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168tw wrote:這裡有連結可以回答...(恕刪) 宅爸也認為教改大方向進步了1)小孩有兩次機會2)寒假學測比暑假指考, 氣候上更舒服3)最重要的,個人申請,小孩填志願會想一下,為何選它,先說服自己 ..... 這是年輕人該做的事,成長的一步
kopin0720 wrote:假如你孩子精通四國...(恕刪) 前幾個月不是有人出來靠杯他家小孩很優秀,為什麼推甄他家小孩選不上,在那痛批大學推甄,不是還很熱門嗎不就是這種心態,只能比我小孩會贏的,自己不利的就說制度不公這種心態不改,過個八年又會有一堆"年輕人"還有"家長"在那痛批聯考制度還有人說啥就算改回聯考還是會有其他管道,不單單只有考試而已現在大學推甄不就是一開始簡單,後來越改越複雜,為什麼,還是一樣的心態作祟自己小孩輸了就喊不公不義,想要動規則,改來改去,結果大家都不滿意
Lannister66 wrote:好吧,那告訴我,有多少15歲的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在哪裡?...(恕刪) 想先問一下, 您有子女嗎 ?小孩成長,不是一味給標準答案,如 XXX 科系就是你的天命, 天知道 !讓他用一生去找答案,也許找不到 it doesn't matter at all.而是讓他們思考 選 A 不選 B 的理由.全能的上帝認為 A > B 嗎 ? 有背書嗎 ? 不是問題
宅爸補充一例有些教授口試會問思考題如 全台灣,台/澎/金/馬 有幾把雨傘 ?粉多考生慌了, 標準答案 哪裡找 ?它沒有標準答案 and no one knows !納稅人更不會同意政府花錢去普查, 找出一個數字考生要能表達 你如何推論出一個合理的概數
ai_0301 wrote:想先問一下, 您有...(恕刪) 18歲的孩子有幾個真正知道自己想讀什麼書,這一生想從事什麼工作?別說18歲了很多人到28歲還搞不清自己想讀什麼書,這一生想從事什麼工作...你以為每個學生的家庭都有那種訓練小孩獨立思考選擇的背景嗎?
ai_0301 wrote:想先問一下, 您有...(恕刪) 1,我有小孩,所以我認為教改是亂搞2,你還沒回答我前面的問題,到底有多少比例的15歲小孩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在哪裡?如果比例低於50%,那教改的假設不就是錯誤的?假設錯誤,推論就會錯,結論也是錯人生是需要不斷尋找並修正自己的方向的,所以教改的立論基礎本身就是錯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15歲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在哪講的更白一點,絕大多數的人,即使30歲也還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在哪你覺得王董的興趣是石化,郭董的興趣是電子嗎?他們是因為朝著自己的興趣走,才有今天的成就嗎?
Lannister66 wrote:1,我有小孩,所以...(恕刪) 所以你的小孩未來也要成為王董、郭董、Lannister66董才談得上所謂的"成就"嘛?看吧,這才是教改的問題所在,改了遊戲規則,但家長還是只能接受他們受過的一套確實,絕大多數的人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興趣與才能但教改至少還有機會讓那極少部份天賦不被埋沒而過去的聯招這點卻無疑是緣木求魚家人只要董董董,不管孩子懂不懂只要孩子都拿A,殺人放火都OK雖然有點偏頗,但我想起某本漫畫裡面所提到到的"所謂的孩子,不過就是父母親第二輪的人生"對某些家長來說自己孩子考上當年自己沒考上的那間大學,然後進到自己沒辦法進去的大公司工作,嫁給當出高攀不上的多金男這才是孩子"幸福的模樣"
kf211434 wrote:所以你的小孩未來也...(恕刪) 你根本就看不懂我所說的教改就是為了那極少數在15歲就展露天份的人,而將簡單的事複雜化,讓絕大多數的小孩承受更多的壓力跟痛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目標與方向高中時對某個科系有興趣,說不定上大學出社會就沒興趣了高中時對某個科系沒興趣,說不定上大學出社會就有興趣了教改認為這些15歲的小孩都知道自己一輩子要做什麼?別鬧了!
Lannister66 wrote:你根本就看不懂我所...(恕刪) 參考一下德國的教育制度:http://vance118.pixnet.net/blog/post/49260042-%E5%BE%B7%E5%9C%8B%E7%9A%84%E5%88%86%E6%B5%81%E6%95%99%E8%82%B2德國所謂的「分流教育制度」主要是在國小學生接受完四年(柏林市為六年)之基礎學校(Grundschule)教育後,家長可考量學童之能力、性向之後選擇下列三種不同中等教育機構之一就讀︰主幹學校(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及文科中學(Gymnasium)。哎呀,真是沒辦法,人家德國小學四年之後就分流,十年磨一劍,25歲就可以闖天下了。我們臺灣到了15~18甚至年紀更大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人家劍都磨利了,我們還在找劍,實在是輸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