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oan wrote:
吃素習慣 人都吃得出(恕刪)
聽你在 do ray me
沒知識 沒見識 也要會google
https://m.xuite.net/blog/lai0126989/twblog/134391723
現代加工食品程序繁雜,含有動物性成分的原料,經過層層的加工過程,極易混入所謂「素食」食品當中。加上進口食品種類日益增多,世界各地、各宗教對「持齋」的定義不同,往往造成我們天道弟子清口茹素者選購食品時「誤食葷腥」而不自知!鑑此,提列以下食品添加物常遇到的葷食成分表,謹供參考。
一、葷腥成分的原料
1.明膠:Gelatin,又名「吉利丁」,是一種從動物的骨頭、皮下組織或結締組織提煉出來,帶淺黃色的膠質,是一種食品加工常用的乳化劑。普遍使用在:果凍、優酪乳、優格、布丁、冰淇淋、軟糖、口香糖、藥用膠囊…等,。
2.鈣粉:Calcium ,取自於牛骨、魚骨、貝殼珊瑚…等。普遍使用在:營養食品、嬰兒奶粉添加物。
3.香辛料、調味料:Spices,由多種香料混合而成,大都包含蔥、蒜等。普遍使用在:調味包、速食湯包、泡麵的調味包、罐頭…等。
4.凝乳酶:Rennet,取自於小牛胃液的一種酵素,幾乎是所有製造乳酪製品(起司)都必須的添加物(除非另有標示”None Animal Rennet”)。
5.乳清粉:Whey powder,自乳酪生產所收集的副產品,可用來製造乳清蛋白濃縮物(WPC)和乳清分離蛋白(WPI)等。普遍使用在:冰淇淋、雪糕、蛋糕、餅乾、甜點、巧克力…等。
6乳化劑:Emulsifier,除了黃豆、大豆卵磷脂是植物性外,其餘皆是動物性成分。用於促進油、水容易混合,和增加潤滑感。普遍使用在:冰淇淋、雪糕、蛋糕、餅乾、甜點、巧克力…等。
7.乳化安定劑:Stabiliser,少數是植物性外,大都是動物性成分。基本上都是標示不清其來源。用途大致上同乳化劑。
8.水解膠原蛋白:Gelatin Hydrolysate,取自於豬皮濃縮後在水解精製而成。普遍使用在:保健食品。
9.起酥油:Shortening,又名「白油」,區分為植物性油、動物性油、動植物混合油三種。普遍使用在:餅乾、糕點、蛋塔或酥皮時,呈現酥軟鬆脆的口感。必須看清標示是否為植物性酥油。
10.色素:Clouring
* 胭脂紅:E120-Carmine,取自於南美洲一種叫「胭脂蟲」體內萃取而成。普遍使用在:化粧品(口紅)、食品等色素添加物。
* 紫膠紅:Lac Red,取自於南亞一種叫「紫膠蟲」所分泌的脂狀物質。普遍使用在:化粧品、食品等色素添加物。
* 蟹色素、蝦色素:取自於蝦、蟹…等甲殼類的外殼色素。普遍使用在:機能性保健食品。
11.甲殼素:Chitin,又名「殼多醣」、「幾丁質」。取自於甲殼動物的外殼或皮質。具有防止霉菌滋生的效果,故添加於抽絲混紡於紡織品中,最常見為使用免洗內衣褲、汗衫、寢具、襪子等產品。
二、含葷腥成分的加工食品
1.天婦羅:Tempura,進口商以日本素食(可能有魚漿)而標示為素食。普遍使用在:火鍋料為主。
2.川貝枇杷膏:國內某品牌的川貝枇杷膏內含一種成分叫「阿膠」(Donkey-hide Gelatin),是由驢皮熬煮後的萃取物。
3.雪餅:米果上白色雪花塗膠內可能含動物性的乳化劑(較便宜)。
4.甜甜圈:雖然用植物性油油炸,但甜甜圈內含動物性的油脂。
5.奶精:尤其是液狀奶精內含有「明膠」、「乳化劑」成分。
6.速食店的薯條:雖然用植物性油油炸,但添加「天然甘味劑」(主要為牛肉萃取物)以及「胭脂紅」。
7.起司(乳酪):選購有標示”None Animal Rennet”成分的起司,否則大多數幾乎是含有動物性成分的起司。
8.可樂:某些大廠牌的可樂含有豬腸子的萃取物,易導致癌症或其他疾病。
9.牛油:Cattle fat,顧名思義是從牛肉脂肪提煉,但是有些製造商卻標示「奶油」(英文為:Butter),讓消費者誤認。
10.含有DHA的加工食品:很多嬰兒奶粉、魚肝油、保健食品…等都標榜含DHA,一般而言都是萃取魚類。
11.納豆:發酵過程可能含有「酒精」成分。其他黃豆發酵的食品(如味噌等)亦有此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