium=post&utm_campaign=promo5
台灣夏季,市電電價已超越太陽能躉售電價
夏季的市電價格 V.S 太陽能發電價格
中央氣象局發布高溫訊息,昨天(7/19)中午測得大台北地區氣溫高達攝氏38度,創下今年北部新高,而且溫度可能還會往上飆升。台灣一到夏季又悶又熱,突破30度的高溫是家常便飯,如此高溫使得室內冷氣的用量大增。因此據台電統計,台灣夏季的用電量常在中午過後達到用電尖峰。為了因應高漲的用電需求,台電必須啟用發電成本較高的備轉機組,以滿足尖峰時間的用電負載,也因此訂定了夏季電價較高的收費制度。
從一般營業用戶的台電電價表來看(如下表),電價依用電量分為四個級距,夏季電價會各提升19%到27%不等。舉例以大型用電用戶(每月1501度以上)來說,夏季每度電6.15元,每月的電費比起非夏季就多了2000元以上。
台灣於2010年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以FIT(Feed-in tariff;政府電力收購制度)方式,保證以20年固定的躉購費率收購再生能源。而今年台電太陽光電的躉購費率(意即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後,將太陽能系統發的電簽約賣給台電的價格),約為4.4~7.4元/每度,視各地區、系統類型及規模不等(詳細費率請看下圖2017年太陽光電躉購電價圖表)。其中為了鼓勵高效能太陽能模組以及北部和離島地區安裝,各設置了6%及15%的加成費率。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今年的太陽光電躉售價格已與一般市電電價相去不遠。

台灣的夏季,太陽能躉售與市電同價現象已開始出現
隨著太陽能電池的設備成本逐年下降,許多國家已經達到市電同價(Grid Parity;意即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傳統市電電力價格相同 )。甚至在阿布達比還出現每度電0.024美元(約等於每度電售價0.72元台幣)的太陽能案廠競標價,為目前的最低價紀錄。

下圖為台灣市電電價與太陽光電躉購費率的比較圖。台灣的太陽能躉購電價同樣隨著太陽能模組價格逐年調降,從2010年FIT制度實施起的最高11~12元/每度(kWh)降到現在4~7元/每度。其中,近兩年的太陽光電躉購最高費率看似有提高,但若扣除掉部分地區的15%加成,則實際上的躉售價格是一年比一年低。
從上面的2010~2017年的電價趨勢來看,從2013年起開始出現部分太陽光電躉購價格低於夏季市電電價的狀況。若未來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持續下降,或台電電價上升,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達到整年的太陽光電躉售與市電同價,到時候太陽光電系統產生的電力,或許選擇躉售不如選擇自用。



太陽光電系統的發電該選擇自用或躉售?
夏天午後用電最兇的時候,正是太陽能系統發電量最大的時段。前面提到以大型營業用電戶(每月1501度)而言,夏季市電電價高達每度電6.15元;若在這些地方的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系統,通常用電較兇的店面、廠房或大樓都有較大的屋頂面積可建置,但超過20kW的系統(面積約60坪)每度電的躉售價格為5.28元/每度、超過100kW的系統(面積約300坪)每度電的躉售價格甚至低至4.81元/每度(以上以無北部離島地區加成的躉購費率為例)。在上述的狀況下,即使加上地區加成15%,夏天每度用電的電價仍然比賣太陽能給台電的價格還高。

也就是說,

大型用電戶如果有建置太陽能系統,夏季發電自用甚至比全額躉售來得划算。


除了電價的因素之外,我們來看看其他考量因素。

若選擇自用不躉售的話,可以選擇採用獨立型太陽能系統(點此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三種類型);若選擇餘電躉售(產生的電力自用,不夠用再使用市電)或全額躉售(產生的電力全部賣給台電),則可以採用併聯型或混合型太陽能系統。其中,獨立型及混合型太陽能系統都需要額外購置蓄電池,儲存白天多餘的太陽能電力供晚上使用。

因此,從系統成本及申請行政流程的時間成本來看,獨立型太陽能系統不須與台電併聯,可省去許多行政作業流程,因此設置完成時間最短;併聯型太陽能系統不論是採餘電躉售還是全額躉售都需要行政作業時間,不過可省去蓄電池成本,經用電量及電費計算後即可得知餘電躉售和全額躉售哪個是較划算的選擇;獨立型和併聯型各有時間和價格上的優勢,而混合型太陽能系統則因有防災不斷電的功能,因此價格最高,最花時間的行政流程也免不了,建議有防災需求的建物再選擇此類型。
安裝門檻逐漸降低,未來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屋頂自主發電
從電價的趨勢中,我們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市電電價與太陽光電躉售電價的差距越來越小,未來選擇太陽能發電自用的用戶比例將會越來越多。尤其對於有建置小型太陽光電系統的需求者而言,若系統建置成本持續降低,又可選擇自用免去繁複的申請售電流程,相信會讓更多支持綠能的民眾願意投入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而政府對太陽能發電的電價補助也可逐漸降低。

未來在台灣,不知道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會不會變成和安裝冷氣一樣是很平常、方便的事呢?歡迎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和我們討論喔!

(全文完)
---------------------------------------------------------------------------------------------------
隨著躉售價走低,太陽能的躉售價已經越來越向市電價靠近,當兩者相當也是FIT該退場之時。
http://technews.tw/2017/07/28/gogoro-gostation-solar-power/
Gogoro 新一代太陽能電池交換站,在新北八里示範啟用
作者 TechNews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8 日
Gogoro 睿能創意 28 日宣布其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首座太陽能電池交換站,正式在新北市八里區開始營運。隨著這個搭配太陽能面板的電池交換站的啟動,也是對永續能源的承諾邁出一步。



這座位於八里十三行博物館附近(新北市八里區文昌路與文昌一街交叉口)的 Gogoro 八里公兒四電池交換站配置 2.3kW 太陽能面板,依據天氣環境等因素,每天可以產生大約 6.21 kWH 的電力,是第一座以再生能源提供電力的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太陽能電力不但可以提供電池交換站的 Gogoro 電池使用,降低發電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可以與全台電力網路連結,參與整體網路的電量調節。

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表示 :「Gogoro 致力發展潔淨的智慧能源,希望透過具備能源調度能力的智慧電網,成為城市的電力調節樞紐,以促成電力平衡。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太陽能八里電池交換示範站為我們上述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北市政府則表示,市府一直在積極尋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空氣污染的積極方法,與 Gogoro 合作成立全世界第一座太陽能電池交換站具有標竿式的意義。電動機車零排放的特性不但可以提升市區的空氣品質,以再生能源為來源的電力,更可以降低交通工具所帶來的碳排放。未來也將持續努力發展以再生能源補充電力的相關設施,做為新北市重要的基礎設施。

這座太陽能電池交換示範站,設有物聯網智慧平台,透過分析供電情況的螢幕,說明了包括減少碳排量,減少樹木砍伐面積,綠能總儲電量,城市電網 ,太陽能發電量等訊息,讓每名換電的民眾,清楚的知道,自己對環境的貢獻度,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教育意義。
Gogoro 目前擁有 25,000 名車主,總共累計將近 500 萬次的電池交換,9,000 萬公里的總里程數,已經替地球減少 720 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隨著未來再生能源比例逐漸提升,Gogoro 的車主們將更對地球與環境產生更多的正面影響力。Gogoro 為鼓勵車主響應綠能電池交換站,也設計了特別的機制。凡是造訪八里公兒四站,並完成電池交換的車主,即可在 Gogoro App 上獲得「阿波羅的力量」徽章。
-----------------------------------------------------------------------------------
隨著太陽能板的建置成本不停下降,太陽能板的結合運用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了。
https://tw.news.yahoo.com/%E9%9B%BB%E5%AD%90%E6%99%82%E5%A0%B1-%E5%A4%A7%E9%99%B8%E5%88%86%E5%B8%83%E5%BC%8F%E5%A4%AA%E9%99%BD%E8%83%BD%E8%A3%9C%E8%B2%BC%E5%8F%AF%E8%83%BD%E8%AA%BF%E9%99%8D-000043393.html
電子時報:大陸分布式太陽能補貼可能調降
【財訊快報/編輯部】近期大陸政府公布針對2017年度的太陽能補助及十三五目標相關細節,然業界解讀不一,其中,針對安裝量快速上衝的分布式太陽能,傳出可能會下砍補貼,是否會再度引爆補貼下砍補貼,是否會再度引爆補貼下砍前的搶搭潮,值得觀望。大陸一線太陽能廠表示,分布式太陽能補貼下砍,可望正式邁入補貼市電同價(Grid Parity)時代。

大陸2016年度太陽能補貼在2017年6月30日搶裝併網後暫告一段落,近期大陸公布針對2017年度的補助及十三五目標相關細節,若以公布的省份2020年規劃併網總目標約達1,370億瓦來看,較先前目標1050億瓦來得高,若納入2017~2020年每年有80億瓦的領跑者計畫,以及2016年約55億瓦,總安裝目標約達1,750億瓦。
---------------------------------------------------------------
現在全球有一些地方的再生能源已經和市電同價了,中國現在也準備要市電同價了。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57b76416-f12f-4283-b1b1-8818deefa896
IKEA、Solarcentury搶攻英國太陽能電池存儲市場
2017/08/03
MoneyDJ新聞 2017-08-03 11:48:03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宜家家居(IKEA)8月2日宣布與英國家用太陽能板安裝大廠Solarcentury攜手發表太陽能電池存儲(Solar Battery Storage)解決方案。
IKEA指出,在英國,太陽能發電家庭平均最多僅使用40%的發電量、剩下沒用到的60%則是賠錢賣給國家電網。一旦安裝了太陽能電池存儲解決方案、發電使用率將可倍增至80%,進而使得電費得以減少最多達70%。
太陽能板加上太陽能電池存儲的總費用為6,925英鎊、預計約12年即可回本。IKEA太陽能電池存儲售價為3,000英鎊起(包括5%的加值稅)。
IKEA官網顯示,一套家用太陽能系統的二氧化碳年度減排量大約相當於在後院種55棵樹。IKEA提供太陽能板25年免費保固以及太陽能光電轉換器10年免費保固(見圖)。
greentechmedia.com報導,特斯拉(Tesla Inc)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2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日前已於旗下員工家中完成第一次的安裝工作。
特斯拉官網顯示,Solar Roof與Powerwall壁掛式定置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儲存系統整合後能夠儲存在日間所收集到的電力、隨時供用戶使用,讓住家變為個人發電廠。
特斯拉曾指出,美國化石燃料消耗量當中,三分之一用在交通、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發電;如果發電可以改採再生能源、最骯髒的前50%發電來源就有望提早停用。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Guggenheim Solar ETF(TAN.us)2日下跌1.56%、收21.40美元;今年迄今上漲29.15%。
美國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商First Solar, Inc.第3度調高2017年營收預估、7月27日將營收區間自28.5-29.5億美元調高至30.0-31.0億美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隨著儲能設備的建置成本降低,現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推動電池儲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