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車車 wrote:
整天看不起大陸,台灣也不會變強~
以前笑大陸吃樹皮、廁所沒有門、任何商品,只要是大陸製就是爛.....
再過個20年 我想大部分版上的人都還活者~~大家來見證看看,再一個20年...
看到大大的留言頗為感慨。小弟出生於文革末期最窮的省之一。
小時候沒有啃過樹皮,但糧食確實不寬裕。小時候的廁所確實沒門,這個狀況持續了很長時間,到今天為止,沒門的廁所也應該還有,也許很多。
小時候,鄧麗君的歌聲真的是天籟之聲,小虎隊是那個時代最愛,當然還有香港的四大天王。鄭智化的水手是那麼的勵志與鼓舞人心。。。
確實很窮。大學畢業,第一個月的薪水397元人民幣,同一時間,台灣的最低薪資是16000台幣。不錯的大學畢業,薪水是台灣工廠作業員最低薪資的10分之一。嗯,確實很羨慕。
20年過去了,薪水漲了100多倍。不過,我也沒覺得自己現在富裕,日子還是一樣過,只是買東西不需要算很久
在很長時間內,進口是高端產品的代名詞,2000年之前,國產的東西的確很糟,直到今天也有很多劣質產品。
然而,小弟有幸見證了這個國家的成長。長期以來,新聞報導最多的是,某某產品的生產,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某某技術的發展,使中國在該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又接近了一步。到後來,開始看到某某技術的發展,達到了國際先進的水平。
從主流媒體,到大部分人的認識,都是這個國家在一步步追趕,在一步步進步。到後來,CCTV開始拍了一些紀錄片,來報導各行各業取得的進步,也會報導為了這些進步而付出的代價,讓人看得非常感動。請不要把這些東西理解為自我膨脹,自我吹噓。辛苦了那麼久,有一點成績,讓自己的老百姓知道一下,鼓勵一下士氣,應該不過分吧。
在大陸,讚揚吹噓中國的大有人在,黑中國的也不在少數,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很清醒。
在日常生活領域,在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西部地區;
在學術和教育領域同樣如此。在清華、北大沒有進入世界TOP5之前,我們仍然落後於人,也許落後很多;
高科技領域更是如此。不少人拿中國跟全世界比,這個要求有點高。但中國在進步,我相信總有一天,在部分領域能做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永遠不要拿中國VS.外國,儘管我也希望中國有一天可以有資格跟全世界比一比,但這個很難,也許需要50年、100年,也許永遠都做不到。
期許,共產黨和各產業界能在高科技領域多下功夫,盡量快速的縮短差距。
台灣人詬病最多的是人文素質。是的,這個國家不守規矩的人特別多,也不太有禮貌,愛隨地吐痰。由於當年缺乏教育,很多長輩都是這樣,我不理解為什麼政府的媒體不能多宣傳一些正確的行為規則,年輕人沒什麼不更多規勸父母不要闖紅燈。不過,我也觀察到,年輕一代在這方面好很多.
永遠記得台幹在關於素養培訓的時候講過的一句話:不要一邊走路,一邊吃西瓜。這句話讓我回味了幾十年...
總之,這個國家還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但是,她在進步中,希望也相信她能變得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