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elionJack wrote:你講一下, 68 樓 GPS死嫩B 貼的新聞截圖是怎麼一回事情? 這裡統一回復,"GPS死嫩B"只有截圖,先附上連結. 分段解釋1.這位記者林某從頭到尾都胡說八道,所以在其他媒體,即使時事區最愛的旺中集團或聯合報,也找不到同樣的報導.2.所需投資金額1兆7500億元 => 錯,廠商投資額約1兆元(可能單純誤植)3.除了沃旭以外的開發商都用專案融資向銀行借貸籌錢,借總額1兆的七成約7000億,其中擔保約50%(3500億),不過要扣掉沃旭所以沒這麼多.4.誰來擔保50%? 答案是外國政府,以達德風場為例,見報導1 報導2借貸742億,54%擔保等於400億,即丹麥,德國,荷蘭幫台灣離岸風場400億貸款做擔保.5.經濟部認為擔保仍不夠,要由台灣政府再加碼兩成到七成.先回歸第4點,為什麼外國政府會幫台灣離岸風場擔保? 僅一個風場擔保高達400億台幣?因為風場建設或軟硬體使用這些國家出口,該國政府為刺激出口必需作保,絕非如該記者誑語,丹麥,德國,荷蘭三國政府天生愛當大盤子. 而台灣風場因要求國產化,因此國產化部分計畫台灣政府擔保.6.經濟部想提供1000億元擔保額,為此要準備100億元(60億元由國發基金出資).7.由於未來台灣的風電產業將由進口轉為輸出,屆時台灣也要跟現在的丹麥德國一樣,替其他國家的離岸風電融資作保,故經濟部會將「國家融資保證機制」逐步轉型為ECA.該記者林某某整篇報導完全胡編亂造,不懂離岸風電只會通篇瞎扯蛋,如果不相信我講的為事實,可以看聯合報的報導.引用幾段龔明鑫表示,通常一個離岸風電案場融資保證需達到七、八成,但國外政府提供國外廠商部分可能僅有五成,而我國要求國產化的部分融資保證需求有兩、三成,此缺口就以此機制補足,若以離岸風電開發2025年有1兆元資金,其中約7,000億元為融資,等於需要補足的缺口約為1,400億元。國發會規劃藉由 「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在國內的推動,配合國內離岸風電的2025年興建時程,作為先期實驗場域,待經驗成熟後,未來擬將轉變為台灣版的ECA,之後執行到金額剩300億元時,會與銀行端滾動檢討,看要繼續承作或達成階段性任務。
stunmaker wrote:這裡統一回復,"GPS...(恕刪) 你講得不錯,整段文字的敘述.......如果是有跨國商業經驗的人來看,會有一種感覺?你知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給有跨國商業經驗的人的感覺是一種神話,神話的程度跟看哈利波特差不多的。你講得很好,真不錯。
stunmaker wrote:我講的哪一句不是事實(恕刪) 有關你的預測部分,在我看,帶給我的感覺叫神話。你當然可以講你的預測是事實,這跟那些有名氣的股票分析師是一樣的,今天分析師預測某隻股票可以漲到新台幣六百元,過了三個月以後,真的那隻股票漲到六百元,分析師講的事情是實現的。如果三個月以後沒漲到六百元,總有一天會漲到六百元,這也沒錯啊。我就看過很多股票有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