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擁核,所以你看不到..或忽視相關數據
>>是台灣和日本這類島國先天條件一樣,沒有條件完全反核。
就因是島國,才沒有擁核的條件...1.災害沒地方跑,試想環太平洋一個有火山/海嘯的可能區域,北北基宜幾百萬人口,有幾條路可疏散百姓,直接死亡的人絕對少於因踩踏效應造成的死亡。一個游泳池氣爆就能把醫療能量消耗殆盡,一個複合式的災難,絕對重現921道路旁放棺木的情景,我想你一定沒看過。
;如果我們這代人運氣很好,沒遇到天災,我們島國的第一批高階核廢都還沒談妥。又有何資格談其他的..
坦白說,垃圾焚化爐的底渣都沒人要了,乾式處理好的核廢要找地方放,還真的需要時間。
>>電業這種民生必需事業,乃關係全民生活的龐大財富
就是可創造龐大財富,所以才要從別人的(核能)主導權,拿回台灣自已手上。
一刀兩刃,端看從哪個方向思考,回歸原點,國家能源政策必然在政黨政治下操作。
國/民兩黨在態度上都是非擁核派,唯白色還未表態,這是擁核派唯一靠攏的對象,而且速度要快,頂多剩兩年時間,若白色確立走綠色能源政策,核電這塊在台灣就剩善後工作。
節錄 兩則 Maxwell Chen 臉書訊息
1.儲能:Tesla領先市場預測3年,提早達成$100/KWh的紅線目標,實在是很厲害。這件事情讓零煤電變成真實,不再是夢想。
2.風電:離岸油氣公司(Equinor, Shell, Repsol)正在積極加速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最後LCOE成本低於每度電新台幣1元,間接打死核電。
Jimsung168 wrote:
災害沒地方跑
反核真的是不撒謊恐嚇就不行啊
第一個發生核災的機率微乎其微
第二個核能安全早就準備好了
第三個反核連輻射是緩慢擴散都是不知道,需要撤退的地方更少
第四個真正要逃跑的只有8公里以內的6萬人,8公里以外的要待在遮掩蔽物(房子裡面)
全台灣只有反核不懂核安只會騙傻子災害沒地方跑,連正確處置方式待在房子裡都不知道
------------
核一廠及核二廠 EPZ緊急計畫區 內共計 4 區、38 里、6 萬 433 人。
萬一發生核災,要不要疏散,以及疏散的範圍多大,應看災害嚴重程度來決定。目前我國已有相關規劃,並不是一有核災就必須立即疏散,也不是一有核災立即就劃定的範圍進行疏散。而且,我們應瞭解,日本這次的20公里疏散範圍,是針對福島核災的個案決定。
不過,原能會已經參考日本福島核災的經驗,在民眾安全及務實可行的原則下,正研究如何擴大「緊急應變計畫區」範圍。這裏說的「緊急應變計畫區」,就是一般所說的疏散範圍。
為何平常要劃定一個疏散範圍?其實就是要以這個區域為基礎,結合災害防救體系,規劃大規模疏散、收容安置等相關配套措施,以供必要時採行的作業計畫和程序。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這個範圍是應付「萬一」時用的。這樣的規劃,也只是一個基礎;待基礎範圍的計畫已足夠縝密,必要的演練也已足夠,再來研究擴大範圍,是較務實的作法。
※補充說明資料:
日本的情況與我國不同,日本現行緊急應變計畫區是8至10公里,311福島核災為大地震加上海嘯而引發的,造成4部機組同時發生故障,放射性物質外釋;基於安全考量,才將EPZ改為20公里,並對20至30公里範圍民眾採行掩蔽,日本官方聲明此為保守謹慎的應變作法。
我國訂定8公里的緊急應變計畫區,就此八公里內區作詳盡的規劃,如應變計畫、警報站,碘片貯備及發放、演習、民眾溝通宣傳、緊急偵測計畫、及節點與疏散路線及收容站等。而在緊急應變計畫區外8至15公里,將於平時就結合災害防救體系,將民眾防護措施規劃納入地方政府地區災害防救計畫,集中貯放碘片及預先規劃偵測路線,並規劃大規模收容安置與演練及加強民眾溝通宣傳等。
對於八公里以外的民眾,將先以短暫掩蔽進行自保。且核災的發展有其時序,以日本福島核災為例,也是從3公里逐步疏散至30公里,若不幸發生核災,將視輻射的影響先疏散8公里內受影響的民眾,再視狀況作進一步的因應處理,且在輻射塵到達前會有充足時間進行應變。
笨阿樹 wrote:
福島事件有多少人是...(恕刪)
>>>福島事件有多少人是直接死於核災的???別把因海嘯死亡的灌水進去
我不是有說"直接死亡"的人((絕對少於))因踩踏效應造成的死亡。
同一件事來說,海嘯會造成台北市民驚慌亂竄嗎?我相信不會。但核一/核二被海嘯襲擊呢?可能有些許,那政府的機制呢?沒有..
>>> 反對的人只會拿朱立倫來說嘴
你也知道現況,就要去逼他呀...在這邊嘴砲也沒用...
沒政黨奧援,政策就走不下去..
本周就要投票了,候友宜的態度是什麼,你們要逼他站你這邊呀...
我也想要有穩定的電,也想要有乾淨的空氣。
我只是一介百姓,對核電也不熟,但看看新聞還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ex.必須終止民營電廠繼續將屬於全民的龐大電業利益賺入私人的口袋之中獨享,傳子傳孫。
樓友說的是民營汽電共生是入私人口袋,那核電這麼專業的東西不算是進少數人口袋??
ex.核能專家趙嘉崇:核廢料可再提煉很值錢
這麼值錢,為什麼不送回販賣核燃料公司?免費送他,加價請他收回也行。
過去來不及談的,沒關係,現在買的燃料通通附加收回合約,我們下一代也不會有核廢料問題。
你們要解決這些反核的疑慮呀。不然核電減分項目只會越來越多。
其他的還有...
核一乾貯場恐土壤液化 台電:不排除換地點
核廢乾貯爆弊 4倍價錢讓不符資格廠商得標 !!
這些都是減分項目,現在做不好,百姓的映像分數就不會好。
要從這些著手改進。打這些是為了擁核好...希望你們能為百姓帶來乾淨而安全無虞的能源。萬事拜託了。
Jimsung168 wrote:
核廢乾貯爆弊 4倍價錢讓不符資格廠商得標 !!
反核真是抹黑扭曲用心良苦
政府是老早打臉了啦
就看反核還要造謠到何時囉
核研所承做核一乾貯標案適法 金額也合理 盼外界勿再抹黑扭曲
日期:103-05-09
資料來源:經濟部
針對網路媒體報導「核廢爆弊 4倍價錢讓不符資格廠商得標」乙文,台電澄清表示,核研所承做核一乾貯計畫之金額遠低於前次國際標廠商報價,亦與國際行情相符,其承做資格亦符合政府採購法規定。至於核研所低價轉手國外廠商賺很大更是錯誤指控,所謂轉手金額其實是技術移轉費用,是全案工程費用的一小部份而已。相關說明如下:
一、核研所承做本案金額遠低於前次國際標廠商報價,亦與國際行情相符
核一乾貯計畫歷經4次國際標招標作業仍無法順利執行,為突破困境,避免國際廠商因工期緊迫而獅子大開口,並確保核一廠能持續運轉,改採限制性招標方式,於94年7月由核能研究所承做,過程均符合政府採購法規定。在價格部份,當時國際市場行情約3,000萬美元,在台電與核研所議價後,由核研所以2,970萬美元承做,與國際市場行情相符;況且前次(第4次)國際標投標廠商報價如換算成相同採購數量,折合高達約5,200 萬美元,核研所承作金額亦遠低於國際廠商報價。
二、核研所承做本案資格與能力均無問題
核研所承做資格符合政府採購法規定,而提供核研所技術移轉的廠商也擁有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所核發的乾式貯存執照,均可確保核研所執行本項工程之能力。該報導指核研所「以乾式貯存方式處理過低放射性的核廢料曾發生氫爆」,試圖將核研所承做的乾貯設施抹黑為有危險,核研所26年前的的氣爆事件與目前的乾貯作業根本完全無關。
三、核研所低價轉手國外廠商賺很大是錯誤指控
報導質疑核研所以近10億元承做本案,卻轉手以僅6,300餘萬台幣委託另一美國廠商施作,影射賺很大。事實是該6,300餘萬僅為全案設計費用當中的技術移轉費用,全案主要費用在於設備製造、設施土建等硬體工程,均需由核研所負責完成。核研所不是營利機構,媒體所作報導是不實指控。
台電指出,核研所為國家級的研究單位,其承接核一廠乾貯設施計畫,可藉此提升國內技術能力與研發水平,促進台灣核安科技發展,盼外界客觀正面看待,勿再抹黑扭曲。
Jimsung168 wrote:
我只是一介百姓,對核電也不熟,但看看新聞還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既然不熟就要去多看多聽多研究,看新聞???三民自嗎??該不會你相信劉黎兒說的核電廠內有二十三萬顆核彈吧
Jimsung168 wrote:
同一件事來說,海嘯會造成台北市民驚慌亂竄嗎?我相信不會。但核一/核二被海嘯襲擊呢?可能有些許,那政府的機制呢?沒有..
要不要先去查清楚台灣附近海域容易不容易發生海嘯的

Jimsung168 wrote:
你也知道現況,就要去逼他呀...在這邊嘴砲也沒用...
沒政黨奧援,政策就走不下去..
本周就要投票了,候友宜的態度是什麼,你們要逼他站你這邊呀...
他當選了嗎??當選了再來說吧,贊成核電的你無視,這麼愛以偏概全??



Jimsung168 wrote:
那核電這麼專業的東西不算是進少數人口袋??
核電廠民營了嗎??民營了你再來說也不遲



Jimsung168 wrote:
>>>⋯⋯
就是可創造龐大財富,所以才要從別人的(核能)主導權,拿回台灣自已手上。
一刀兩刃,端看從哪個方向思考,回歸原點,國家能源政策必然在政黨政治下操作。
⋯⋯
...(恕刪)
看你講的是越來越奇怪了!
你怎麼老是把事實説顛倒呢?
還是你也忘記自己是國家公民的身份了嗎?
台灣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核能由台電公司管理營運,台電明明是國營企業,營利所得最終會繳入國庫,也就是說台電核能發電的龐大財富最終是全民所得共有共享的。若由台電去發展綠能也會一樣模式。
而你竟然把全體台灣人民包括自己説成別人,反在那裡自稱少數民營業者為台灣自己人。請問一下你這些少數自己人的公司是公有的嗎?又什麼時候這些人少數民營業者偉大到可以代表全體台灣人民了?
政黨政治如果不是以民為本,而是只講自己的政黨利益操作,搞非核家園竟是為了官商勾結圖利,強行通過電業法來合法搶奪全民共有的龐大發電財富,導致全體小人民將繳高電價終淪為少數資本家財團的用電奴隸,這種政黨不管藍綠什麼顔色,小人民根本就不用支持這種政黨的鬼扯政策。
在和你們的交談越久,越覺得你們在戰略上的不成熟。
核能在台灣有著光輝的時代,且復興運動的時機也過去了,為什麼?(請直接看結尾)
一個產品的沒落,必然有其原因...
>>"全台灣只有反核不懂核安只會騙傻子災害沒地方跑,連正確處置方式待在房子裡都不知道"
很不幸的知道的人不多,而且動物有趨吉避凶的本能
資訊是有情境式的..你首先會接受到天災的訊息,後續會一直有災情的進度一直湧入,更甚對外訊號連系會被中斷,這些沒有平日演習的訓練,災損時百姓會慌,救難單位會因路面堵塞完全無法發揮戰力。
這就是我之前回覆"那政府的機制呢?沒有.."的論述。
>>"要不要先去查清楚台灣附近海域容易不容易發生海嘯的很混"
福島電場在設置上因為日本人知道過去曾發生過海嘯,所以有設計一道堤防,只是沒想到災害大過於設計。
你問"容易不容易發生海嘯"?我得回答不容易,但有發生過嗎?回答是有的,"1867年基隆海嘯"。
>>台電核能發電的龐大財富最終是全民所得共有共享的。
民企有上市股權,所以發電場民營化後在財經角度來看反而是全民所得共有共享
我從一開始回覆你的那篇就說了,你若認為民營企業合法搶奪發電財富,主論述應該是檢討購電價格,你打錯議題,會讓人懷疑你的正當性。
>>還是你也忘記自己是國家公民的身份了嗎?
分析問題用二分法可快速找到問題點。對"人"絕不能用二分法,很容易失去初衷。也容易患上權力的傲慢。
>>自稱少數民營業者為台灣自己人
風電造就的國內廠商及工作機會(截錄報導文章),也請你們算算核工所造就的產業鏈。
1.台灣港務公司轄下台北港、台中港開始當起離岸風電相關廠商的大房東。港務公司另外籌設GWO風電安全訓練中心及認證中心的角色,目標每年培養800到1000名從事海上風電運維作業人員。
2.供應鏈涵蓋:鑄件、葉片、發電機、變頻器、齒輪箱、塔架、電力設備、施工營造及運維服務、水下基礎、海底電纜、其他次零件及風場開發等;國內的業者例如:上緯投控(3708)、中鋼(2002)、華新(1605)、台塑(1301)、台達電(2308)、東元(1504)、恒耀(8349)、台船(2208)、大同(2371)、華城(1519)、世紀鋼(9958)、中興電(1513)、亞力(1514)、永冠-KY(1589)、台船(2208)等大廠,其餘施作的外包廠或基建等非上市公司未列入。
3.外溢效應
3.1 鍋爐式的發電有高溫排放水的環境沖擊,隨著地球暖化,可預期在酷夏中最需要電的日子裏,核電會因環保議題被強制降載,同現在因pm2.5要求火電降載。
3.2 由於 王銘祥八斗子復育千萬隻軟絲..等等成功的復育案例,讓人聯想風機的設立能讓西部枯竭的海域有魚礁效果,也能有效遏止大型網具的使用,進而還西部海域一絲生機,再造漁村風華,拉動漁港就業人數。
>>小人民根本就不用支持這種政黨的鬼扯政策。
這就是黃士修搞到現在曲高和寡的原因。
昨天樓友有提到,我還去查了一下現在還有幾個政客擁核。
這次盧秀燕啟動「空污大戰」,擁核派就要貼上去,做側翼組織,讓台中/南投突顯出打PM2.5議題是有效吸票機。
如此2020結合濁水溪以南縣市,拿下總統位才能扭轉能源政策。
擁核派策略另人感到失望,找個政治家做復興基地,給他選票的力量,但目前看來沒有。
結尾:
2018是擁核最後的反攻契機。
這段時間是綠能最虛的階段,風電的基礎建設還沒弄好,光電能的百萬屋頂計畫只走幾步路,儲能/燃料電池的價格甜蜜點還要三年才看的到。
今年擁核沒打出漂亮的反攻,真的是你們自已的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