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間的文字差異就相當大,秦小篆給台灣人看,恐怕看冇(冇=沒有)!
漢朝是用漢隸(隸書),現在台灣人幾乎都能看懂。
以百度的秦小篆照片來看好了! 看得懂照片中秦小篆超過一半的人請舉手!?
http://baike.baidu.com/view/44212.htm
同樣以百度的漢朝隸書照片來看,台灣人就較容易看懂了!寫在紙上的漢隸還更容易懂,
http://baike.baidu.com/view/328127.htm
所謂的正體字,指的是官方承認的文字,
台灣版的正體字要用台灣教育部發佈的漢字,不能亂寫簡體字,否則考試會扣分!
大陸版正體字要用大陸XX部發佈的簡體字,不能亂寫繁體字,否則考試會扣分!
漢字從漢朝(西元前202-220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民國...
用了約2233年,這期間所使用的異體字/俗體字/簡體字...同樣是漢字,
台灣用的文字就是漢字,不是甲骨文,不是秦小篆,也不是滿文,也不是大陸簡體字。
而日本/大陸採用部份漢字做為自己使用的文字,
日本採用漢字的部份才能叫漢字,而漢字以外的平假名/片假名並不是漢字,
台灣同樣是漢字的部份叫漢字,摻在漢字裡的注音符號、阿拉伯數字..則不是漢字。
大陸應該要叫做簡體中文,不能叫做簡體漢字。也沒什麼漢字簡化的問題?
至於2233年以前的中文,不好意思...我看不懂...但少數歷史/考古學家可能看得懂!
其實,台灣常用的也不是馬英九在正名的正體字,
現在政府規定官方文件要用"臺",不能寫"台","臺灣"才是正體字,"台灣"並不是正體字,
像我這篇並不是用官方核定正體字寫的,而是用漢字寫的。
(我這篇拿去考國文或考試會被扣分!搞不好扣到不及格!)
比方說:
台=臺, 台灣人照樣寫簡体字(俗體字),但不全是大陸的簡体字,
大陸寫"隶书 "(隸書),發明隸書的漢朝人看不懂大陸人寫的"隶书"是什麼意思...
連漢朝人都看不懂的簡體字,當然就不能稱為簡體漢字。
現在台灣人之所以能認得"隶书"這些不是漢字的大陸簡體字,且一下就學起來,其實是用"聽"的,
因為秦朝統一文字,漢朝將文字定型,清朝+民國+中共國則統一語言(官話/國語/普通話),
大陸和台灣都是講清朝時的官話,把語言前後串起來,大陸或台灣人就能聽+看得懂 隶书=隸書。
比方說 隶 ======= 隸 是不是 逮 啊?
比方說 书 ======= 書 是不是 弔 啊?
清朝以前只有文字統一,語言並沒統一,
民國以前(漢/唐/宋/元/明/清)作古之人若只看文字,大陸簡體隶书(隸書)恐怕看成逮弔


蔣介石/毛澤東講的官話/國語/普通話..腔調太重了,應該沒多少人聽得懂...
所以,算是經歷了 清朝+民國+中共國 才統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