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當中,中國不斷透過拉攏日本來達到抵抗美國的效果,甚至還開放日本核災食品,所以現在台灣變成世界上唯一沒有核食進口的國家,這讓日本很惱火,甚至不想讓台灣加入CPTPP。澳洲跟紐西蘭沒有很討厭中國哦!反而在美中貿易戰之前對中國很親善,因為當年澳洲跟加拿大這些國家,都引進了很多中國勞工去蓋鐵路,所以這些國家會覺得虧欠中國人,對中國的政策都很放寬,是到美中貿易戰、防堵華為之後,才開始立「反外國干預法」這種法律,主要是針對中國政治干預的防堵相關措施,對中國市場並沒有太多針對性。還有印度,雖然在喜馬拉雅山的問題上被截斷水源,導致印度與中國邊境關係問題上很緊繃,但是在美中貿易戰當中,印度是沒有參與防堵華為5G的舉措,反而印度總理莫迪並不認為華為有任何問題,甚至表態中國5G很先進、很便宜,有合作空間。這些國家都在中國銀彈攻勢之下跟中國很友好,真的達到了政治歸政治、苓膏龜苓膏,經濟上應該是不可能這樣幫台灣的。
琵笆行 wrote:「東南亞國協」(ASEAN...(恕刪) 你並沒有了解RCEP對台灣內需也是有巨大衝擊...如果台灣加入RCEP, 那台灣從中國,印度,東南亞, 日本, 韓國進口的商品幾乎也要95%免稅, 台灣內部汽車,化纖, 鋼鐵與皮革的產能也將遭到嚴重打擊, 導致僅存的下游外移, 產業完全空洞, 對台灣的傷害極有可能遠大於受益, 因為就算我們簽了Recp, 台灣的地價與工資仍無法與東南亞競爭. 下游不可能因為簽了Rcep 而搬來台灣.... 內需產業在雙重夾擊下, 極有可能工業全面崩潰....目前台灣最佳的方案仍然是南向設廠, 在東南亞建立新的零組件與原物料產能, 反而可以透過Rcep出口去中國, 打擊中國的內部產業, 並且阻止中國商品大舉進入東南亞印度與日韓市場. 南向投資變得更重要.目前Rcep對台灣的衝擊確實是存在, 但是卻也因禍得福, 可以繼續把中國日本製造的商品繼續加以關稅限制. 至於出口導向的產業是否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要看中國的私心到什麼程度. 如果中國想要持續擴大對東南亞貧窮國家的出口而不投資下游產業. 呵呵. Rcep很快也會瓦解的. 畢竟沒好處的東西, 是活不久的.台灣真正需要的協議是CPTPP, 因為中國不在其中, 不必給中國製造產品幾乎全面性免稅, 這才是對台灣是最好的選擇. RCEP因為有中國, 其實早就不在台灣預設加入的機制了. 損益評估早已經有了, 差別只在於談判與生效時間快一點或慢一點而已. 雖然各國開會決定想要在2019年底之前啟動, 但是所有成員國仍然是希望CPTPP早一點生效, 因為建立產能阻擋中國貨還需要一些時間. Rcep在東協印度的積極度並不大. 是中國自己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如果便宜又低價的中國與東南亞產品免稅進入台灣, 掏空了台灣剩下的下游產能, 台灣的物價與工資更難上升, 那誰來當總統, 民調都只會是10%,如果各國都不讓台灣加入CPTPP, 換個方向思考, 何不在汽車,石化與紡織的進口產品上加關稅呢? 公平啊, 你東盟要收我17%化纖關稅,卻給中國日本韓國免稅, 那我們也是可以把進口的紡織品運動鞋手機再加稅17%. 這樣反而可以讓台灣內需下游活得好一點.
天橋說書人 wrote:臺灣主要出口資訊產品幾乎都免稅……恕刪 那農業怎麼辨呢?汽車零件業怎麼辨呢?石化業呢?現在政府想力推的風機輸出呢?這些關稅誰要付連最會嘴炮FTA的川普,取消掉NAFTA都改簽USMCA。美國還是進口大國。對加墨都是逆差台灣真有本事可以嗆FTA是假議題?更何況時至今日我們政府都沒放棄加入CPTPP的機會你認為FTA是假議題,那台灣未來是否有機會加入CPTPP你也要認為是假議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