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再花兩兆蓋不可靠的離岸風電


特步361 wrote:
答非所問,他問的是如果貸款倒帳怎麼辦。



風電倒帳? 應該是蓋完卻發不出電嗎?

那代表廠商賺不到錢,花下去的建置成本全付諸流水.

(不要以為廠商都是貸款,融資只有七到八成.)


如果只貸款不建設,你認為銀行還為任他融資嗎?

(請不要拿慶富案來比,慶富案是牽涉到國防機密所以銀行很多被蒙住.)



如果要舉實例也有現成的,
英華威的在台灣的陸域風機全部是專案融資.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803300099-1.aspx

"wpd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表示,政府目標2020年要完成離岸風電520MW目標,達德能源從17年前
就參與政府推廣再生能源,而達德能源集團在台灣17年180多座陸域風場,全部都是專案融資,相信
在風場的興建、營運等成果,能夠讓銀行放心,成為融資還款最大的保證。
stunmaker wrote:
很遺憾 德國品質可能...(恕刪)


無所謂,颱風來也發不了電
期待這些風機發電量越少越好
人民的負擔就越輕
然後風機廠商沒有收入倒光光
再也沒有風機廠商有能力貢獻政治獻金

又陸上風機與海上風機遭遇的風力是不一樣的
我還是可以期待倒光光,減少人民負擔。
過客4112 wrote:
風電問題其實有一個弔詭是
一方面認為收購價太高,圖利特定人士
一方面又怕銀行貸款風險太高,會無法回收貸款

其實這兩個是互為牴觸的說



沒錯
過客兄是真正能夠看透離案風電政策的人


今天台灣就是沒技術有求於人,用較高的價格吸引
技術一流的外商,確保他們一定會興建完成發電.

給風電波髒水帳號們一面說躉購電價是暴利
又自相矛盾的質疑廠商會擺爛

請問今天有暴利在前,而且是政府掛保證的暴利,你會擺爛還是拼命做?

答案不是很清楚嗎?









KCLin0423 wrote:

無所謂,颱風來也發不了電
期待這些風機發電量越少越好
人民的負擔就越輕
然後風機廠商沒有收入倒光光
再也沒有風機廠商有能力貢獻政治獻金



很抱歉德國品質又要讓你失忘了

在狂颱蘇迪勒把台電不濟事的風機吹倒的同時,

英華威的風機只停機半個小時.


http://www.twce.org.tw/modules/freecontent/include.php?fname=twce/paper/1042/7-1.htm

過客4112 wrote:
會訂20年長約就是...(恕刪)


有含維修也是應該的

你說的一點也沒衝突阿

銀行團估的風險

遠超過廠商估的

維修成本比利潤而言相對低

那也要看發電量多寡了

既然單價已定

然而

海上作業的機具跟人員成本

會是陸地的不知道幾倍也不便宜阿

重點是夏季尖峰到底貢獻多少

冬天狂發電賣給台電

然後便宜的電降載發電

這又是哪一套理論

難道是為了減少燒煤的空汙

畢竟冬天會有境外汙染飄入





stunmaker wrote:
很抱歉德國品質又要讓...(恕刪)


沒關係,看看最近風機發電量低得可憐
我還是期待發不了電,民眾不用高價買電,風電廠商倒光光
民進黨順便倒光光

如果老天有眼,會站在人民這邊的

不然這樣好了,一度三塊收
我也相信老天爺會站在民眾這邊幫助風電的,雖然是有點難

過客4112 wrote:
至於倒塌,那個就屬於產物保險的範疇,其實也無需太過在意




其實台電很久以前被薔蜜颱風吹倒過一隻

結果只賠1000萬,其他都保險公司賠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281


至於蘇迪勒吹斷的因為已經用了十幾年(2003年第一批蓋的),
處於回本狀態,吹斷也只是少賺而已.

號霸 wrote:
那也要看發電量多寡了
既然單價已定


這其實是最大的風險
特別是面臨氣候變遷
之前的觀察資料是否足以準確預測未來的風力,這個沒人知道

其他的維修等支出都有科學的參考資料
但是未來20年的天氣,大概沒人敢打包票
如果誤差大到高收購價無法抵銷時, 廠商就真的有可能虧損

我以今年前三個月與去年前三個月的風力發電量相比
今年的發電量是5億6950萬度, 比去年同期5億7950萬度
少了1000萬度, 而今年風電可是比去年多了兩根號稱效率更高的離岸風機喔!
stunmaker wrote:
很抱歉德國品質又要...(恕刪)


其實就一個重點。。。

怎麼解決裝置容量不等於時間發電量的問題。。。

以及綠能(風+光)無法計劃性發電的問題。。。



裝置容量即已假設裝置0損毀了。。。

另外還有。。。

「實際發電量 = 裝置容量 x 容量因數」

核能可以全年幾乎不間斷的發電,機組的平均容量因數約維持在90%左右。
再生能源靠天吃飯,風力容量因數約為20~30%左右,太陽能容量因數15~19%。
來源摸我



號霸 wrote:
重點是夏季尖峰到底貢獻多少
冬天狂發電賣給台電
然後便宜的電降載發電
這又是哪一套理論
難道是為了減少燒煤的空汙
畢竟冬天會有境外汙染飄入



(維修廠商要自己負責,這不贅述了)

現在來面對風電夏天少冬天多的問題(個人反對盲目挺風電)其實...


1.海上風比陸上大很多
2.離岸風機比陸域高很多,高空風更大
3.夏天風沒有想像中的少,根據英華威的說法

"有人批評「再生能源供電並不穩定」,王雲怡舉陸域風電實戰經驗為例說,一年有8760小時,
過去英華威在台發展陸域風電十幾年,每年平均滿載發電約2200至2400小時,一年可發電時間
占9成以上,連夏天都有發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28000253-260202

4.風電冬天多,但太陽能冬天少,可互補.
5.台灣冬天空氣不好,而且是火力機組大修的時期


那麼離岸到底夏天能發多少電?
目前有數據的只有三個地方

1.成大能源中心
用光達測試高空風速
http://cets.ncku.edu.tw/index.php?inter=technology&id=86
2.台電在彰化外海的觀測塔
3.已經蓋好的兩隻離岸風機
(當然能源局肯定知道最多)


做為外人,只能從兩處推測

1.能源局說全年容量因素41%,假設冬天有60%,那夏天至少有20%.
2.能源局曾經公布2016年兩隻離岸風機從5月到9月平均容量因素22%.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1&news_id=14943

所以夏天若風不夠,就用太陽能跟火力發電去補足.

請參考這篇
https://energymagazine.tier.org.tw/Cont.aspx?CatID=&ContID=5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