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merfan123 wrote:
社會上有不少人對無法支持罷工的人感到疑惑,
甚至敵視...
但每每和想法相反的人討論起這件事時卻總是生悶氣,
原因是真的提不出完整的論述,
這也就是關鍵所在!
在這一連串的攻防中,
工會利益始終高於空服員利益,
讓這些訴求在本質上就不容易包裝,
導致漏洞百出。
而當有機會藉由各種平台向社會大眾宣揚說明訴求時,
工會不同幹部和代表說的話也不一致,
更常常流於情緒化的謾罵,
錯失爭取社會認同的機會,
策略明顯有誤。
我是支持罷工權的,
但不支持這次的罷工行動,
組織太過私心,
不把空服員的福利優先!
今天工會提出讓步後的對案,
我認為是正確的對案,
也是真正實際提升空服員福利的對案,
也可能是工會幾乎是第一次這麼直接的接觸到每個空服員的實際心聲後所作的妥協,
如果工會幹部在兩年來的協商中可以早點放下工會利益,
付出的社會成本不會這麼大!
這次如果資方同意了這個對案,
工會仍是幫助了空服員在某種程度上正視了自己的勞權,
只是空服員的收穫遠不如付出的代價。
無論如何,
這次長榮罷工不論成功與否,
總是為未來的勞工行動帶來啟示,
未來從事勞資協商時,
論調要明確,
訴求要合理,有依據,
談判要有策略,有彈性,
態度堅定但溫和...
否則一但流於情緒化,
就會被掛上不理性的標籤,
失去認同,
也失去輿論認同的力量!
資方絕對姿態會高於勞方,
我哪天功成名就了不一定處理的會比長榮還好,
工會幹部和每個空服員都是,
你永遠不知道你自己得到了權勢會變的如何,
所以才需要法律保護及保障勞工。
工會的訴求除了和空服員有關的,
都是整個國家結構和法律問題,
不是長榮造成的
也不是長榮有義務該妥協的,
他尊重工會罷工的權利,
工會也該尊重長榮拒絕的權利,
並從中追尋折衷,
這才是談判!
而如果工會真心想解決勞工待遇問題,
視這次提出的訴求為改善勞工環境的願景,
應該訴諸法律的修改,
從基礎上為國家的勞工條件做些改變,
否則只是佔了空服員便宜成就自己。
我個人在美國時參與過罷工,
也獲得實質的回饋,
對這次工會主導的罷工真的很反感!
感謝bimmerfan123大,結合實務經驗,分享觀察心得

工會之作為及企圖利益,是否凌駕會員權益,為個人尚待釐清之處
將以兄台觀察心得,作為思辨基礎,再次申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