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布克F91 wrote:
所以台灣未來神奇的綠能沒有取代任何火力發電的碳排量
減碳的目標是由燃煤改燃氣所達成
是的.
因為現在跟2025年,火力發電的佔比基本一樣.
不過能源局前幾天出來放大招,似乎要開放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離岸風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626000273-260202
居然連超過50米的部份也要讓大家玩(競標),
可能2030年台灣的離岸風電發電量將達300億度以上.
KCLin0423 wrote:
我只是要告訴你花錢...(恕刪)
stunmaker wrote:
雖然你每次都無視我的答案 但基於理性討論的立場
還是回答你這次遴選的本土化要求(工業局說的,我只是轉貼)
工業局離岸風電本土化時程規劃,到2021年完工的第一波離岸風電風場,本土化著重在塔架
、水下基礎、工程設計、電線設施及海事工程,2020到2022年則進展到機艙組裝、變壓器、
配電盤、不斷電系統,以及海事工程與組裝。
2023到2025年則進展到齒輪箱、發電機、葉片擁有製造能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113875
(點入有更多細節)
本來就是"無視你",汽車工業與重機具,難道就不需用到齒輪箱、發電機、葉片?重工業就包含汽車工業與重機具,我需要白紙黑字寫齒輪箱、發電機、葉片?才不會被你視為"無知"?什麼都不知道?你也太看得起你自己吧~!GOOGLE有的東西,不需要你提醒~OK
風力發電機需要的零件,只要重工業起來,需要什麼零件,這個產業自然會提供~OK,我不需要現在就急這扶植這個產業~OK,就好比學騎腳踏車,你總要先學會走路吧?所有零件要本土化,先有重工業才是最優先的事,要外銷,沒有這個產業支持,就是個空殼產業,那把凱子投資的錢,省下來,專心發產重工業,將來的高鐵所有零件,航運造船零件,甚至飛機零件,也不需要外購,重工業都能提供
你要養的牛,跟我想要養的牛是不一樣的,我要養的牛,是可以提供各個產業使用,你那不叫養牛,那叫代工,只專注某一樣零件或產業,不能給其他行業使用,重工業延伸行業很多,要花代價養牛,也要花得有值得,拿不到我想要的,那我寧願外包,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別的地方
這也是對岸為什麼會提2025製造,因為人家很早就發展重工業,而台灣什麼都是買空賣空的購買與外包,政策都倒著做,優先順序都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