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再花兩兆蓋不可靠的離岸風電

macross_sato wrote:
"國產化比例並不在遴選評分項目"
經濟部工業局要照辦嗎?
還有很多歐,誰能解釋不評分,但是簽約時要通過稽核是在幹嘛?



因為離岸風電不是政府要蓋
不是政府的工程招標,更非採購,是政府開放海域(領海)讓私人公司經營.


沈榮津回應,遴選規範中,並沒有把國產化比例納入評分項目,且這是民間自籌經費、
自願承諾配合政府離岸風電政策的投資案,並非政府編預算採購,因此沒有違反規範之虞
https://tinyurl.com/yatgbu2h


(如果是政府招標,例如行政大樓,鐵路等蓋完屬於政府,卻對外商設限或強加條件才有違反規範疑慮,
離岸風電從頭到尾都是開發商私人資產,建造維修營運全部自負)
還有 您列出的東元,一看到就讓人生氣。

當年打劉兆玄時,民進黨 委員還可以好好監督東元有沒有被特別優惠玩風電,
結果英華威 唉唉叫說東元不玩台灣風電跑去玩大陸風電。
結果軟腳馬就開始宣示要大力發展風車, 5.7現在還會被淘出來晒巴掌。


唉, 這間寧願做大陸風電的廠商實在不愛台。

你都把沈部長名諱直接貼出來了,那是不是
遴選項目跟本沒國產化?

所以之後簽約可以含括技術轉移,還是只有在地組裝生產?

這一點已經變成羅生門。

簽名:
我不愛說謊,我只是不夠覺醒。
有人指責我說謊,我好心痛,憂鬱症又復發,心臟好痛。
人生灰色,誰能讓我開心些?
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

~~~~~~~~核一、核二、核四~~目前的供電量

就是"離岸風電"的發電量...

一:保證收購價????5.8元/度

二:保證發電量????有沒有???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macross_sato wrote:
你都把沈部長名諱直接貼出來了,那是不是
遴選項目跟本沒國產化?
所以之後簽約可以含括技術轉移,還是只有在地組裝生產?

這一點已經變成羅生門。



真的
為了你跟你的下一代好,不要再這樣公然說謊了.

遴選制的風場開發商要簽約前,「最重要是要保證一定程度的國產化」,要有產業關聯度,
且需要工業局認證才算。
工業局會在今年11月15日開始審查,開發商通過後才可以依造今年躉購電價簽約。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219413


台灣包括上緯、中鋼、世紀鋼、台塑、永冠、中船、東元等離岸風電業也加速建置步伐,
據工業局離岸風電本土化時程規劃,到2021年完工的第一波離岸風電風場,本土化著重在塔架、
水下基礎、工程設計、電線設施及海事工程,2020到2022年則進展到機艙組裝、變壓器、
配電盤、不斷電系統,以及海事工程與組裝。2023到2025年則進展到齒輪箱、發電機、
葉片擁有製造能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113875

macross_sato wrote:
還有 您列出的東元,一看到就讓人生氣。
當年打劉兆玄時,民進黨 委員還可以好好監督東元有沒有被特別優惠玩風電,
結果英華威 唉唉叫說東元不玩台灣風電跑去玩大陸風電。
結果軟腳馬就開始宣示要大力發展風車, 5.7現在還會被淘出來晒巴掌。
唉, 這間寧願做大陸風電的廠商實在不愛台。



劉的弟弟是東元董事長,去中國做風電(陸域),
跟英華威沒直接關係,東元是做設備的,

英華威把他拖出來,是要拿還做為"台灣政府不支持風電"的證據
所以"連行政院長的弟弟都出走中國"云云...

後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以後,就不再提這事了.

不過東元在中國發展如何??


stunmaker wrote:
說到沃旭,他們又出來喊話了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468651
離岸風電標出破盤價 丹麥沃旭:無躉購支持不可能有風電產業


其實以北陸來說
北陸 5.8元的拿到300MW, 2.2元的拿到232M, 2.5元的拿到512MW
北陸平均每度電是3.39元

也就是說,同樣擔負本土化的責任, 及平攤初始化成本,
但是透過適當的配比(北陸是遴選:競標 = 3:7)
是可以將平均價格壓低到3.39元

個人猜測,政府會將2/3的額度提供給遴選制度,
原因應該是希望擴大國產廠商的參與程度
也就是說希望透過較大規模的參與,能讓國內的產業成形
不過這部分的事前規劃與最後的結果,看起來是有所落差
以北陸的例子來看,
以2.2元的競標價格,雖然這部分沒有要求本土化,
但是為求降低成本,勢必得就近大量採用國內廠商的產品
因此,似乎並不需要到那麼大的遴選額度就可以達成政府的期望

不過,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也是一口氣大量釋出5.5GW風場所必須面臨的風險

過客4112 wrote:
其實以北陸來說
北陸 5.8元的拿到300MW, 2.2元的拿到232M, 2.5元的拿到512MW
北陸平均每度電是3.39元



說到價格我回頭查了一下

德國
EEG2008,
前12年6.89元/度,後8年5.97元/度,平均6.55 (真是天價!)
EEG2014
前12年5.45元/度,後8年1.38元/度,平均3.82

(當然前多後少要加權計算一下)
2017年改用競標制後,就沒有躉購價了.

台灣這種雙軌併行制有先例嗎??

stunmaker wrote:
真的為了你跟你的下..2023到2025年則進展到齒輪箱、發電機、
葉片擁有製造能力。.(恕刪)


台灣也有汽機車製造能力

製造能力 != 設計能力
製造能力 != 有競爭力的製造能力(引擎台灣也會做,只是。。。)
製造能力 != 擺脫技術母公司專利的能力

其中有太大的模糊空間

正常的技術發展是
從 少量 5.x 元做起
逐步建立自有研發能力與有競爭力的製造能力
隨技術的進步,大量生產與採購
stunmaker wrote:
說到價格我回頭查了一...(恕刪)


10年前離現在過遠, 其參考價值較低
比較被引用的應該是2014年的價格

另外還有一個會影響到價格的因素是何時建好?
本次5.5GW的案子,除了0.5GW的案子要求在2020年之前併網之外
其他案子都是在2021~2025年併網
由於時間離現在還有一段時間,因此不排除屆時會有更新或更大容量的風機
可以進一步將成本壓低

如海洋竹南示範區,原定是30根4GW風機, 現在也改為20根6GW風機
因此這麼長時間的建置期,也讓廠商在評估底價時,有更多彈性的空間

話說,不知國際的經驗,建置一個風場所需的時間通常是多久?

p.s. 其實影響離岸風電價格的因素很多, 離岸遠近, 水深, 風場因數 等都是
德國的合約針對離岸遠近與水深都有額外做法如下:
風場地點距離岸邊超過12海里,每增加1海里收購期延長0.5個月;
水深超過20米,每增加1米收購期延長1.7個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