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了三十多年的台語居然這課本看得很吃力,
這種鳥東西居然拿出來教學生,講白了就是政治化下的產物,
母語在家裡大家講自然就會說了,不需要特別開門課到課堂上來講授,
就跟搭捷運的到站廣播一樣,台語和客語廣播簡直就是雞肋,
明明中英文就好,偏偏多出兩段出來我不知道甚麼意義,
這個年代還有人不懂國語嗎?
走了好幾個國家,也就台灣把簡短扼要的到站廣播搞得這麼冗長,
美其名本土化、族群平等啥的,其實就多作了許多不必要的事還有無謂開銷;
聖經創世紀章節裡有一段巴別塔的敘述:
遠古人類是說著同樣的一種語言,有天人類要建一座通天的塔來宣揚自己的名聲,
上帝耶和華見到了這座塔,說:
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
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所以他降下神通,使人類說著不同的語言,這座塔就建不成了;
這是一則關於語言被分化的傳說,個人反而看到了另外的意義,
語言的一致會是族群強大的基礎,反之語言的分化同樣會導致群體的分裂,
語言教學搞那麼多種,絕非下一代之福,也非國家之福。
台語就工作環境跟同事溝通用,但非必要,講國語也沒人聽不懂,
寫MAIL就對岸用中文,其他國家客戶用英文,
台羅文呢?可以寫給哪個客戶看?
只要還有人說,就沒有消滅的問題,沒人說的語言...消滅就消滅了吧~很重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