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擁護者快來告訴我風電到底怎麼回事? stunmaker? 在哪?

77young88 wrote:
本著求知的觀念,有錯請糾正我。


現在發言要非常小心,任何一個錯字都會導致刪文,
只能小心翼翼地發表符合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內容.

重點是
絕對不能說謊,否則站方將以發言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
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內容,刪文處理.

魯拉拉拉身先士卒,
發表誠實,正確的離岸風電每年高達215.5億度的發電量,超越核四,堪稱眾人表率,

相信站方絕對不會砍文.


stunmaker wrote:
現在發言要非常小心,(恕刪)


本來就不可以信口開河。

我引用鄉民的三張截圖MW是呈現波動。(我們都知道台灣季風會改變)

30.1MW
140.6MW
210.8MW

實際平均值算下來並不像你框紅線所說誠實的部分。

以魯拉拉拉用詞來判讀。他是延續你的說法計算。(我是這樣理解的)

還是所謂的風力發電215.5億度電是未來理想目標?

能否解一下【示範風場】、【遴選風場】、【競價風場】。是現有的設施還是未來規劃的設施?

如果是未來設施,預計什麼時候能完全替代年發電210億度電的核四?


===========
剛剛用谷歌大神查了一下核四規劃是年發電量210億度電。


===========
剛剛弄懂【示範風場】、【遴選風場】、【競價風場】








=================
===========
剛剛弄懂【示範風場】、【遴選風場】、【競價風場】

順便看了風力發電數據。







================
最後想知道一件事。。。

總和電量是OK了,但上下波動供電。有儲存電能設施以彌補不足的時候嗎?
77young88 wrote:
能否解一下【示範風場】、【遴選風場】、【競價風場】。是現有的設施還是未來規劃的設施?


示範風場是馬總統時期核准,目前已完工.
遴選風場與競價風場,都是2018年蔡總統核准,原預計2025年完工,
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經濟部多給延期一年,所以2026年完工.
77young88 wrote:
順便看了風力發電數據。


這個表是陸地與離岸風電的合計.
stunmaker wrote:
這個表是陸地與離岸風電的合計.


謝謝說明。

最後想知道一件事。。。

總和電量是OK了,但上下波動供電。有儲存電能設施以彌補不足的時候嗎?
77young88
目前是多少GW?
stunmaker
目前極少,可能10MW以內.
77young88 wrote:
總和電量是OK了(恕刪)

從歷史來看 ,1GW 年發電量約在23-24億度
6GW也才144億度

那個發電量不是高估,就是離岸發電效率高非常多
stunmaker
離岸風電實測容量因數是陸上風電的1.5倍,太陽光電的3倍.
77young88 wrote:
本來就不可以信口開河(恕刪)

剛也去弄懂示範風場.遴選風場.競價風場,這三者的差別.

早年的阿斗.中年的阿斗.晚年的阿斗,只想說阿斗就是阿斗!

2019年11月18日
【離岸風電知識+】風場怎麼選出來的?
台灣的離岸風電開發有三個時程: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希望藉由示範場址學習經驗,並為後續的大規模開發打下基礎。

一、示範風場的開發過程

2013年能源局選出三個示範場址:海洋、福海、台電。但福海陷入環評爭議,台電因公開招標不順而延後,僅海洋風場順利完工。海洋風場則分為兩期,第一期兩支風機在2016年完成,第二期在2019年完成20支風機。共計22架風機,128MW。

二、潛力場址的開發過程

2015年經濟部公布36處潛力場址,吸引丹麥、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際大商紛紛投入。不過,其中8個風場因為在航道上被刪除,剩下28個風場。2017年各風場進行環評,環保署一年審完22案,共通過19案,總裝置容量10.07GW。

離岸風電的電力需要併入本島電網,但電網能提供的併網容量有限,經濟部藉由「遴選」與 「競標」分別選出3.8GW與1.7GW的風場,共計5.5GW,須依時程在2020 - 2025年間完成。

三、區塊開發的開發過程

經濟部尚未選出可以參與區塊開發的風場,相關規則預計到2020年第一季才會公布。經濟部曾多次表示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會以5年釋出5GW,也就是2026-2030年每年1GW進行。但2019年11月中拋出震撼彈,將目標改成10年10GW,期程延長為2026年到2035年,維持每年1GW。

遴選與競標的爭議

為了讓各國的離岸風電技術根留台灣,經濟部在選擇潛力場址的風場中,制訂出遴選辦法。在遴選辦法裡,業者必須符合一定比例的國產化採購,才能在遴選過程中勝出。相對的,政府也會以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收購這些風場產生的綠電,作為投資的誘因。

不過,離岸風電一直被批評躉購價格(2019年費率每度5.5元)太高,經濟部決定引入國外較成熟市場所用的競標制。競標制只比價格,不用國產化。最後沃旭與海龍的風場以每度電2.2元~2.5元得標。

沃旭、海龍均表示,能以低價得標,其實是他們的風場跟遴選風場相近,在規模經濟且不用國產化,才得以壓低成本。但遴選與競標價差仍引來外界批評。
ichirohiro wrote:
那個發電量不是高估,就是離岸發電效率高非常多


未來科技、工藝都會提升、效能轉換率會更好無庸置疑。

不過我記得目前政府好像沒有規劃儲能設施,風能高峰期發的電無法備存使用。對嗎?

===============
有儲能網站訊息可查詢嗎?
stunmaker
新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77young88
收到。謝謝。研究看看。[微笑]
b700543 wrote:
剛也去弄懂示範風場.(恕刪)


謝謝說明。

我再弄清楚其他相關事項。
政府很有錢要儲能設施還不簡單,再花個幾兆就可以了.

已經一堆廠商投入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