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dIsland wrote:
歡迎你繼續留在台灣愛台灣啊,這沒有衝
怎麼會沒衝突,你要不是想法太簡單,就是沒見過識面。
我們長期於亞太地區的採購機械等精密加工,你台灣沒品質或價格優勢,我憑什麼跟你台灣採買?
說價格你跟中國不能比,說品質人家中國也沒輸你,你們都在講理想面,卻老忽略務實面,只是嘴砲救不了你的國家,多想想看你們怎麼創造自己的優勢比較好吧!
任仔 wrote:
第二個
另外被犧牲的所謂"沒競爭力"的產業
很多根本是"錢不夠多"的產業
當少數企業和人力因為沒競爭力(老實點, 就是沒錢)被淘汰
政府會拿出方法補救嗎?
當然不會
我這個行業因為某個奇怪的制度搞得風雨飄搖
政府有補救嗎? 沒有
兩個黨都沒有
甚至變本加厲殘害
反正"多數人"非常贊同
當然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潛在的陸資進駐
第四個是產品競爭力
5%的關稅對企業有衝擊是必然的
但也是商人不停的對政府官員和民眾洗腦的訊息
三星的汽車賣得好 手機賣得好 是關稅嗎?
我想明眼人都知道
競爭力是來自於通路, 行銷策略, 良好的市場調查
(三星平板就算硬體輸也能設計出很誘人的軟體)
還有可能有國家支援的科技研發實力
(現代汽車的柴油引擎數據直逼BMW是哪招=_=?)
是以三星的手機和汽車在還沒自由貿易以前
在有關稅的情況下就能賣得非常好
fe1icitas wrote:
沒競爭力的產業本來就該被淘汰
不然它只會吃了大量政府補助,排擠其他有競爭力產業的出現而已
造成資源使用的無效率與浪費
而且這些沒競爭力的產業,十之八九都是製造低薪的來源
變成惡性循環
我一直不理解的就是,為什麼喊薪水太低/物價太高的人
與希望低薪產業繼續存活的,居然是同一批?
你一方面認為競爭力是產品的要素,另一方面卻又希望政府獎勵(補助)沒有競爭力的產業
不覺得很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