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八台巨大高架風力發電機,竟然攔腰斷了!

學習德國風力發電,最大的意義是要學德國工業大戶,插座在法國。
所以總統用意是要台積電插座可以去對岸找的意思嗎?

還是要學 澳洲 全配大電池, 還是西班牙,全配天然氣?

我感覺要買好買滿,似乎還有很多沒買齊阿!!!

過客4112 wrote:
綠能佔比20%是上台執政後才喊出來的
嚴格來說不算是競選支票...(恕刪)


原來蔡2015年就上任啦?
2015年「廢核大遊行」前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師法韓國首爾,提出「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作為下屆總統大選能源政策主軸,除重申「非核家園」是民進黨長期不變的堅持,更設下2025年綠能發電佔全台20%的終極目標

蔡英文表示,未來將透過執政縣市「聯合治理平台」實踐各種省電、造電方案,她年初出席民間能源會議時也指出,「節能」與「再生能源發展」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兩大方向,缺一不可。

根據經濟部統計,綠能發電目前僅占全台總發電率4%,蔡英文下定決心,傾全力推動綠能發展,並以2025年提升至20%為目標。她說,發展綠能不只為填補核電退役的缺口,也非因應全球暖化,而是替台灣經濟尋找新動能的關鍵契機。

^^A 請多多指教~
我在別棟樓有另外提過風機的問題

風機的組成四大件

地基(基座)

葉片

變速箱(齒輪箱)

發電機(輸配電系統)

後三項都必須定保(第一項固定檢查)

目前的新是風機的葉片都採用可變距

意思是扇葉會扭轉,當風速過大時會扭轉葉片呈順槳

這樣葉片就不吃風,轉速就降低了!

這個機構頗複雜所以必須定保

而且葉片要清洗,如果灰塵太多或是有鳥屍,會造成齒輪箱損壞

變速箱要換齒輪油

配電系統要水洗,防鹽害

這些工作如果沒有確實做到,就只好當做紀念碑了!

MUS wrote:
原來蔡2015年就上任啦?


感謝更正

這表示我看到的資訊太晚了
這樣,2025年綠能20%目標應該可視為目前執政黨的競選承諾
號霸 wrote:
一次性投入1.2兆
是否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要把握任期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larry-han wrote:
我在別棟樓有另外提...(恕刪)


請教一下

一台風機發電組

從地基施工到完工試轉

需要多少時間呢

您指出的一些都是需要專業人員

維修需要船隻跟停泊港

簽約開始興建要是很快

其他配套要是沒跟上

不就發生您說的情況了


過客4112 wrote:
以德國為例, 一開始他們推離岸風電也是簽20年長約
但是他們不是單一費率而是收購價格,業者可二選一:
(1) 一般模式:前12年每度0.15歐元(約新台幣5.5元),後8年每度0.035歐元(約新台幣1.28元);
(2) 加速模式:前8年每度0.19歐元(約新台幣6.97元),後12年0.035歐元(約新台幣1.28元)。
這樣作的目的是讓業者可以儘早收回投資,可是後面的時間可以用低廉的價格收購來平衡前面高價

我們為何採20年單一費率,且價格與德國前面幾年的收購價相仿
我不是立法委員無法質詢官員,
我目前看到的資訊也並沒有官員針對這點有公開說明
因此我也與您一樣無法理解...(恕刪)


我看到的是
我們有2年建置併網及與台灣本地建造限制
超過時限價格就沒這麼高
第一階段有3.xG 是比較高的價格另外有2.xG 是競標價格,低的廠商拿走
離岸規劃場址設置資訊
離岸風電八國聯軍拼本地化,娶台灣供應鏈賺電價

這種會被吹斷的必買!你懂得一一一
建議政府學學德國
讓民眾選擇用電來源

1.常規發電廠發的電
2.綠能發的電

電費則以發電來源之成本價乘上1.3倍數收取 (至少要上電力公司有賺頭吧~~~)

這樣
綠能發的電就讓支持綠能的民眾去用
而我這種普通老百姓就用常規發電廠的電力就可以了






SHIT HAPPENS!!

lkk77 wrote:
我們有2年建置併網及與台灣本地建造限制
超過時限價格就沒這麼高
第一階段有3.xG 是比較高的價格另外有2.xG 是競標價格,低的廠商拿走


兩年建置期不是問題,早建置完成早發電拿錢
對於廠商的投資回收是正面的,所以這個時限限制的實質意義不大

至於競價部分, 其實是歐洲這兩年的作法
我上面引的訂價20年合約方式,是三四年前德國的作法
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改為競價方式來降低收購價格

我不理解的是,為何我們要在同一時間點,分別進行兩種收購電力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