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ang810402 wrote:
从世界角度看(特别...(恕刪)

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但實際的政治實體卻存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同時跟這兩個國家建交,與中華民國有邦交的同時間一定沒有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反之亦然,這就是所謂的一中政策

若同時間都有邦交,會成為南北韓的狀況,這叫中共怎麼吞的下去
xilats wrote:
依國籍法
林書豪是華裔美國人
頂多只能算是文化或血緣上的中國人

Jeremy Lin 是美國人,
血統上的華人。

千年之夢 wrote:
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就要打戰
那是誰的問題?

不是因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就要打戰
而是因為在中國土地上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意圖分裂中國領土
要不全球數十億人不認是中國人不也沒事

xilats wrote:
不是因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就要打戰
而是因為在中國土地上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意圖分裂中國領土
要不全球數十億人不認是中國人不也沒事...(恕刪)


分裂中國國土的不就是老毛嗎?他的後代要不要自己先打一下自己兩個巴掌謝罪先?

眼光不要這麼短淺,400多年前台灣在哪裡中國還不知道呢~
中華民國人是國籍 ,定義很明確
中國人是抽象的名詞 ,沒有定義

越南後黎朝第四代君主黎聖宗黎思誠(1460至1497年在位)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為了統一南方,決定發布一道詔書,詔書中稱南方為「夷狄」,自古夷狄為患中國」,(這裡的「中國」卻是指越南?)。為了征討哀牢(寮國),發布詔令:「朕丕繩祖武,光邦洪圖,蒞中夏,撫外夷。」?

台灣人的祖先很多
台灣有河洛人, 講河洛語
以"切韻"一書(唐朝官方正音)來復原唐朝時的人講的話! 和"河洛語" 幾乎相同 !
以"河洛語"來唸唐詩,完全押韻, 現在的洛陽話卻辦不到?
現在的河南洛水還講河洛話嗎?? 現在住的還是同樣的人嗎? 不是了, 而是由北方移入的
台灣人的祖先之一, 也就是唐朝時的中原住民往南逃亡 ,他們是什麼人? 河洛人
這些當今台灣人的祖先埋骨在台灣

台灣客家人,是相對於宋朝定戶籍時,不是「主戶」(土户)的“客籍户” ,是由外地遷徙作客他鄉的移民。
客家人的祖居於黃河流域一帶,後來因為逃難而南遷,輾轉流離他鄉
這一點由族譜上的記載由汴京逃亡到臨安,再逃往台灣。 以及家廟上的堂號, 都可以驗證
這1千年前由汴京遷移出來的人
和1000年後住在當地的人,和現在的住民,不一定有親戚關係,甚至可能是數千前年前滅國的仇人
女真族, 契丹人, 蒙古人 晚於宋人而居住於汴梁(京), 但它們不是同一種人
某家族1000年以前,是住在北宋東京汴梁南門大街, 後來一路逃難搬到江西, 又到臨安, 又搬到福建, 距今數百年前搬去台灣
現居在 北宋時代東京汴梁遺址(開封) 的人, 則是後來才搬進來的人
雖然是住過同一個城市, 兩者完全沒有血源關係,也隸屬於不同的文化

"客家人"為何要逃?
汴京被金人攻陷, 宋帝王都被抓往黑龍江為奴,帝姬都送入洗衣院為妓, 南宋遷往臨安
元朝再次亡南宋, 蒙古人所到之處, 皆屠城,元滅宋,得戶九百三十萬,比較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戶數1千三百六十萬也少了30%。南宋境內被屠殺人數約數千萬。
依據《多桑蒙古史》記載,「蒙古兵多用詐術,不惜為種種然諾,誘敵開城,城民之過於輕信開城乞降者,蒙古兵則盡屠之。雖先發重誓,許城民不死,亦然。凡大城皆不免於破壞,居民雖自動乞降,出城迎求蒙古兵之悲憫者,仍不免於被屠殺。蓋蒙古兵不欲後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後顧之憂也。」
不少主動投降的城邦,依然要被蒙古軍屠城。只留下工匠與俊美男女兒童供其利用與玩樂。

1126年,金兵第一次圍城汴京(開封)時,李綱任京城四壁守禦使,擊退金兵。曾倡議於河北設立藩鎮以抵抗金,卻遭主和派所斥。
主和派主導宣和和議, 讓奸細鄧珪秀洩漏消息,致都統制姚平仲領步騎萬人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再被貶謫。
吳敏、唐恪、耿南仲等這些投降派又最終壓倒了主戰派,主和讓金人予取予求,造成金人二次圍城開封,城破導致靖康之變。
南宋偏安江南, 為了防範及避免將領因北伐成功提升威望威脅帝王地位,一心議和, 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之, 後又有紹興和議和隆興和議
最終"臨安"被元軍攻陷,宋帝南逃, 南宋末帝趙昺在逃亡到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鄉)時登基。崖山海戰,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宋朝到此徹底滅亡。
崖山之後, 再無華夏
宋朝被外族征服了! 語言和文化都改變了! 進入中原的元朝, 不過是蒙古帝國眾多汗國之一, 這也是中國嗎?
現在住在南方的民族, 其實以前住在北方, 只是被更北邊的民族往南趕
此為宋朝議和的下場,該引以為戒。因此,明朝的皇帝、士大夫及武將鑒於宋朝以和止戰的教訓,皆恥於議和,早期直接攻擊蒙古諸郊及北伐,土木之變後修建明長城加強邊防,防範北方蒙古等部族的威脅。

金朝,國號大金,後金的滿清,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王朝。
講的是滿韃語(北京話),不再是中原古語了!
是由管仲所謂的夷狄所建立的國家, 只因為入主了中原, 就變成中國 ?

台灣還有原住民,全都是南島語族,說的是南島語。 可能來自於一萬年前,因融冰後被海水淹沒的巽它古陸(今之南海),高山族群並沒有漢化,尤其阿美族和太平洋上的南島語族有直接血緣關係。平埔族是台灣人母系的主要來源,雖已漢化, 百年前漢化於抵台的中原唐宋人, 並非漢化於現今居住於黃河流域的人

台灣FORMOSA還有荷蘭人/西班牙人的後裔
R1a 是荷蘭人主要的 Y-DNA SNAPS ,佔48%
荷蘭時期設有婚姻登錄制,在《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中,出現少數平埔族女性和荷蘭人(或歐洲人)的婚約。
在馬偕醫院的樣本當中,就出現一個高屏地區的西拉雅族人(平埔族)屬於R1a 下游分支型 R1a1a。
另一個例子,李成奎先生的祖先世居台中220年 ,是閩客族群,他卻也是R1a 單倍群

1949年後來台的,及越南來的新住民, 也都是台灣人
國籍上屬於 中華民國 , 領有中華民國身份證及護照
戶籍登記都在台灣
而且領有 健保卡
「國籍乃國家所決定之事項,每一國家各自依其法律決定何人為其國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0年訴字第2850號判決)
這應該很好區分


herblee wrote:
越南后黎朝第四代君主...(恕刪)


中国历史上民族血统都融合多少次了,但是都是中国。。。

别用血统论,这种观点,血统意义都是非洲人。。
herblee wrote:
金朝,國號大金,後金的滿清,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王朝。
講的是滿韃語(北京話),不再是中原古語了!
是由管仲所謂的夷狄所建立的國家, 只因為入主了中原, 就變成中國 ?


可人家的聖旨也是有漢文版的呢

還修了四庫全書 漢人的書

這些女真人如果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話那是吃飽太閒了?

再看元朝忽必烈

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上天眷命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仰惟祖宗應天撫運,肇啟疆宇, 華夏一統。」

「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

在接見日本平民塔二郎、彌二郎厚賜匹帛,以中國自稱:「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耳。」


清朝也有

至清朝前期,「中國」一詞已經有著約三千年以上的使用歷史,作為一種地域(指中原地區)或朝代正統的標誌,「外國」對等並稱。但從不曾將「中國」兩字作為政權的直接名稱。自清軍入主中原以來,統治者開始強調以「中國」自稱。1689年清朝與俄國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首次將「中國」作為正式國號使用,與「俄羅斯」相對。

herblee wrote:
金朝,國號大金,後金的滿清,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王朝。
講的是滿韃語(北京話),不再是中原古語了!
是由管仲所謂的夷狄所建立的國家, 只因為入主了中原, 就變成中國 ?



明朝時葡萄牙傳教士早就用Mandarim(Mandarin)稱呼北京官僚以及其使用的北京官話,
所以不需使用啥滿韃語來混淆視聽,
真正的滿語跟漢語體系差別非常大,
講北京話就是滿韃語根本好笑!
不再是中原古語又如何?
現代英文跟古代英文也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現代英國人要否定古代英國人?

還有阿~
這麼瞧不起女真人建立的中國王朝,
還稱其『夷狄』喔~

『南征至維揚望江左』金.完顏亮
萬里車書盡相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閣下也寫寫一首詩,看看是否比這個『夷狄』寫得更好阿?

至於愛在人書畫上提筆留跡的『夷狄』愛新覺羅.弘曆

對中華文化的造詣應該也遠超閣下吧



herblee wrote:
中華民國人是國籍 ,定義很明確
中國人是抽象的名詞 ,沒有定義 ...(恕刪)

那美國人呢?也是抽象的名詞,沒有定義?
千年之夢 wrote:
分裂中國國土的不就是老毛嗎?他的後代要不要自己先打一下自己兩個巴掌謝罪先?
老毛只是還沒完成統一
他的後代應該繼續努力

千年之夢 wrote:
眼光不要這麼短淺,400多年前台灣在哪裡中國還不知道呢~
你要表達啥意思?

所以你也承認清朝就是中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