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y.M wrote:
蛮有兴趣知道为啥台湾没能做到。别的地方不太清楚,江苏盐城乡下的农田现在基本都是以公司名义积聚统一种植,看不到私人耕植的农田了,收获季节一排排收割机很壮观。东北也是,但东北是由国家主导后开发,跟江苏这边情况不一样。当然论规模,离美国那种还差得远。
我覺得是因為地價上漲的因素
台灣文組學生高三要念經濟地理
經濟地理裡面有講到農田在接近都市圈的地方會被刻意粗放留荒
為的是投機,想藉由土地漲價都市擴大,得到土地開發的暴利
這樣的農地自然不可能去做什麼大規模農業

因為大規模農業勢必要打破原來的田埂
就算不賣地
承租地也要簽訂長期租約
這對於投資土地都是不利的
反正田地每年也收不了多少收成,不然就自己隨便種一種

而且台灣傳統上是扶助農民的
農地不徵收任何稅金與田賦
農業所得完全免稅
農業用水完全不用繳水利會費
農地繼承不用繳遺產稅
不想種田休耕還可以領取休耕補助款
更加劇了農民放著農地不充分耕種的心理
反正放著也沒有成本

簡單講一下台灣農地的地價
在離都市很遠幾乎沒機會變更建地的地方比如花蓮
不臨道路水田一甲(0.9XX公頃,荷蘭人留下的面積單位)
最少最少也要1000萬台幣
而一甲水田每年一二期稻作兩季加起來,扣掉肥料等成本的淨收入
有15萬台幣就偷笑了,通常都只有10~12萬
這還沒算農夫自己的勞動成本喔!!
隨便去便利商店打工也賺不只這個金額
可以想見這樣的土地價格絕對不是因為農產收穫去推算出來的
而是帶有土地炒作投機的夢想在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