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專責機關回論文門:揭露口委名單會造成蔡英文「傷害與痛苦」

turtlins wrote:
可是根據SHL、LSE(恕刪)


我開門見山提到,"30幾年來沒人引用過的論文根本不存在",為什麼!?

就像當初我畢業的時候,學校也只規定繳交三本正式論文,
並不表示台灣這個空間中只流傳三份我的博士論文,
同學.學長姐.學弟妹...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少說也十幾本,
(都已經數位化時代,還印這麼多紙本喔!)
即便研究室沒有硬性規定要留存,
我們也一定會至少留一本供學弟妹作後續研究使用,
畢竟我們的論文也是屬於研究室的財產,
送一本正式的論文給指導教授也是對老師的基本尊重,
這就是學術倫理!

我也無法相信口委那邊沒有留存蔡總統的論文,
不然口委沒看過完稿如何確認你已修改完畢,大家都亂改或是沒有修改就送出,誰會知道?
就算口委沒有留底,
由於自己研究領域跟口委研究室重疊的關係,
所以當口委們的學生跟老師請教時,
這個時候,論文被提及引用的機會就會非常大,
因為這些教授們的腦筋真的非常好,
該領域曾作過哪些研究他們都清楚明瞭!
turtlins wrote:
到了那時,蔡英文終於知道自己的論文遺失了。
而她的反應和你一模一樣,補送一本回學校,
至於有沒有問清楚原因、補送論文是不是合格,
第一件事的問題在於倫敦大學自己大概也搞不清楚吧,畢竟三十五年前的事了。
LSE和倫敦大學只能確定當年高階學位辦公室有收到論文,有送往SHL,但SHL顯然沒有收到。
至於中間發生什麼事,經手人員大概都離職了吧,無憑無據也就無從追究了。
至於論文是不是合格,
LSE的作法就是標註這是2019年作者個人保存版本,並未表示這本就是1983年繳交的那一本,
但同時又註記這是1983年論文,代表校方確認這是當年高階學位辦公室登錄已獲頒學位的論文題目。
如果是要確認學位,這樣其實就夠了。
畢竟,如果你多年後發現圖書館遺失了你的論文,
你補送一本回去,當然也不是當年繳交的那一本
學校要是因此撤銷你的學位,你會覺得合理嗎?


turtlins wrote:
怎麼比得上樓主大人和你們的同黨們,
竟然連蔡英文、LSE校方心裡在想什麼都可以說得那麼曲折離奇,
簡直是同時身兼好幾個不同時代的當事人肚裡的蛔蟲啊


怎麼你講的這麼蕩氣迴腸, 抑揚頓挫, 比曲折離奇更曲折離奇


又玩文字遊戲, 所以急急忙忙補送的在怎麼爛怎麼不可思議都可以推論有論文

LSE校長對遺失論文造成菜同學被質疑的damage和distress道歉了沒
綠蟾蜍,綠蟾蜍,塔綠般最愛綠蟾蜍
turtlins wrote:
所以,你同意政大期刊........
............................................
還有,你最後那一句未免有點好笑:「口試通過書是否能證明拿到學位」,

啊不然哩,口試委員說你過了、可以拿到學位了,還有誰能說不呢?
(恕刪)

也許你說對了當年LSE頒授學位的準則
就是口試通過, 學校即認證獲得學位
學位證書也是據此寄出
繳交最後修正論文則屬後續作業

所以
即使有了你說的那些學位證明文件
當年蔡英文還是有可能沒有繳交最後修正論文
ac12acx wrote:
我開門見山提到,"30幾年來沒人引用過的論文根本不存在",為什麼!?

就像當初我畢業的時候,學校也只規定繳交三本正式論文,
並不表示台灣這個空間中只流傳三份我的博士論文,
同學.學長姐.學弟妹...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少說也十幾本,
(都已經數位化時代,還印這麼多紙本喔!)
即便研究室沒有硬性規定要留存,
我們也一定會至少留一本供學弟妹作後續研究使用,
畢竟我們的論文也是屬於研究室的財產,
送一本正式的論文給指導教授也是對老師的基本尊重,
這就是學術倫理!

我也無法相信口委那邊沒有留存蔡總統的論文,
不然口委沒看過完稿如何確認你已修改完畢,大家都亂改或是沒有修改就送出,誰會知道?
就算口委沒有留底,
由於自己研究領域跟口委研究室重疊的關係,
所以當口委們的學生跟老師請教時,
這個時候,論文被提及引用的機會就會非常大,
因為這些教授們的腦筋真的非常好,
該領域曾作過哪些研究他們都清楚明瞭!


你說的那些經驗,我都沒意見,

但你的經驗不見得就是當年LSE的狀況。

這次風波一開始的時候,

也是一堆留台、留美的,

堅稱論文前面一定會有指導教授、口試委員簽名,

結果,人家LSE論文前面根本沒有任何指導教授、口試委員簽名。

一堆留台的也堅稱圖書館要收到論文,才能辦畢業離校程序,

結果,人家倫敦大學的學位頒授程序根本在論文送往圖書館之前就完成了。

不要老是用自己的經驗來斷定當年LSE一定得怎樣才叫合格啦。

還有,你說「不然口委沒看過完稿如何確認你已修改完畢,大家都亂改或是沒有修改就送出,誰會知道?」

我附給你參考的那些連結,你可以看一看,

裡面也有幾篇可以看到上面還有一堆手改痕跡,

甚至有些痕跡看得出來是口試委員留下來的。

你不相信的話,我也可以再附幾則連結給你參考。

所以,看起來當年LSE的情形是:

只要口試委員認可你的論文通過,你改不改,口試委員沒什麼意見,

有些口試委員根本就直接把上面畫來畫去的口試本論文送去高階學位辦公室。

LSE論文網上面還有一本Power小姐的論文,

整頁整頁手寫的,口試委員照樣送出去,辦公室、圖書館也照收啊。

既然圖書館裡有些論文上面看起來有口試委員做的記號,

那不就表示口試委員口試時看的那本直接就送往辦公室了,

那口試委員還會有留底嗎?

最後再回一次你那個開門見山的問題:

在沒有電腦化、電子檔、線上下載的年代,

圖書館裡沒有館藏的論文,

除了作者本人、指導教授、口試委員或看過作者本人留底本的學友之外,

其他人如何能知道、能看到這本論文呢?

不知道、沒看到,那又如何引用呢?

不去面對論文遺失的可能性,卻一直以沒人引用來斷定論文不存在,

這不是有點無厘頭嗎?

最後,

其實也不是沒人引用過蔡英文的博論,

彭主播的臉書曾貼過一張照片,是某人從蔡英文指導的1986學年度政大法研碩生孫玉文的碩士論文上拍下來,

照片上顯示孫玉文的引用文獻清楚列出蔡英文1983年博論。



雖然彭主播拿這張照片來嘲笑中間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錯字,說這是蔡英文第六個版本的論文題目,

但彭主播大概是被偏見矇了眼,沒發覺這是對蔡英文有利的證據:

1987年的碩論引用了蔡英文1983年的博論,

至少證明了早在1987年就有人看過這本論文。

另外,劉任昌自製一堆節目批評蔡英文的各種論文,

其中有一集詳細比對孫玉文碩論註釋與蔡英文博論註釋雷同與差異之處,

他的結論是孫玉文確實看過蔡英文去年拿出來的博論原稿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l2zCkW9zM

無論你同不同意他的結論,

但從這個節目中可以看到孫玉文碩論註釋和蔡英文博論註釋的比對影像,可以當作參考。
livebookart wrote:
也許你說對了當年LSE頒授學位的準則
就是口試通過, 學校即認證獲得學位
學位證書也是據此寄出
繳交最後修正論文則屬後續作業

所以
即使有了你說的那些學位證明文件
當年蔡英文還是有可能沒有繳交最後修正論文


SHL在回覆某人的電郵中提到 received the original copies of this thesis from the External Examiners,

SHL在回覆我的電郵中則提到 the physical copies were received back by the Higher Degrees Office – and later by the Library。

所以,口試委員→高階學位辦公室→SHL,這個程序應該是可以確認。

你的意思是口試委員先通知口試通過,然後要蔡英文把論文改一改,後來蔡英文沒有交給口試委員改好的論文,所以口試委員也沒有把論文交給辦公室,SHL當然也就沒有收到論文。

當然,這種可能性並不是絕對不存在,

但如果是這樣,至少可以確認底下這三件事吧:

第一,蔡英文有寫出論文給口試委員審查,

第二,蔡英文的論文通過口試,

第三,高階學位辦公室收到口試委員送來的口試通過通知。

剩下的問題就是:

蔡英文幹嘛不把論文交出去呢?

因為要改的地方很多嗎?

既然口試委員都把口試通過的通知送出去了,

就表示所要修改之處無關論文合格與否,那就不太可能是什麼大改了,

為了懶得做這些小修改,寧可不把論文交出去嗎?

口試委員不會催嗎?

高階學位辦公室不會催嗎?

高階學位辦公室和圖書館不一樣,

圖書館在收到高階學位辦公室送來的論文和學位資料之前,是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就算一直沒收到論文,圖書館也無從知道該去催論文;

但高階學位辦公室已經收到口試委員送來的口試通過通知,

後續也寄了兩次口試通過通知函給蔡英文,

還把資料送到LSE那邊,讓LSE院長據以寄發道賀函,

最後還頒發了學位證書。

所以,高階學位辦公室知道有這本通過口試的論文,

一等論文繳回,他們就要連同學位資料一起送去圖書館,

他們會不去催嗎?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論文在送往圖書館的過程中遺失更低,

因為至少論文沒送到圖書館的紀錄還真不少。
turtlins wrote:
你說的那些經驗,我都(恕刪)


t大的神邏輯…又讓我笑整夜了…

首先…t大說明了,很詳細精準的說,蔡同學論文只有作者本人、指導教授、口試委員、或作者本人留底本之學友,其他人如何知道、能看到這本論文呢??

所以沒看到,又如何引用呢??

結論一:論文遺失可能性存在,故用沒人引用來論定論文是無厘頭的?

後來引述彭p所言,這時t大也覺得錯字沒什麼了,嚴震生會來找你喔,t大,好吧,姑且不討論錯別字,
這時t大的主張聽好喔1987年引用1983年的博士…證明了1987年就有人看過這本論文。


結論二:論文是存在的,有人引用,有人看過這本論文…


那請問???你要不要長考一下呢?

我的問題是:若以上兩個結論都對,那請問孫玉文的論文從何而來呢???
不是遺失了,怎麼又有了呢???你講的很精準喔,是在什麼口試委員送交後就遺失了喔。
那為何四年後又出現了呢???

t大一定又會說…就蔡同學給他的呀。問題是??那蔡同學那底有沒有遺失論文呢???不是都遺失了
還是選擇性遺失呢?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不該出現時…就又遺失了呢???

看完了…我就不自覺的笑了???

最終你又斷章取義了:

劉任昌下方的留言:"孫玉文1987抄錄、參考蔡英文的內文,出現一些錯誤(類似所謂在抄錄同學作業時,將109寫成log...),但卻也有修改、補足蔡英文錯誤之處,典型案例是Dale (1980)文獻。
可以結論:「去年出土的蔡英文1983收編自孫玉文1987」這種說法的可能性很低!孫玉文的確是參考她恩師蔡英文1983「博士論文」。我認為,孫玉文後來有告知蔡英文,教授您論文的錯誤太多了!或者是在閱讀學生的碩博士論之後,才警覺自己的丟臉,就將她的博論藏到地洞中,希望永不見世人,直到2019年9月才被迫出土。"

主旨是在先假設2019年的就是1983年的那本來談,而且是在抓引註資料錯誤的部份,錯的太多了,竟然你只抄人家說的一段話,來承認這本論文是存在的。那既然存在…為何永不見世人呢???

T大真是擅長玩弄這種文字遊戲啊!!!
hotonpone wrote:
哈…既是如此,你所言所談…

都是用間接資料…穿鑿附會任意推論…並無直接證據或有人背書

如何讓人信服…

況且你說的像極了…推理小說般的神蹟展現…在關鍵時刻,通通不見…

還解釋不見是正常的…那麼多本都留下來了…你視而不見,

………

別人有…不代表蔡同學就是正常…況且你所舉的例…都是所謂的常規常理嗎?


啊?

你那些憑空想像是直接證據喔?

LSE提供的文件都不是直接證據喔?

LSE官網聲明、LSE主管接受採訪講的話刊登在網路上,這不叫背書喔?

所以,那麼多本都沒不見,少數不見的就該通通視為從來不曾存在過嗎?

大部分的人身分證沒遺失,少數人的身分證遺失了,就該把這些少數人視為非國民嗎?

什麼叫常規常理?

常規常理就是東西本來就有可能遺失,

運送物件的過程本來就有可能遺失物件,

難道你的「常規常理」就是任何物件永遠不可能遺失嗎?

所謂常規常理,就是包含多數情況和少數情況,

只因為是少數情況,就加以排除、當作不存在,

那不叫常規常理,那叫盲目。
hotonpone wrote:
這時t大的主張聽好喔1987年引用1983年的博士…證明了1987年就有人看過這本論文。

結論二:論文是存在的,有人引用,有人看過這本論文…

那請問???你要不要長考一下呢?

我的問題是:若以上兩個結論都對,那請問孫玉文的論文從何而來呢???
不是遺失了,怎麼又有了呢???你講的很精準喔,是在什麼口試委員送交後就遺失了喔。
那為何四年後又出現了呢???


我真的懷疑你有寫過論文,除非是像加分姊那種寫自己家學校多好多棒的論文。

你連簡單的敘述都看不懂:

1983年交給口試委員的口試本論文,由口試委員送交高階學位辦公室,然後在辦公室轉送SHL的過程中遺失了,

這和孫玉文看過蔡英文自己保留帶回台灣的原稿後,在1987年的碩論引用,有什麼衝突之處呢?

遺失的是交給口試委員的那兩本,

你卻扭曲成是蔡英文自己保留的原稿遺失,

你是故意呢,還是愚蠢呢?

連彭主播在貼這張照片時,都沒有愚蠢到分不清這兩者。
hotonpone wrote:
劉任昌下方的留言:"孫玉文1987抄錄、參考蔡英文的內文,出現一些錯誤(類似所謂在抄錄同學作業時,將109寫成log...),但卻也有修改、補足蔡英文錯誤之處,典型案例是Dale (1980)文獻。
可以結論:「去年出土的蔡英文1983收編自孫玉文1987」這種說法的可能性很低!孫玉文的確是參考她恩師蔡英文1983「博士論文」。我認為,孫玉文後來有告知蔡英文,教授您論文的錯誤太多了!或者是在閱讀學生的碩博士論之後,才警覺自己的丟臉,就將她的博論藏到地洞中,希望永不見世人,直到2019年9月才被迫出土。"

主旨是在先假設2019年的就是1983年的那本來談,而且是在抓引註資料錯誤的部份,錯的太多了,竟然你只抄人家說的一段話,來承認這本論文是存在的。


你有看懂這段話的邏輯意涵嗎?

你有看完劉任昌的節目,看到他對於「蔡英文沒有博論」這種主張的評語嗎?

既然劉任昌認為,

蔡英文2019年拿出來的原稿不可能是從孫玉文的碩論去編造出來的,

而是孫玉文確實是參考蔡英文1983年的博論,

那不就表示劉任昌認為,

這份原稿的內容最遲早在1987年就以紙本型態存在,孫玉文就是見證人。

劉任昌舉了許多例子,指出孫玉文的資料出處有些錯誤是源自蔡英文博論原本就有的錯誤,有些是抄錯蔡英文博論的資料出處,

他認為,這些都表示孫玉文碩論這些資料出處是以蔡英文的博論原稿為本,

也就表示至少在1987年已經有人看過這本博論,

那不就表示至少這本論文在1987年就已經存在嗎?

所以,劉任昌建議,不要再去爭論蔡英文有沒有博士論文,

而要把重點放在批評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品質有問題。

你就和彭主播一樣,

被自己的偏見矇了眼,

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把自己不想看的扭曲成自己想要的。
turtlins wrote:
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把自己不想看的扭曲成自己想要的。


這句話套在你身上,超級符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