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連串討論下來,我實在不太懂對於好的教育的定義。
一定要出幾個諾貝爾獎得主,才算是好的教育?
就好像去年曾經看過一個大陸的談話性節目,辯論大陸的教育制度。
一些大陸教育界人士,認為這樣的教育制度出不了諾貝爾獎得主,就開始搬歐美教育。
可是必須注意,諾貝爾獎得主和教育制度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做學術研究的風氣。
諾貝爾獎得主可不是教出來,是那位學者找到在研究上摸到對的方向。
這邏輯要搞清楚!!
其實並不是華人沒有創意思維或跳不出框架,而是崇尚大師和主流。
這也不是華人的缺點,做各國做學術研究的人都有這樣的狀況。
尤其當自己發現一個觀念和理論,和當今主流理論牴觸時,多少學者敢撐得下去?
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理論,可不是一開始就被認可或接受。
更不是去年發表文獻結果,今年就得獎。
絕大多數經過數十年的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證明,累積相當多的研究數據,才被承認。
教育的好壞,還是回歸到對一般普羅大眾的適切性上。
而不是只看幾個極端數字和人物的表現。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