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Unicorn wrote:
1.淨尖峰供電能力((恕刪)

toxin0702 wrote:
.............(恕刪)


一起回應吧!
您們會發現我之前一直避免用官方的網頁說明來敘述我的論點
其實官方網頁的熟悉度.我應該不會比您們要來得差
為何我不採用官網的描述,
原因就是目前官網很多的解說基礎都比較適用於傳統的基中尖載這種可調控的發電來源
當風光電這種無法掌控的電力來源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時, 很多地方都會出現卡卡的情況出現

因此我才會提出上面的那個特殊情況的場景, 來說明我的論點
下面我從發電方式的本質特點出發來解釋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發電方式能夠被列入備轉量的前提是什麼?
答案是該發電方式必須可控!
也就是說當有需求的時候, 作為備轉量的發電方式隨時都可以派上用場

因為這個前提, 本質上風光電無論發多少電, 都不可能被列入備轉量計算
原因就是他不可控!
電力調度人員永遠無法知道下一刻風光電可以精確發出多少電!!

因此我上面舉的例子, 用電量1000MW, 風光發電量1100MW, 抽蓄備轉量100MW
如果以官網上面最大供電能力計算 = 1100MW + 100MW = 1200MW
用這個算法算出來的備轉率會是20%, 其中備轉量中100MW是風光電, 100MW是抽蓄

但是實際上, 風光發電量的1100MW ,因為沒有儲電系統, 因此發出來後會被棄電100MW
只剩下1000MW提供給用戶用電使用, 然後整個供電系統還是只有100MW的抽蓄備轉
因此實際的備轉率是100MW/ 1000MW = 10%

我再用更極端的例子,
假設用電1000MW, 預設風光電的供電是1100MW, 無其他任何備轉電源
請問這時候的備轉率是多少?
如果還是單單用那個式子計算會得出10%備轉率
但事實上, 這種供電系統的備轉率應該為零, 因為在任何時候,
供電系統都沒有任何一瓦電力的餘裕可以拿來使用
過客4112 wrote:
一起回應吧!您們會發(恕刪)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發電方式能夠被列入備轉量的前提是什麼?
答案是該發電方式必須可控!"

我懂你的意思.....
但是台電的計算方式就是這樣
不是你不引用就不存在的

另外備轉量不是可隨時加入....而是持續發電
也就是說用不到的話直接消失在電網中
所以才會有多一%備轉需要多花費多少費用的問題

現有的備轉率就是連風光電一起計算
因為沒有規定非基載電力不得計算

如果2025年沒有改變計算方式
就會有你說的備載容量被高估
因為風光電發電情況低於預期就會有跳電的情況(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目前得知的2025年電力結構
綠能就是佔20%(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假設20%是要發電量100GW,但是實際設備發電量遠高於100GW...如500GW?)
而且就目前的算法必定算在備載裡面
也就是說

不是
1改計算方式
就是
2備載增加(超過10%達到20%以防以綠能的不作為)
要不然結果就是

3風光電在特殊狀況下跳電(因為風光電的不可控性)
4可預期的增加火力發電比率(預估20%綠電但是實務上不遵守)
這兩種結果


---------------------------------------------

紅色是全網尖峰發電量(包含風光電...等一切併網發電設備)
藍色是當天的尖峰用電量
綠色是備轉,意思是以防萬一的量(沒用掉就直接消失在電網中)

如果風光電發電量瞬間減少量高於綠色電量
那就全台大跳電
因為不可能來的及補
而現有的風光電發電總量不高於綠色,所以不可能發生
但是如果2025年綠能佔紅色在烙的20%就有可能發生了

所以要不就是綠色電量高於風光電的發電量
要不就是保佑不會有氣象報告不准或機組(不管什麼機組)大量損壞的情況


過客4112 wrote:
但事實上, 這種供電系統的備轉率應該為零

很可笑的是台電目前的算法就是連風光電一起計算
目前是因為發電量低所以就算不發電也不影響
toxin0702 wrote: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恕刪)


我後來想一想還是修正一下我的命題好了

原先的命題是風光電不能影響備轉量
現在把他修正為 風光電不能成為備轉量的內容
這樣的描述可能比較精確且符合現狀
還有個問題:
如果風電、太陽能佔全部發電的20%以上....
「風」從氣壓高、冷的地方吹向氣壓低、熱的地方,用來調節地表溫度。
「陽光」晒在地面,讓地表溫度增高...
如果風大量被拿來發電,風吹不到該去的地方,地表溫度調節變得困難了。
如果陽光大量被拿來發電,地表被太陽晒了再久溫度也不升高了...
正負1度C,還是正負0.5度C。
會不會加劇了極端氣候,讓原本多雨的台灣不下雨了?

老祖宗教過我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最貴。
過客4112 wrote:
我後來想一想還是修正(恕刪)


原則上正確
但是.....如果台電敢這樣說
準備被炮到死
花這麼多的錢蓋的風光電
你竟然敢不算在電網裡面..........(只要算在電網裡面,就會算尖峰淨發電量,就必然會有算在備載裡面,除非修改公式)

不算在電網裡面要怎麼計算電價?

而算在電網裡面勢必會有發電不穩定的問題

2025預估為燃煤30%、燃氣50%、綠能20%
而備載10%
綠能發電量突然只有預期的一半以下,那就是說鐵定跳電

所以一開始才說
就目前的科技來看
如果備載不調高的情況下
綠能20%的話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跳電(大電壓跳電很多設備會爆.........)
larry-han wrote:
再想想別種綠能吧!


“愛” 呢?
lung6660 wrote:
“愛” 呢?(恕刪)

用愛發電 ?
王定宇和顏若芳
願意再盡一份心力嗎?
要把丁允恭找回來嗎 ?
邪惡小多 wrote:
還有個問題:如果風電(恕刪)


應該是說佔據比例問題

現有的設備量應該還遠遠不足以影響地球整體生態

如果像是科幻片一樣,太陽能裝置佔滿了地球表面,那就會有影響

不過如果要頭痛這樣的問題,還不如頭痛現在所謂的溫室效應
因為人類的活動關係,地球CO2量增加了許多,各地極端氣候出現的次數增加

但是...也有研究說以下幾點都可能是溫室效應的原因

1.太陽輻射量的改變 (46億年來逐漸加強)
2. 板塊漂移,地形變化 (二億年前至今的變動)
3.日-地關係 (軌道變化)
4. 溫室氣體(大氣成份)的改變
5.太陽黑子 (具11年、22年與80~100年週期)(黑子多時,太陽輻射強?)
6.慧星撞地球
7.火山爆發 (大火山爆發會造成全球短期內降溫)
8.人為大氣成份改變:溫室氣体增加
9.地貌改變:伐林、焚林、綠地減少、耕地增多、都市增多等。


不過我們人類能為地球做的就是減少CO2排放量,增加綠地比例
stunmaker wrote:
你的觀念完全錯誤. 正確解答在此

[延伸問題1]: 假設有30%用電需求要靠風力來補,而這30%卻處於隨時可能供應不出來
的狀態,是不是必須另外建立30%備用火力發電廠?

答: 所謂30%的電是風力,與30%的風力隨時可能供應不出來是兩個不同觀念,前者指的是
「風力發電量佔全年總發電量比例」,後者指的是「在某瞬間佔全國總發電功率的比例」,
前者單位是度(kWh),後者單位是瓦(W).
假設某國,全年用電1000億度,火力發電100%,尖峰用電16GW,火力裝置容量18.4GW.
可計算得火力發電平均容量因數62%.

情境1: 改變發電配比為火力90%+風力10%,其餘照舊
對策: 只需興建年發電量100億度的風電設施,不用再建立備用火力發電廠,因為就算在
用電尖峰時完全沒風,全靠火力依然供電無虞. 若誤以為還得興建火力發電做「備援」,
將造成用電尖峰時仍有大量機組閒置.
屆時某國火力雖然裝置容量不變,但容量因數下降到56%(發電量少了100億度).

情境2: 改變發電配比為火力90%+風力10%,尖峰用電上升至18GW,其餘照舊
對策: 興建年發電量100億度的風電設施與2.3GW火力發電(總量維持尖峰負載的115%),
但新增火力電廠是對應用電尖峰上升,而不是因為使用風力.

情境3: 改變發電配比為火力90%+風力10%,並有5GW火力發電廠退役,其餘照舊
對策: 需興建年發電量100億度的風電與5GW火力發電,但新蓋的火力發電是替補
退役機組,不是因為使用了風力.

換言之,綠電的備援電力有兩個條件
1.假設用電高峰,某瞬間剛好所有綠電同時失效,單靠火力仍可維持充足電力供應.
2.備援電力跟綠能可以搭配,避免跨區,反應速度夠快,故多使用新型燃氣機組. (儲能設備
大幅進步另當別論,目前尚未發生)

可見火力發電要蓋多少跟尖峰負載(功率)與老電廠退役最有關,與綠電佔用總發電量比例
較無關聯(續見延伸問題2).
不到一個月前才被我打臉的文字,今天又拿來。
好,我再打一次。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263084&p=39#81235431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