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再花兩兆蓋不可靠的離岸風電


lordkon wrote:
台灣目前沒掌握這技術,也沒大規模海上風機的相關的經驗
也缺乏資金.人材.科技.工業.市場....等等
還是你覺得台灣做不到?
台灣跟外國廠商技術合作,來個彎道超車會沒有機會嗎?


台灣你自己講缺乏資金.人材.科技.工業.市場,然後你要靠別人移轉過時的風電技術,就想要彎道超車??你憑什麼??,你彎道超車要超誰??中共?美國?沃旭?你當他們是吃素的?台灣有什麼優勢要超車他們??憑多花兩兆台幣?憑台灣當大盤子給別人敲?
你的論點前後根本自打嘴巴!台灣國力就這樣而已,重工業從來都沒有發展起來,丟兩兆台幣把別國的風電商養肥,然後你想彎道超車?別丟臉丟到國外去好嗎?
前面不就有說了
當台灣的躉收購價與世界相當時
馬政府實驗性試做,沒廠商願意標
現在
拿全民的錢去補貼廠商,廠商就來了
試問
這樣心態的廠商除了一直引進技術(像機車產業一樣)
會自己虧錢去開發技術?
最後就是,擁有技術廠商不斷地建立專利門檻
台灣不斷地買專利引暨技術然後"在地生產"

台灣廠商當下一定要賺到錢才願意做的心態是無法建立自有技術的
自有技術就是開發時期一直燒錢
然後在量產時期再賺回來

數十年了,台灣的廠商心態就是這樣
所以產業根本無法轉型

當然,市場大小很重要
但是,200km 外就有一個世界最大的市場
可惜我們蔡政府不要


hsuing692 wrote:
台灣你自己講缺乏資金.人材.科技.工業.市場,然後你要靠別人移轉過時的風電技術,就想要彎道超車??你憑什麼??,你彎道超車要超誰??中共?美國?沃旭?你當他們是吃素的?台灣有什麼優勢要超車他們??憑多花兩兆台幣?憑台灣當大盤子給別人敲?...(恕刪)


沒錯! 自己什麼都不會, 然後靠政府大力支持, 突然什麼都會了
創業真容易
你不知道,也不去找自由時報看看,
台電聲明, 台電也指出,招標文字不會出現國產化相關規定,但廠商的運維能力很重要,風機如果需要修復時,最好在台灣有工廠據點可以儘快維修。

這是台電離岸招標規定中,被質疑國產化後的聲明。

還很多,卡在WTO, 國際標國產化你要怎樣國產?
你不要說只是在台灣生產組裝就可以好棒棒。。。。

KCLin0423 wrote:
最近針對新北的民調,新北市民也歡迎核電廠的!
每度 5.x 元大量採購花下去,你要不要也去民調看看
非核是民進黨的問題,不是人民的問題



居然有這樣的民調,查了一下應該是遠見的這個嗎?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04768

《遠見雜誌》今天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在發生缺電、限電危機的前提下,
有54.7%的民眾同意啟動核四
,此外也有超過半數的民眾同意暫緩核四燃料棒運離台灣


不知道為什麼不問"如果不缺電限電"??

或者"是否同意核一除役進入乾式儲存"??
macross_sato wrote:
你不知道,也不去找自由時報看看,
台電聲明, 台電也指出,招標文字不會出現國產化相關規定,但廠商的運維能力很重要,風機如果需要修復時,最好在台灣有工廠據點可以儘快維修。

這是台電離岸招標規定中,被質疑國產化後的聲明。




謊話連篇


台電說的不用國產化是示範風場(110MW),示範風場本來就不用國產化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52338

需要國產化的是遴選風場,扣除2020年併連的其中兩個,
競標風場(4個)跟示範風場(2個),前者目的是低價,後者規模很小,兩者都不用國產化.


為什麼愛說謊的人這麼多??

macross_sato wrote:
經濟部可是只有期待國產化歐,沒人敢白紙黑字要人就地國產化歐



真的
為了你跟你的下一代好,不要再這樣公然說謊了.

遴選制的風場開發商要簽約前,「最重要是要保證一定程度的國產化」,要有產業關聯度,
且需要工業局認證才算。
工業局會在今年11月15日開始審查,開發商通過後才可以依造今年躉購電價簽約。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219413


台灣包括上緯、中鋼、世紀鋼、台塑、永冠、中船、東元等離岸風電業也加速建置步伐,
據工業局離岸風電本土化時程規劃,到2021年完工的第一波離岸風電風場,本土化著重在塔架、
水下基礎、工程設計、電線設施及海事工程,2020到2022年則進展到機艙組裝、變壓器、
配電盤、不斷電系統,以及海事工程與組裝。2023到2025年則進展到齒輪箱、發電機、
葉片擁有製造能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113875

西布克F91 wrote:
看樣子5.5GW交給沃旭20年要1.69兆



說到沃旭,他們又出來喊話了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468651

離岸風電標出破盤價 丹麥沃旭:無躉購支持不可能有風電產業

離岸風電競標上週開出2.2到2.5元的破盤價,低於2.6元電價顯示未來強大競爭力,但外界也因此批評
遴選階段以5.8元的躉購費率收購是「虧大了」。

丹麥風電龍頭沃旭今表示,離岸風電學習曲線成本逐年降低,歐洲就花了十年以上,競標費率
是預期2025年以後的價格,且需配合因有躉購費率支持才能出現的本地供應鏈等。台灣董事長
柏森文說,若無躉購支持「直接到最後一步是不可能的,不會有投資決定,也不會有風電產業發生。」

...

沃旭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今表示,因離岸風電有學習曲線,價格將逐年降低,歐洲花了
十年以上才走到零補貼,「直接到最後一步是不可能的」。
他也說,台灣若無躉購費率支持可能
難以出現風場,開發商不但無法作最後投資決定,也不可能會有在地的風電產業發生。

...


柏森文說,競標結果讓人們驚訝於為何那麼便宜,但這個價錢是整合各階段的努力,且是2025年以後
才會實現的價格。沃旭在競標提出2.5481元左右的價格,但若沒有先前的躉購費率支持建立起整個
產業鏈、本地供應商,以及在前期開發風場中獲得經驗及包括海床、地質、工程技術及風力測量等
資料
,該競標價格也無法達到。

...

(沃旭的四個風場都連在一起,真是太會算了...)


對不起,我只會照抄新聞稿。

經濟部某日對外界開記者會,
先前外界憂心要求國產化比例恐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經濟部回應,國產化比例並不在遴選評分項目,且這是民間自籌經費、配合政府政策的投資案,並無違規疑慮

"國產化比例並不在遴選評分項目"

經濟部工業局要照辦嗎?
還有很多歐,誰能解釋不評分,但是簽約時要通過稽核是在幹嘛?

我看不懂,我不要關三天。 我好怕。
而且,我依據都是這五個月的消息,與新聞稿。



還不是去年年底,能源局與經濟部等信誓旦旦的時候。

直到這一個月又有媒體在討論,

因為遴選辦法裡沒有,這事後簽約時到底會不會有?

真的要請經濟部長解釋,何謂 國產化比例並不在遴選評分項目"

那經濟部工業局是要怎麼規範?

我若有問題,請您指責我,沒關係。

抗爭本來就有許多來來往往, 很正常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