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國學者、害死產業,反中資 沒專業、只抹紅


spencerk wrote:
路過 認真地回你...(恕刪)


IC設計部分解說的不錯,尤其是規格部分,這也是我為何說MTK最好找個陸廠合作,不過以我以前跟展訊往來的經驗,跟紫光合作的效用不大,不論是展訊或紫光都非規格制訂者角色,MTK最好找下一代規格制訂者合作

TSMC則是這行業利潤競爭力大陸看起來不足,不是光有技術就能獲利的,包含很多要素,不然技術最領先的是INTEL,但獲利最好卻是TSMC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晴耕雨讀123 wrote:
已經有聯發科的工程...(恕刪)



1) 已經有聯發科的工程師說,
你確定不是政客找人隨便瞎掰虛構的????

2) 就算真的是聯發科的工程師,
請問他的職級跟工作職掌是?
你確定他真得懂整個產業動態跟公司需求?

從文章內容來看我覺得這傢伙就算不是虛構,
對公司經營權, 產業面是一竅不通


這種文章跟Ptt的八卦爆料有什麼不同?????
內容貧乏,
欠缺專業,
只想引出特定政黨傾向支持者的共鳴,
製造出假風向.

但更可悲的是,
這種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得逞,
讓我想起MIB裡面的一段對話.

"A person is smart. People are dumb, panicky dangerous animals and you know it. "
這句話在眼下的台灣正在發生中.......

晴耕雨讀123 wrote:
已經有聯發科的工程...(恕刪)


想到前幾天,網路上也有自稱家裡是酪農的人,說了一堆要大家直接到農家喝生乳的大論,
也是被覺醒公民拿來大傳特傳,然後,那人就突然關文,躲起來不回應了。
vf726876 wrote:
只能說.金磚四國.中有印度..到底那個天才想的

聽過的段子:

世界格局一超多強但開始走向兩極化,一超多強:
美(超)、日、歐(盟)、中(共)、俄

印度說還有印度...(補充)只有印度這麼說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工程師?
是腦補部工程師吧
哈哈哈
晴耕雨讀123 wrote:
已經有聯發科的工程...

【工程師對談全文】

Q1:首先,整篇文章的論點是「最害怕聯發科的IP技術智財權被偷走的董事長蔡明介都
贊成開放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業了,就表示外界多心了。」也就是說,楊記者認為只要詳
加控管,技術就不會外流。這有什麼問題?

A1:事實上,這根本不成立。雖然聯發科現在的保密防諜措施做得很徹底,任何影印、
寄電子郵件到客戶之外的信件都會被掌控。但是,被入股之後,雖然可能只掌握10-15%的
股份,但因為聯發科本身經營階層自己平均持股都不到3%。這就等於中資取得實質控制權
這就等同聯發科加入中國隊,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分界就會消失,大家變成同一間公司,防
火牆就全部打開,可以防止技術轉移的方法根本不存在,雙方只要有實際往來交流,基本
上技術就是會互通了。

所以,技術當然不會「外流」,大家都是同一間公司了,哪叫技術「外流」?這是合法的
讓中國學習與竊取。

Q2:楊記者認為之所以要開放,「箇中關鍵原因之一是,一旦開放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
業,想離開聯發科的一流工程師就沒必要西進大陸;只要台灣的優秀人才不走,台灣企業
只會更強,有啥好怕的呢?」

A2:但是,一旦開放中資入股之後,我們也許就要「強迫」西進中國。因為如果中資進
來以後,為了技術的移轉,一定會讓我們台灣的工程師與中國的工程師待在一個team裡面
,這樣學得最快。再加上台灣長時間打下的整個客戶上下游的供應鏈連結也被接收。最後
,最先進的研發移往中國,台灣只剩下老舊成熟製成的東西,很快就變成空殼。那不去中
國,在台灣,我們會有更好待遇的工作嗎?

而且我們這些在聯發科的工程師,會選擇目前的工作,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希望能留在台灣
工作,雖然操了點,但還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台灣自己的經濟打拼,要爆肝還是要在自
己的土地上爆肝!如果要長時間外派中國的話,可能繼續待在這家公司的誘因就下降了。
所以,開放中資入股以後的聯發科,可能更留不住人才。

Q3:下一段:「紫光集團是專業投資基金管理企業,設立總額500億美元的基金,像紫光
這樣的大陸產業投資基金愈來愈多,如果台灣政府願意開放,這些「科技熱錢」將提供台
灣科技業強而有力的銀彈;反之,讓這些熱錢回頭投資大陸企業,將成為台灣企業的威脅
。」你們怎麼看?

A3:問題是,我們聯發科本身就銀彈滿滿,根本不缺錢啊!今年第三季季底,公司的現
金有1689億。因為IC設計業產值高,需要的資金也相對少。所以這題根本就是假議題!

Q4:所以說,開放中資入股既不像她所說的能留住人才、同時公司也並不缺資金。但她
最後有提到,「以半導體產業的開放來看,整個產業鏈只限制『IC設計業』,根本就是將
最有競爭力的IC設計業囚於台灣、弱化其全球競爭力的無理管制。」拒斥中資入股,真的
不是你們這些工程師害怕全球競爭嗎?

A4:當然不是。說IC設計被囚禁在台灣,也大錯特錯。在我們公司總部,就常會看到一
堆外派過來的印度人。研發人員也不是只有臺灣而已,在海外也有很多站點,包含美國、
新加坡、印度,根本沒有什麼IC設計被囚禁在台灣這種事。甚至在中國也有研發中心,不
同的是,這是獨資的設點,程式碼內部都會管控,這才是真正的技術保護。
標籤。重點應該放在開放後如何保障「經營權」、「管理權」。你認為呢?如果可以確保
這兩點,是不是開放也無妨?

A5:我們前面已經提到,IC設計業只要取得10%-15%的股份,就能成為最大股東,取得
實質經營權。換句話說,中資要取得經營權是很容易的。而就實務經驗來說,只要開始合
作,第一線的狀況就會像我提到的難以控管。

「經營權」、「管理權」是很重要。但現在包括蔡明介、馬政府、或楊記者,都沒有提出
可以怎樣確保。他們指我們是過份憂慮,我們則認為他們簡直不可思議的天真樂觀。怎麼
會是「先開放了再來想」?應該反過來,請他們提出到底可以怎樣「確保控制權」才對吧


簡而言之,就第一線的工作經驗來看,這種說法我們很難接受。要鼓吹開放,請先用經驗
、和道理,來說服我們。

(恕刪)


小弟我並非聯發科員工. 也從未待過聯發科
只能用我個人看法去質疑此篇轉貼文之正確性

IC設計業是出了名的燒錢行業
文中所說 IC設計業產值高,需要的資金也相對少
這個疑問很大
產值高是要看他做哪類的產品
台灣大部分豬屎屋都是做消費性IC. 他的產值真的不高
而且通常需要 Time to Market. 真的是所謂的爆肝賺錢
針對需要資金相對少....
這個...下光罩要錢. 上SHUTTLE也要錢
這些都是天價啊
嗯..或許聯發科財大氣粗不在乎吧

另 IC設計業只要取得10%-15%的股份,就能成為最大股東
這個...嗯....
小弟我任職的豬屎屋當年上櫃時資本額是2億多一點
單老董及老總兩位老大加起來的股票最少超過3成以上
在豬屎屋僅拿一成五的股份就能成為最大股東
小弟我真的不信...

還有
我真的不認為一個工程師能夠明白地說出
今年第三季季底,公司的現金有1689億
工程師會有興趣去看這個. 還去把他記下來
我是真的真的不信

網路文章...看看就算了吧....
對一個上市上櫃企業而言

手中握有10~15%的股權還不可觀

說一定是最大股東可能不太客觀 要看個別公司情況

但是通常而言 這種比例已經有辦法影響到公司經營走向

拿大筆資金參股 大多不是為了經營權不然就是技術交流

那些要來台灣投資的的中國資金

是單純像是巴菲特那種純粹的投資而已嘛

用膝蓋想就知道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samsungdog wrote:
1) 已經有聯發科...(恕刪)


有的時候不需要身處該處,也可以從一些事情知道是不是虎爛,光是第一段

晴耕雨讀123 wrote:
但因為聯發科本身經營階層自己平均持股都不到3%。這就等於中資取得實質控制權
這就等同聯發科加入中國隊,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分界就會消失,大家變成同一間公司,防
火牆就全部打開,可以防止技術轉移的方法根本不存在,雙方只要有實際往來交流,基本
上技術就是會互通了。


這是奇幻文學吧,入股就變成同一間公司防火牆打開?小弟混過幾間公司,只經歷過股東惡鬥,沒碰過股東水乳交融公司與公司的分界消失的,如果有人有『入股就變成同一間公司』的故事,小弟有幸分享嗎? :)

如果入股就變成同一間公司,日月光在公開市場隨便收購幾張矽品股票就好了,何苦辛苦拿高價買下呢。

越大的公司,人數越多分工越細,代表有越多的人不知道公司內部股權與治理權是怎麼運作的。

sroach wrote:
有的時候不需要身處該處,也可以從一些事情知道是不是虎爛,光是第一段





邱顯智 為人民辯護
Yesterday at 3:22am ·
【中資入股沒那麼嚴重?聯發科工程師:工商時報楊小姐,你錯很大!】
馬政府準備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產業,這兩天引起很大爭議。這兩天雖然兩大黨候選人都表態反對,立院也通過主決議,要求在換屆前不得開放。
但媒體報導,雖然在選前看似暫緩,在選後到總統正式交接前,卻很可能研擬開放中資。
這個議題,還需要大家的持續關注。
前天,在學界連署連署反對中資入股IC設計記者會上,有一位工商時報的記者楊小姐,在會場與交大資工教授林盈達老師進行辯論(http://goo.gl/RExBKt)。她在13號就寫過一篇評論「觀點-為何蔡明介不怕IP被偷?」(http://goo.gl/Sl54gA)。論證「中資入股IC產業,沒那麼嚴重」。
這篇文章被放在聯發科內部的網路公布欄上。許多工程師看了都驚呼「錯很大!」。有幾位聯發科工程師特地到辦公室來和我們討論,希望可以澄清這些訊息。
我們把和工程師討論後,整理的論點呈現如下。(工程師本身還是有生計問題,不方便露臉,請見諒)。

==================================

只是某候選人臉書的文章啦,完全無公信力.
文章謬誤之處,樓上幾位網友都指出來了,

有幾位聯發科工程師特地到辦公室來和我們討論??
見鬼了,幹嘛跑去一個候選人的辦公室討論這個?

footprints wrote:
邱顯智 為人民辯護Yesterday...(恕刪)


MTK的工程師忙得要死,還有空去政治人物辦公室討論?
認識MTK也好些年了,起落過幾次,沒壓力不會去找大陸的,股東權益和公司生存絕對高於國家給予的壓力,真正行業內就知道不合作有生存壓力的,IC設計不是TSMC那樣有整體競爭優勢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