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被油電雙漲給蓋過了,12年國教會讓大家通通有學校讀
但是去除了菁英教育之外,我們還剩下些什麼,現在的大學生還不過多嗎,
聯考不好,但是公平啊,考不上高中可以去高職啊,也不錯,為什麼要用多元入學
讓小孩子那麼累,家長更累,簡單來說,連教科書都好幾種,唉......
就讓只會讀書的孩子,去讀書,不喜歡念書的孩子,學些技能!
pcemil16 wrote:
最近大家被油電雙漲給...(恕刪)
請看 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468
第七點 第一頁(52頁)第一點方案目標右邊那張表
75%免試升學是總人數但是當中數字有奧秘
教育部規定公立高中最少釋放25%
公立高職最少75%
私立高中職100%
以您子弟未來要念高中為例
每間學校平均分得25%公立高中機率 還不包括偏遠地區加分會讓市區學生壓縮至20%
(舉例雄中均攤,每間學校有三名可以上,如果你念阿蓮還是六龜,有八名可以上)
更好笑的是
請看剛剛那一份資料的第二頁
免試升學超額比序
1.志願序
2.就近入學
3.結業資格
4.均衡學習
5.適性輔導
6.多元學習表現
缺席獎懲
體適能這三小
服務學習請參加志工,多去表演多去社區服務
幹部
競賽
社團
技職證照這最靠北,未滿14可以工作嗎? 可以考職業證照才加分?
6.會考表現 阿不是說不用考試了嗎?還TMD加考英聽??
當然如果貴子弟根本不想考高中,那可以擺爛了 反正高職私立高職很多,台灣也缺親愛的勞工朋友
請看第55頁 最下表
招生總名額 45271 學生數 30487 所以高職 私立高中職100%會有名額
剩下的75%公立高中去哪裡了?還有未招滿的私立學校五專 還有二次免試
跟特色招生一樣合併辦理,比方說雄中科學班,高雄餐飲學校,
特色招生又分招生甄選入學,還有考試分發入學,就是變相聯考咩
說穿了 學生除了念書考好會考之外,還要體能好,英聽好,有證照,參加志工,社區服務,校外球類比賽
校外演講比賽,孝行獎,服務獎,樣樣都要獎 輕鬆好多
最好利用假日平常日打工了,考個蛋糕師傅廚師執照電工執照樣樣都可以加分
考考就算了拉,物競天擇比腦袋就好,這樣好像是比家長腦袋,還有口袋深度,人脈廣度
別衝來衝去
12年國教原意就是把考試時間轉成培養個人專長的
當然你說不想讀書的可以去技職體系 但後續可能遇到以下問題
1.讓小孩提早發覺未來的志向 而不是到考大學的時候 還在那為"科系"而煩惱
(可以看看每年大學志願填寫 到底是為自我生涯走還是只為了進好學校?)
2.大學太過於基本(由於之前都沒有接觸過任何概念) 可能會導致4年出來
仍然懵懵懂懂 如在之前有基本概念 一上大學就可以很快的銜接上去
(可以注意為何高中自然組大多都有微分/積分的課程)
3.如果比技術 走技職體系的多碰好幾年專業知識 平均來說都比大學4年出來還好些
4.如果比理論 專業理論摸久了也都有基本的理論概念 而大學出來的又太過於理論化
如到了職場 無法和工人溝通> 老闆反而會聘請有技術的人來座這位置
而真的能讓你在辦公室吹冷氣的位置又多少呢?
5.如果你個人覺得大學以前都以國英數自社為基礎
那我也請你建議教育部把高中分組取消掉!
而你說的菁英是哪方面的? 國英數自設考事菁英? 還是?
如果你也讀過大學 應該會知到台灣大學真的4年不能幹嘛....
真正的菁英是不可能4年培養得出來的!
但如果讀到博士 一來老了沒體力 二來有些人資太會變很高 導致找不到工作....
Moral Principle~ I'm still learning it!
pcemil16 wrote:
填鴨式教育,個人覺的...(恕刪)
填鴨式教學是真的有他的好處! 我並沒否定他喔!
基礎打好我也同意 尤其中學時段
不過就是缺少了專業領域的培養 你說可以延伸 這可不是每一樣東西都可以的!
人類占大部分的發明都是從"日常生活"而設計
如果完完全全都理論 那你的資訊更新可能跟不上時代
相對的 10年前考試可能問
輪胎緊急煞車鎖死一定無法讓車轉向去閃避障礙? 絕大多數回答"是"
但是如果多問"為何? 如何解決?" 那是不是有機會發展出更多的潛能?
也許ABS技術就是台灣人包走了~ 而不是歐洲人!
另外3M的stick便利貼由來可以去看看 課本裡學不到的!
另外 我建議多走走大學校園
多少學生每到深論題都死掉? 導致老師為了讓家長有個好分數 而考一堆"背多分"
而這些題目又能幹嘛? 4年出來無所適從? 然後又讀的和工作不同 然後長大了才辛苦跑去讀"公司要的"?
這社會沒有中心不中心的! 只有現實
你不夠專或不會 只有乾瞪眼囉~
而我說的菁英就是人才
eg:軟體工程師
Moral Principle~ I'm still learning it!
試問把大家又放在同一間高中,然後呢?分班嗎?
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升學班和放牛班呢?
走走大學校園,多少學生每到深論題都死掉?那改變,從教授下手,活的教育方式比改教育體制
好多了,這社會沒有中心不中心的! 只有現實?這個人同意,但是我指的是如果各人沒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自己沒有目標,路是自己創造的!而今天討論的教改是像2樓網友說的話!
要學生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因為家長要把自家小朋友的潛能逼出來,
學生除了念書考好會考之外,還要體能好,英聽好,有證照,校外演講比賽,孝行獎,服務獎,樣樣都要獎,
比學生腦袋,比家長腦袋,還有比口袋深度,這樣的教改好嗎?難到又要套網友的一句名言,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