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57306&id=3&id2=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名人在嘉」講座27日下午邀請導演魏德聖、馬志翔與影迷會面座談。魏德聖當場宣布以1931年「嘉農棒球隊」遠征日本甲子園榮獲亞軍的輝煌歷史為題材的電影「KANO」,由演出「賽德克巴萊」入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獎的馬志翔執導,他負責監製,預計今年9月開拍,明年暑假上映。

  魏德聖說,10多年前無意間看到1本書講述嘉農棒球隊的故事,觸動拍片的想法,幾年前拜訪當年的球員蘇正生,他告訴魏德聖「誰能把球打出去、跑壘回來得分、誰能擋下球,誰就是個角色,沒有分日本人、高砂族、漢人」,魏德聖感動莫名。

  魏德聖說,在種族鮮明、階級對立的年代,嘉農球隊是1支由漢人、原住民(高砂族)、日本人「三族共和」所組成的球隊,為打出好球並進軍日本甲子園球賽,拚命練球打球,沒有族群問題,是一段「族群共和共同創造榮耀」的美好故事。

  馬志翔表示,曾有日本人問為什麼這部片要由台灣人來拍?他回答「這是屬於台灣人的故事」。他國小曾加入棒球校隊,拍「賽德克巴萊」時,看到「KANO」的劇本,就愛上了,毛遂自薦,獲魏德聖同意由他執導,片名「KANO」就是當年嘉農球員穿的球衣上印的球隊名字。嘉農球隊有「絕對不能輸」使命,日本隊有「一定要贏」的決心,這樣的反差很有張力。

  馬志翔說10名主要球員將由素人演員擔綱,目前高中校球已挑過一輪,嘉義高中球隊有幾位球員不錯,也正向大學棒球隊挑角色。場景部分也將在嘉義市搭景取景,重建1930年代場景。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非常高興、也很感動能將嘉義的故事拍成電影,這是嘉義市的故事,是嘉義市的驕傲。最近劇組在嘉義市勘景,尋找符合日治時期的建築、街景,包括原嘉義製材所、現嘉農校友會會址,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檜意森活村等,許多場景都符合劇組的要求。
魏導真的是令人尊敬啊
他的片子是真的在描述台灣人的生活
從海角七號
到賽德克巴萊
我倒希望看到魏導來個跟日據時代無關的片

看看是不是仍有一番味道

nocar wrote:
我倒希望看到魏導來個跟日據時代無關的片

看看是不是仍有一番味道


那來拍個滿清十大酷刑續集好了

nocar wrote:
我倒希望看到魏導來個...(恕刪)


"西仔反"(1884~1885 清法戰爭之台灣部份:基隆戰役、淡水戰役、澎湖戰役)這題材為主的片子似乎沒人拍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4%BB%94%E5%8F%8D
此為台灣戰史中相當重要的一頁, 且年代比日據更前.
大多細節已不可考, 且真正的事實是如何也很難說, 編故事說故事可發揮空間很大.
(最大問題是立場與故事主軸要表達何種精神可就得花精神跟考驗功力了)
且許多重要史蹟點都還存在, 置入型觀光行銷對當地政府一定有頗高的興趣.

其實這種有一堆大場面登陸戰,砲戰,保壘攻防戰場景的片要是有好萊塢的特效那就十分有看頭了..
小弟對棒球的理解是從台灣少棒得到世界冠軍開始的,
紅葉少棒也看不出來跟日據時代棒球有什關係,
得到冠軍而成為政府民族主義的宣傳教材,
但也因此被廣泛接受為國球

個人認為台灣棒球可以說是台灣本土,日本,美國的混搭,
台灣棒球精神是台灣人自己獨創的,並不是從日據時代傳承過來的,

那段時間那些人,對棒球努力投入與付出,可以是感人故事,
但要說那就是台灣棒球魂,
應該是電影宣傳用詞吧 !!
有勇氣,
魏德聖專拍對岸不感興趣的電影

尊敬


jackyad wrote:
有勇氣,魏德聖專拍對...(恕刪)


因為事不關己
但是如果是拍南京大屠殺
他們鐵定就很有感覺跟興趣了

同樣的
以人看了海角七號一點感覺也沒有

就跟我看了太平輪一樣
也是沒有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