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beetw wrote:國際旅客沒辦法來, 不就是台灣國鎖國造成的嗎? 面對 COVID-19 命都保住了, 還想怎樣?..... 應該還沒到生不如死,但歹活也是很慘阿.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找不到出路的正在滅亡中,自立自強常在我心.做得夠嗎?應該是現今的政府要檢討的,不過最近忙罷韓.補選.安排位置...
經部長交接 沈榮津離開前對同仁說:抱歉太嚴格行政院昨日公布最新人事,經濟部今(20)日舉辦交接典禮暨感恩歡送會,新任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從經濟部「高升」,各局處同仁爭相合影,而在最後一天,沈榮津致詞時也向經濟部下屬們「道歉」,因為「要求嚴格」、「口氣比較重」、「講話比較那個」。沈榮津「畢業」致詞中表示,時間過的很快,他進入公務生涯已經快滿50年,其中在經濟部也待了差不多40年,要離開也有點依依不捨,而藉此機會,他要做兩件事,一是「懺悔」,一個是要「感謝」。要懺悔什麼呢?他說,因為他要求確實比較嚴格,所以這段時間大家都很辛苦,致詞最後也再度提到,過去講話口氣比較重、比較「那個」,向大家「歹勢再歹勢(台語:抱歉再抱歉)」。同時沈榮津也感謝經濟部同仁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努力,尤其口罩原本只有幾十萬片,變600萬片、再變1000萬片、還要1500萬片,「都用喊的就對了」,他舉例農曆初二晚上10點接到指揮中心的電話,通知當時的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找商業司及其他單位開會,討論如何把600萬片口罩從台南領出,清晨四點就要送到台灣1萬1000家超商,「大家半夜在那邊緊張,都「頭殼抱著燒(台語:指非常困擾)」」。不過無論如何,在工具機公會、工業局、商業司、紡織所等團隊努力下,本來要花半年才能生出來的60台口罩機,「做出來疫情都結束了」,最後壓縮在20多天就完成。沈榮津回顧過去政績,美中貿易戰開始時,啟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到現在已經破兆;產業面臨升級轉型關鍵時刻,包括商業司、中企處、技術處都動起來,事實證明高階伺服器移回台灣,導入智慧生產後,良率提升到98%,成本比在中國大陸生產還要低,可見高階製造中心是可行的;導入AI即時瑕疵檢測後,品質也更穩定。同時,經貿轉型方面,讓高階產線移回台灣、中低階往東南亞佈局後,他期許,再來就要「接近市場、去全球化」,積極布局;另外,能源轉型也一樣重要,穩定供電,除了燃氣機組、台中電廠要如期完工,離岸風電也都要顧好,「大家才能安心」。
應在昨天有一家滿大間的零售批發收掉了最近遇到幾個跑全台灣的業務每個都說全台灣所有商家早就罵翻末端零售店家苦撐早就聽到麻痺了現在不只批發快撐不下去,連進口商都在拚打平每年5月報稅都是最淡的淡季今年延後到6月報稅今年出現5月比以往差,6月更差很多商家都說6月到現在,是20-30年來最差的連批發商調資料出來都說,這個月到目前為止營收比過去10-20年來最差那個月還要衰退很多現在很多人都是被振興券吊著那一口氣硬撐要等振興券出來如果效果不好整個市場不只是倒店潮而已一定大崩塌當期望破滅撐著的那口氣撐不下去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應該就不用多說了
maxboss wrote:應在昨天有一家滿大間(恕刪) 昨天跟手搖飲料店老闆聊天他從2015年開始開店,經過一年多到2017年生意就腰斬,只能設法自己節約成本,砍員工,縮短營業時間,整理菜單,自己進料到了2018年以後更差,最近他說只夠維持家庭生活。幾乎沒有多賺錢。真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