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震無法準確預測,因為摩擦力這種東西很難搞DISCOVERY的一個國外節目就做過實驗模型一個木板上放著一塊大號磚頭,然後用橡皮繩去拉即便施力相同,每次磚頭移動幅度也不一樣有時候施力已經超過臨界值,磚頭就是不動,然後再多一點,就會突然爆衝有時候施力才達到一半,磚頭就已經移動了地殼推擠,會有能量波釋出但這種推擠並不一定會發生大幅度的震盪所以從能量波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沒辦法的,根本找不到規律板塊運動就是這樣
怨念聚合體 wrote:為什麼地震無法準確預測,因為摩擦力這種東西很難搞但這種推擠並不一定會發生大幅度的震盪所以從能量波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沒辦法的,根本找不到規律 大大突破盲腸了。如果光看這些電離層低頻波數據什麼的就可以準確預測地震,全世界的氣象單位早就都在採用了。現在又不是那種幾十年前資訊流通不發達大家還在看報紙沒有手機跟行動上網的年代,真有什麼預測技術的突破早就全球皆知了,還用得著偷偷摸摸把數據鎖起來不給你用嗎?
石帝霸 wrote:如果只會默默等待地震...(恕刪) 您翻開氣象局的組織架構圖可以看到地震的負責單位是 地震測報中心相對於另一個氣象預報中心可以知道氣象局主要的任務是進行地震的測量與報導記錄他基本上並未做地震的預報工作從中心的內部組織也可以看出,她們的研究大多只是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作業目前國內比較有在做地震研究的應該是中研院的地震研究中心另外有一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是負責因應地震的工程部分研究因此即使要去找該位自稱有獨到理論的人討論也應該是中研院的人去找,而不是目前氣象局的工作
過客4112 wrote:您翻開氣象局的組織...(恕刪) 恩恩,我確實沒有研究氣象局相關組織架構,但我相信國內這方面人才肯定有,還是希望政府可以更積極一些,整合您說的也許中研院或者任何可用的資源,畢竟台灣處於世界第一多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至於避免造成社會恐慌所以要處罰預測者,那氣象局這兩天老是說不排除未來兩周OOO,甚至有可能XXX,就不會造成人民恐慌嗎
budinx wrote:大大突破盲腸了。如果光看這些電離層低頻波數據什麼的就可以準確預測地震,全世界的氣象單位早就都在採用了。...(恕刪) 地球現在處於間冰期的的未期,氣候變遷對地震的影響比往要大得多比如南北極的冰融化後改變了洋流的路徑,造成地殼壓力的變化類似冰河期冰河的移動產生了大峽谷,一個在作用於海床,另一個作用於陸地末次最大冰期以來臺灣海陸變遷
chang.d1210 wrote:地震時間點(接近過年期間,時間深夜凌晨)非常巧合 大地震發生在深夜,全都不是因為巧合,而是有原因的!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地震發生在晚上的機率比較大,是因為受到了太陽和月球引力的影響。專家更透露,太陽和月球的引力除了能讓海水產生潮汐之外,也會引起「地殼」的潮汐現象!為什麼台灣的大地震都發生在半夜?原來這不是巧合…「背後真相」
chang.d1210 wrote:大地震發生在深夜,全...(恕刪) 這個理由有點怪潮汐作用影響最大的是月球,而且影響遠大於太陽(大約是2.2倍)而白天晚上的差別只對於太陽有意義因此如果說晚上地震多是因為潮汐那麼初一十五的影響應更大於日夜問題是台灣最近幾個大地震有哪個是初一十五的嗎?花蓮地震是農曆21日美濃地震是28日921是12日三個裡面只有一個接近初一十五
過客4112 wrote:因此即使要去找該位自稱有獨到理論的人討論也應該是中研院的人去找,而不是目前氣象局的工作 不過那個地震研究所的倒是七不不的說要氣象局公開那些觀測資料,否則就是氣象局瀆職。steven.yo wrote:地球現在處於間冰期的的未期,氣候變遷對地震的影響比往要大得多比如南北極的冰融化後改變了洋流的路徑,造成地殼壓力的變化 另外按照冰核資料,其實下個小冰河期差不多快來了,總之以目前人類科技,也只能逆來順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