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文化行政角度來說,我反對故宮收藏這十二顆頭,當然,故宮不是收藏,而是裝置。
我比較感到驚訝的,是中國時報報導黃光男先生認為沒什麼。
這怎麼會沒甚麼?這不是贗品,這是仿冒品。
舉例如曾肅良教授的藝術概論這本書裡面,對於藝術與市場的章節,就描述了盜版的問題。
藝術品的複製,基本上正常來說有複製品,包括reproduction跟replication,一個是重製、一個是複製,兩者手法上有點不同,但大概都是跟真品的關聯性很高,比方博物館商店裡面的複製品。另外一種則是仿作,通常是學習的作品,imitation。這些都是翻版,跟真實性關係很密切,也必須很明確地宣告這是複製、重製。
如果不做宣告,而假裝成真,那就是贗品fake。曾肅良就是那個吳淡如節目裏面會出現的藝術類鑑定教授。
這在市場上,其實已經很混亂了,就像LV的A貨A+貨,你知道你用便宜價格買到,是假的,但假得很真。
把成龍獸首放進博物館,已經不是把A貨放進百貨公司LV專櫃,而是電視購物把LW當LV賣。
這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於十二獸首根本就還沒全部出現,也就是還有好幾顆頭,根本就不知道長怎樣。不知道長怎樣,要怎樣複製?就只能自己想。
這在博物館學、文化保存的領域上,在近二十年來,是不能接受的。真實性authenticity的議題,非常重要。
中國時報報導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黃光男館長用羅丹的複製品比喻成龍的十二獸首,我沒看到黃先生的原文,但手上也正好有黃先生的博物館行政這本書,下午還在翻,裡面黃先生對於典藏的要求,可不是這樣說的。
我不反對把這十二獸首,拿來收藏,但主題不會是圓明園十二獸首。完全是兩碼子事。因此,進故宮博物館是沒道理,放到台中工藝研究所收藏,還比較有道理。這是另外一個議題。要吃飯了,懶得打。其實捐給台北市捷運會更好,因為台北市長認為台北捷運沒文化。把十二生肖頭拿來當主題,結合各種同主題的藝術品,來創造文化地圖,是不錯的用法。像是每年燈會的主燈啊,可以一起弄。
最後,故宮南院主題是亞洲文明,裡面的文物如果要歸還,也不會是歸還中國北京故宮,而是應該歸還給東南亞國家、或者印度、或者日、韓。那些都是中國以前帝國從別人家搶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